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师以“西学东渐”为例教你如何应对新高考新题型

2021-04-29 09:40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哈喽各位淀粉,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官婷美老师给我们带来的高考命题预测:常规考点、创新情境----以“西学东渐”为例教你如何应对新高考新题型~这期干货满满,快拿起纸笔跟着我们学习吧

考点说明:

西学东渐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所谓“西学东渐”,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代:

(1)明代至清代前期,至多可以叫做“西学东来”,因为那时西学对于中学并未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

(2)转型的时代。即晚清以来,西学确实对中学构成了根本性的挑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西学东渐”,意味着容闳所说的:“借西方文明之学术以改良东方之文化,必可使此老大帝国,一变而为少年新中国。”


创新题型:

1、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阶段情况表,根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阶段进行合理化性解释,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道题是要求进行合理化解释,也就是说不用再进行价值判断,而要直接分析其正确性。

解题模板:第**阶段特征+结合史实说明“是什么”+“为什么”;

如我们在说明第一个阶段的时候阶段特征是基本上是西人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以从这个时间段我们国家的闭关锁国政策、“天朝上国”思想、传教士(利玛窦等)的传教等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方面我们的政治、经济、思想对于西方文化没有很强的需求,我们不重视西学,另一方面西方的宗教情结,有一些西方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传播了西方文化。

比如在说明第二个特征的时候列强通过武力打开中国国门,如之后在《天津条约》中明确规定列强可以在内地传教,伴随着武力而来的文化输出也是其侵略扩张的一种手段,所以说西人是主要的。而中国也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被动学习,比如“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通过翻译外国书籍了解西方,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明确提出“师夷长技”,虽然有瑕疵、有局限,但是毕竟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对中国起到了思想启迪的作用。

再比如说明第四个阶段的时候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为了缓和矛盾,清政府先后进行了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进行自救,而这两个事情都体现了中国人主动向西方学习。之后又有更多先进的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们觉醒了,他们主动接受并通过报刊等媒介宣传新思想,辛亥革命时期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比如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直接受到了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再比如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鼓励西方新思想的发展。

参考答案样例:第一阶段1811-1842年,西学东渐基本上都是西人的事。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封建国家,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统治者从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使得人们对技术革新要求不高,对西方技术热情不高;思想上,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大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对除了儒学、考试和做官之外的事情都不甚关心;同时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更不利于国人传播西学,朝贡贸易更是让国人“天朝上国”的这种盲目自大的心理越加强烈。

总而言之,此时间段中国的国门尚未打开,国人接触到的西学很有限且本身需求不高,导致西学东渐主要是西人的事情。具体表现为这个时候有一些传教士来到了中国,如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但是他带来的东西并没有在中国产生很大反响,因为当时中国人思想解放程度较低。

第二阶段:鸦片战争中英国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国门,打碎了清朝“天朝上国”的美梦的同时也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例如洪仁玕《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就是西人在中国传播西学的体现。

而在此前,伴随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已经开始了“开眼看世界”,如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魏源编纂《海国图志》都是先进知识分子主动学习西方以救亡图存的努力。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传统华夷观念依旧强大,加上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排斥西学,故这一时期的西学东渐以西人为主,仅有少数知识分子参与。

第四阶段: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危在旦夕。此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纷纷觉醒,感怀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激愤于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西方列强的野心,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创办报刊,宣传民主、科学等新思想,掀起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其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吸收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蔡元培主张“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都是先进知识分子吸收并传播西学的体现。同时,清政府推行的“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以及美国提出的“庚款兴学”计划派遣了大批留学生,培养了胡适、钱学森等人才,也助推了知识分子在中国传播西学。

故综上所述,这一阶段的西学东渐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主。


附关于2020年关于西学东渐的高考真题:

(2020天津,17题,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80年代,清政府向美国和欧洲分批派遣留学生,总计200余人。留学生侧重学习军事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多数人回国后凭借西学专长,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和任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摘编自《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

材料二  甲午战后,赴日留学出现高潮,到1905年,留日学生达8000余人,其中多为自费。在孙中山发动发清革命中留日生成为骨干力量,辛亥革命时留学生起到了关键作用,如邹容、黄兴等。民国时期,从世界各国归来的留学生成为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他们中涌现出一批中国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而且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

-----摘编自《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近代留学生留学和归国情况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

变化:从主要学习技术到全方位学习西方;从服务于晚清政府到投身于社会革命;从政府派遣到多渠道留学;人数由少到多。

背景:洋务运动的发展;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高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像上面这道题的考察角度还是比较传统的材料题,答案都主要是从材料中提取,当然也要结合所学知识。同学们可以对照一下,更好地理解一下这个高频考点。


跟着老师一起梳理完后是不是觉得胸有成竹了呢?学完还不过瘾?更多热点内容对焦高考考点,可以看看红宝书哦~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想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

老师以“西学东渐”为例教你如何应对新高考新题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