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免疫沉淀技术之Co-IP(1)

2023-09-27 18:23 作者:小恒学术  | 我要投稿

基本定义

上期我们具体介绍了免疫沉淀技术,本期将继续带大家了解一下其衍生技术—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免疫沉淀相关实验方法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即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所以Co-IP也不例外。Co-IP是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由于是在非变性条件下研究的,因此可以反映蛋白质在细胞内互作的真实状态。适用于研究两个已知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可以提供已知蛋白去寻找与之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

实验原理

       在非变性条件下裂解细胞,以保留活细胞中许多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复合物。若要研究细胞内蛋白A和蛋白B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可将已知的目的蛋白A作为诱饵蛋白,用蛋白A的特异性抗体对蛋白A进行免疫沉淀,如果蛋白A和B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那么B也会随之沉淀下来。然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沉淀中是否含有蛋白B,如果能检测到,说明蛋白A和B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反之则不存在相互作用。

图 Co-IP 实验原理示意图

实验应用

1、  确定两种已知蛋白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2、  确定两种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位点;

3、  探索与特定蛋白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

4、  分离天然状态的蛋白复合物。

研究两个已知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时,也可以将蛋白标签与目的蛋白融合,相当于给已知蛋白贴上特定的标签,通过标签抗体进行免疫沉淀、检测沉淀复合物中标签的存在与否来反映目的蛋白之间的互作情况。这种方法非常适合用于外源性构建目的基因截短体,来研究与互作蛋白的结合位点。因为蛋白截短体可能会失去抗体的抗原表位,而无法与其抗体特异性结合,此时融合标签蛋白,就能很方便地对截短体进行标记。此外,若目的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较低,会出现检测不到的可能,因此建议通过表达载体来过表达目的基因,以提高实验的灵敏度。

一般实验流程

1、  样本制备:离心收集细胞后,加入适量预冷的非变性细胞裂解缓冲液和蛋白酶抑制剂,冰上静置15-30min,充分裂解细胞,4℃离心后取上清;

2、  诱饵蛋白抗体孵育:取少量细胞裂解的上清以备western blot分析,其余的上清液加入相应蛋白的抗体(适用于IP),置于4℃摇床孵育过夜。

3、  沉淀免疫复合物:将一定量预处理过的protein A/G琼脂糖珠加入经抗体孵育的裂解液,继续于4℃摇床孵育2-4h或过夜,离心后弃上清,保留沉淀,并将沉淀洗涤3次。最后加入适量loading buffer煮5-10min。

4、  蛋白检测:处理好样本后即可用于SDS-PAGE、western blot或质谱分析。

Co-IP的优缺点

优点

Ÿ   操作流程简单

Ÿ   得到的蛋白都是天然状态下的,经过翻译后修饰的

Ÿ   也能够捕获间接相互作用的蛋白

缺点

Ÿ   低亲和力和瞬时互作的蛋白不能被检测到

Ÿ   无法判断蛋白间是直接还是间接相互作用

Ÿ   实验前需要预测互作靶蛋白,以选用相应的抗体做检测,此法对于western blot检测有一定的风险

Ÿ   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需设置严格的对照

以上我们对Co-IP实验做了基本的介绍,下一期小编进一步对Co-IP的实验结果做分析并通过文献案例给大家分享。汉恒生物可为大家提供多种蛋白标签,支持Co-IP等实验的应用,欢迎联系咨询~

免疫沉淀技术之Co-IP(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