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申请总结:在刚收获Harvard, Yale, Columbia后
背景介绍
专业:北京大学基础医学八年制(五年出口)GPA:85.26/100(排名30%)TOEFL:107(S24)GRE:326科研:五段(一段Columbia暑研)文章:一篇英文SCI共一,一篇英文in draft实习:一段(北大医院)申请结果:Yale PhD in Chronic Disease Epidemiology, Harvard SM in Genetic Epi, JHU MHS in Genetic Epi, Umich MPH in Epi (General Epi), UW MSGE, Columbia MPH in Epi
选择出国
我很早就有出国的想法,但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在大二的暑假,我有幸去UCLA交流了半个月。这次交流让我深有体会,在医学教育、科研方面国外有很多地方都领先国内,同时我也希望自己在读书期间能够开阔眼界、了解不同的文化、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从大三开始,我开始考英语,着手准备出国。
GPA和标化成绩
GPA和英语成绩是申请的第一道门槛。一般来说,GPA3.6+/4.0,托福100+(S23)是比较理想的;但这些并不是硬性要求。对于GPA,低年级的同学还是需要打好基础,为自己的后期申请多分担一些压力;对于GPA不那么理想的同学,也有很多补全短板的办法,比如专业课有比较高的GPA(Major GPA),后几年有比较高的GPA(Senior GPA)等等,另外也可以用比较出彩的科研/实习经历来弥补GPA的不足。
托福和GRE的考试建议在有效期内越早刷出过线的成绩越好,避免在申请的ddl前极限操作;当然成绩也不是越高越好,所以并不需要不断的刷分。我在大四刚开始的时候考了第一次GRE,本来觉得分数不是很高准备接着刷,但后来我在GGU的mentor和培训师向我强调了申请中各要素的重要性,让我决定把时间全部投入到科研当中。
科研
科研应该算是研究型硕士/博士申请要素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我并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方向。从大二开始我陆陆续续接触过很多湿实验室,发现自己对做实验并不感兴趣。大四在临床医院实习期间我有机会接触了一些人群研究,加上之前我一直对数学很感兴趣,故而选择了流行病学作为自己的方向。流行病学是一个大类,下面还有很多不同的分支,包括cardiovascular epi,cancer epi等等。
由于我并不是公卫学院的学生,跨学院选择课题组有一定的困难,我便将目光投向了本院。当时在学院内最接近流病的应该是生信,所以我申请加入了生信一位教授的课题组开始接触这个领域,从转录组分析开始做起,后面还陆陆续续了解了一些其他的分析。最终我把将组学数据与人群研究相结合的genetic epidemiology定为自己的小方向。
在这里还想特别说一下暑研。对于公卫方向的申请者来说暑研其实不是一个必须并且很常见的环节,但是如果有时间和精力,或者是博士的申请者的话,还是很推荐大家抽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去国外进行一段科研。暑研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提前更具体的了解选择的方向,也能对国外的留学生活有形象的认识。最为重要的是,这样一段暑期科研让你有机会拿到一封有力的推荐信,对申请助益很大。另外,对于暑研时还没有考出满意英语成绩的同学来说,在国外暑研期间有精力的话也可以考一下英语。比如在美国考托福的费用就比国内低很多,而且考位比较宽裕,相对于国内来说考试环境也会好一些。
选校与申请
选校一般在九月开始。对于公卫专业的申请者来说,选校的范围其实比较确定,按照专排依次往下进行了解就可以。我在选校的过程中除了专排以外,还比较注重学校有没有和我方向一致的教授,学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此外,不同的学校学位的名称、适合申请的条件还有所差异,比如有的学校本科生可以直接申请MPH,有的学校需要拿到MD或者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可以申请MPH,这些都是在选学校阶段需要仔细整理的。
文书主要有CV,statement of purpose(PS)和personal statement。一般先整理出CV,再按照CV完成其他文书的准备,后期还要进行修改。CV着重于陈列出你过往的教育、科研、实习经历,你获得了什么奖项,掌握了什么技能;而PS则需要你有逻辑的将你的经历联系起来,去阐明你为什么适合这个项目,这个项目为什么适合你。Personal statement,有的学校也叫personalhistory statement或者diversitystatement,于国际学生没有太大作用,只有少部分学校要求提交,可以放在最后完成。
我与GGU
我是在大四下开学才正式签约GGU的。可以说GGU陪我走过了整个申请过程中最重要最焦灼的最后九个月,包括找暑研、为暑研作准备、回国以后选校、WES认证、准备文书、填网申等等。
签约GGU后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一件事就是GGU的申请培训课,虽然因为学习任务没有办法到现场听讲座,但我还是认真的在网上听完了所有课程。培训课让我系统地了解了申请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注意事项,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也让我学习到了应该如何与国外的教授相处,如何完成高质量的暑研。
找暑研其实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我开始的时间不算早,而且过程也不是很顺利,还好我的mentor(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博士毕业)和培训师小姐姐帮我定下心来,最后终于在四月份联系好了教授。回国以后,对于申请后期的材料准备和文书工作,我的培训师提前为我规划好了时间线,耐心的解答我在网申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并且在我有需要时也会陪我一起在办公室填网申,好几次都填到了很晚;而mentor对我每一版文书(尤其是PS)的指导与修改都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关键问题,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让我最终有了满意的文书来提交申请。
提交申请之后,有的项目(PhD和部分Master)是需要面试的。在面试的准备上GGU也给予了我很多帮助,让我能提前梳理好自己的研究并准备好相应的 Research PPT。在面试的过程中,教授们注重的往往是你对自己过往研究经历的理解,你能否将自己的研究思路清晰的展现出来,以及你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哪些问题;另外就是要讲清楚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学校、这个项目。
写在最后
申请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和提升。有的同学一开始就有了自己明确的目标,而有的同学开始时会比较迷茫。就我自身而言,直到大三我还在寻找自己喜欢的方向。但是这些尝试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之前所有的积累最终都会有所体现。希望大家在申请的过程中都能放平心态,认真的走好每一步。
在这里要感谢父母家人对我的理解与支持,感谢所有的老师、师兄师姐对我的帮助与鼓励,感谢挚友一路陪伴,还要特别感谢GGU mentor和培训师对我的指导~~~虽然申请告一段落,但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自己能更加坚定地走下去,不畏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