《荒乙》随感:骚动时节的矛盾体们


看《荒乙》时断断续续写下的短评的整理版(2700字),有剧透。

《骚动时节的少女们啊》这部作品远超乎我意料,相比之下动画大概只做到了原作一半的有趣。除此之外绘本老师充满透明感和清爽感的笔触,动画是注定无法还原出来的。因此强烈推荐追番观众读一读原作漫画。
起初对《骚动时节的少女们啊》感兴趣并不是因为知名编剧冈田麿里(因为冈花我一度把她拉黑了),而是作画绘本奈央。在这之前她只有一部作品《即使如此我还是喜欢你》,改编自台湾作家徐誉庭的小说《馬子們!寫給曾經被我愛過傷害過的你們》。妹子们的塑造个性十足人设可爱,剧情既有悬念感吊胃口,又把男主在一段又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中的悔恨与思考与覆辙描绘得鲜活透彻,让人忍不住大呼——“这男主可真是太渣了”(笑)。

当我经过长时间的搁置终于打开《骚动时节》的时候,已经是看完《即使如此》很久之后的事情了,没想到《骚动时节》竟是一部如此引人入胜的有趣作品。
令人惊喜的是冈妈这次没有执着于输出某种价值观念(诸如冈花,以及过去充斥大量煽情的作品),而是敢于冒读者之大不韪将青春时节少年少女们对爱与欲望之矛盾的探索以可能性画卷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本作因为有着文学部的背景,我在阅读时比较关心的也是与文学相关的内容,本作特意设定了几位主人公的书籍喜好,这些喜好和角色本身的性格密切相关,也能更好地理解角色的行为动机。
小野寺和纱喜爱的书籍是德国当代幻想文学家米歇尔·恩德的代表作《毛毛》,在作品中是和《哈利波特》系列摆放在一起,可见和纱对儿童奇幻文学的喜爱。故事前期主要从和纱视角展开,和她对“性”的手足无措相联系,是心理还未跟上身体的成熟。
曾根崎部长喜欢的《十二国记》暗含逃离现实的渴望和对文学构筑的世界的憧憬。这也是最初的曾根崎的心态。
本乡学姐选择的是一部严肃文学,村上龙的《储物柜婴儿》,也符合她对待文学严肃认真的态度。
须藤喜欢的书是《阿尔吉侬的花束》,这倒是让我有点意外。这本书的特点是温情和对世间人心的洞悉,除了和百百子较为温柔的一面联系起来,是否也证实着她内心的敏感。
作者也设定了文学部顾问山岸老师爱读的书,坂口安吾的《堕落论》,无赖派的文学宣言。山岸老师代表着对待“性”的理性。
书的偏好的详细设定,为每个角色的初始个性都奠定了基调,也为日后角色发生冲突的必然设置好了条件。
本作目前最大的争议莫过于男主角(?)典元泉的表现,没有回应和纱对性的好奇,反而(在菅原“诱惑”下)先对菅原起了性欲。
爱与欲望的分离就是渣吗?
我想正是《荒乙》反《人本》之道不刻意强调故事中的道德感/背德感,加上青春期对性的困惑心理颇为写实,读者才更容易将现实的世俗道德观念代入其中。
三枝“***”心理被塑造为某种具有文学性的纯粹执念,本乡山岸的师生背德关系前中期都加以喜剧化处理,世俗观念代表——教导主任和校长塑造较为片面(人物都画得很卡通)且更多是发挥作为“反派势力”的价值。这都是不强调道德观念,理解角色行为也无需从世俗道德观念的角度入手。
说回渣不渣的问题。
泉的表现正如菅原先前所说的,男生的爱与欲望都是分离的(纯爱的恋情和性欲是两码事)。但菅原错在了并不是所有青春期的男生都是这样,天城就是可以把爱与欲望统一在曾根崎一人身上的男生。天城说想珍惜呵护曾根崎,泉说想好好珍惜和纱,这两人的心情是一样的——泉并不是对和纱没有性欲,而是对他而言,将和纱视作性欲对象是一种草率行为。
二者的区别在于他还无法完全控制性的野兽。泉对菅原的欲望发生在电车,泉一开始打手枪也是看一个电车为背景的av,在情节编排上是一种巧妙的呼应。(天城和泉的对比也无疑加重了读者对泉的厌恶。)另一个对比就是山岸在旅馆对本乡并未性奋,因为山岸作为成年人已经可以用理性约束自身的欲望——在他眼里本乡只是一个不成熟的JK,不是他认定的性欲对象。(官方设定山岸喜欢读的书是《堕落论》,堕落、理性地堕落,我觉得这点联系起来很有趣)
爱与欲望究竟可不可以分离?或者说爱与欲望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
这不是作者问观众的问题,而是主人公们正在经历并探究的课题。
这个问题同样是百百子对菅原的感情困扰的根源,当她知道同性会因为不能做而被拒绝的时候(当然少女你还是太单纯),那一刻她发觉自己不可能得到菅原的爱。显然百百子当前的答案是“欲望是爱的前提”,与之对照的还有本乡和山岸的关系,本乡对山岸既无欲望也没有爱,但在欲望的探索期间才发展出爱。当然本乡对山岸是不是爱也有待考证,她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越是不甘越能激起她的战斗之心。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或者说没有最终答案的。故事中每个人都在青春期经历着性带来的困惑,以及由性衍生出的对这个问题的困惑,心态也一直发生着变化。她们需要假以时日找出答案,才能度过这段令人骚动不安的时节。
最后来说说个人对菅原的看法。
菅原是整个故事中最重要的推动剧情展开的存在,是她一句“死前最想做的事情是SEX”搅乱了所有人的心,也是她促成了泉和和纱察觉到对彼此喜欢的感情,百百子也是在“恐男”情绪发作后察觉到对菅原的感情。

菅原一切行为的起点源于三枝在她身上映射的“洛丽塔”情结,相比起其他角色的日常感、实在感,绘本老师把这个角色设计得相当具有透明感,如三枝对她的评价“虚幻、纤细又危险”,三枝不爱她本身,而是爱她身上的“少女性”。也因此初出场的菅原,当她说“作为少女的我将要死去”的时候,她身上有一种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不食人间烟火的美感。
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个人在菅原这个角色身上曾期望的,是作者借菅原这个角色表达“洛丽塔”对“亨伯特”的反抗与控诉,非实在少女菅原身上似乎承担着如此强文学性的重任。只是很可惜……
当菅原在学园祭上发生了“抢男人”那件事以后,超脱世俗的菅原变成了一个普通的JK,一个陷入热恋后转变得十分自私的少女(同样做出过“自私”行为的还有百百子,她一脸冷漠地提醒和纱小心菅原,那是因为她知道自己得不到菅原的心),成为冈妈笔下又一个寻常的让观众胃疼的贵乱要素。
不过冈妈这回的贵乱高级在于——贵乱为主题服务。菅原试图借三枝的手“杀死”少女的自己时却感到后悔,那是因为菅原内心的爱与欲望已经达成了统一——她要将自己托付给喜欢的人。
(但我感觉你要输啊(:з っ )っ
说来菅原喜爱的书是乔治·巴耶塔的代表作——情色虐恋小说《眼球谭》,看上去是符合她对SEX态度的设定。但实际上对SEX的过度敏感(比如她把热情的粉丝视为想跟自己上/床、认为其他男生都用下流眼光看自己)的菅原,其实一点都不懂SEX,和只能依靠想象来写情/色小说的本乡本质相同。但菅原的书籍选择既是对“性”的宣言,我个人认为也是青春期特有的不成熟表现。就像《恶之华》的男主读波德莱尔一样,并不是真的读懂了《恶之华》,而是青春时节内心骚动不安,对这个世界失望与反叛。
不过无论如何,这都是青春期的一部分呢。
补充:
我对动画目前处于观望态度。
不得不说,相较于原作,动画是比较遗憾的。
除了删除一些用于铺陈情感的细节,合并漫画内容后节奏较拖不及漫画趣味性跌宕起伏外,因动画化需要无可奈何的“颜值降低”也成了角色塑造方面的一大问题。这个问题最大的“受害者”主要是菅原,正如我前文所说菅原被描述为“虚幻、纤细又危险的少女”,这在漫画当中直接由角色形象设计传达给了读者,也让菅原前期的行动和心理总有一种难以琢磨的神秘感。当动画中菅原的“颜值被拉低到和其他人同等水平时”,那种神秘感荡然无存,反而越看越角色前期的菅原也和那些满口se×的JK没什么差异。冈妈在漫画中借由绘本老师实现的那重障眼法,就这么荡然无存了,属实是一大遗憾。

至28话
19.07.30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