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于大学教育的一些思考杂谈(教材篇)

2021-01-28 20:29 作者:听风南巷  | 我要投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被同济六版线性代数支配的恐惧,这本书应该是高校里面用得最多的线代教材,也是考研数学的线代部分的标准复习教材(好像是这样),很多人用这本书学完线代之后都感觉自己似乎不适合学数学,其实,根本原因是教材不好,而不是大多数学生不适合学数学。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豆瓣的数据,豆瓣作为一个可以进行书评的网站,在评论数大的时候还是可以得出一个比较公平的对书的评价的。

豆瓣上对同济六版线性代数的评分如图

里面的短评如下

大家可能有点惊讶,上百个进行评价的人,29%选择一星,65%的人低于四星,在书评里面,53%的差评,无异于说明这本书作为教材是不合格的,甚至说这本书就是不合格的。

然后,我们拿另一本教材做对比,也就是很出名的另一本书,线性代数及其应用,其评价界面如下

对比之下,差距十分明显,而且线性代数及其应用的书评里面,仅有一个三星书评,说的是理论不够,考虑到作为工科用书的话,这一点是可以忽略的,毕竟工科数学更多的是用而不是证。

此处附上一个高赞的知乎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9665495

文章题目为:

《线性代数》(同济版)——教科书中的耻辱柱

我阅读完后感觉十分认同作者观点,对文章里面的一些例子也是深有体会,因为我也是用的这本书(好像学校老师也出了一版,但是感觉就是抄的同济六版然后换了一下章节顺序),学的时候很痛苦,感觉自己就是个高级计算器,一点也不明白线代可以干什么(可能也就会用来解方程组?),仿佛学线代就是为了做题和考试,学高数还有一些物理应用,明白高数的应用和各种几何意义,可是线代?至少我当初学的都是各种计算。

最近我看了线性代数及其应用这本书,感觉自己找到了宝藏,不仅有线性代数的各种定理、性质等的说明,还有大量的图帮助你从几何上理解线性代数,而且章节结构也更加合理,比如说从线性方程组引入矩阵,然后紧接着引入向量方程和初步的线性空间,让你对线代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概念和理解,然后才引入矩阵行列式等章节,个人认为这个顺序非常合理,符合掌握高中数学的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大量的工程与经济学的例子也有助于工科和经济学学生理解和应用,个人认为这本书应该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里面线代课程的用书,或者其他同样优秀的国内外教材作为教学用书,而不是用这个同济六版。

这也就牵扯到一个问题:为什么非常多的大学,无视一些非常优秀的国内外教材的存在,选择用一些并不优秀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合格的书籍作为参考教材,或者是选择本校老师编写书籍作为教材(也就是自编教材)?如果这个学校这个学科非常强悍,那么是可以,至少是有可能编写出来优秀的教材的,那么这些学校用自编教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也见到,很多普通的学校,明明这个学科并不好,但是老师依然使用自编教材,这一点就很难理解,毕竟,作为高校教师,怎么说也有多年教学经验(中青年教师)或者硕博学位(刚刚任教或者青年教师),不可能连本专业书籍好坏也分不出来吧,或者不至于在高校里面呆了那么多年连本专业的好书都不知道几本吧。我相信,对于大多数高中毕业生来说,头一次接触线性代数这门课的时候,是可以看出来优秀教材和烂教材的区别(差距小的可能看不出来,但是差距很大的可以看出来),我不相信高校教师看不出来,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那么多高校教师依然选择用一些并不优秀甚至是不合格的教材?

这个问题我并没有找到答案,在网上通过搜索和咨询一些同学之后也有了一点见解,当然我也不想去寻找答案,我跟我们学校数理系老师交流了一下,希望老师可以换一本更好的教材,老师说今年要更换教学大纲,让我写一个交给他,他会反馈给领导的(我:???),可惜我好像很难做的这件事,只能尽力尝试一下,并且告诉一些关系比较好的学弟学妹让他们换教材学习。

其实我觉得,别人家的教材好,比自家的更好,完全可以用别人家的教材,没必要拘泥于形式,毕竟,一本好书是引领学生学得更好的东西,没必要搞形式主义,而且,用别人家的教材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尤其是在自己写不出来可以媲美的教材的情况下,如果高校在某些特色课程里面使用本校教材也无可厚非,毕竟是特色课程,但是,我还是希望,在线性代数、自动控制原理等基本课程非特色课程里面,还是选用优秀教材比较好,毕竟就是让老师们熟悉这本书也不过是花费几个月时间,但是可以惠及众多学子,岂不是好事一桩?

对于大学教育的一些思考杂谈(教材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