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费希特:行动的哲学3

2021-05-18 01:38 作者:查尔filosofia  | 我要投稿

三、理论知识的基础

        我们先来看看理论知识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自我用非我来限制自己,它设定了自我的被动性。自我虽然是主动的,但是他必须设定自己又是被动的,既是主动的也是被动的。如果没有被动性,它的主动性也成立不了,发挥不了作用。但是既然是自己设定的,又暗含了自我本身是拥有主观能动性的,这个被动性是自我主动去设定的被动性。像康德所讲,自我本源的综合统一建立起了一个客观对象。所以从这个本源综合统一,主动的设定一个对象,如何建立对象呢?在形式上来说,就是要推演出诸范畴,从自我意识中推演出诸范畴。从质料上来说,就是要借助于想象力,从中推出时间空间,乃至于经验对象。想象力在费希特这里的作用大大提升了。在康德那里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一个中介,一种图型。想象力把时间加以规定,就形成了图型,康德的图型法就是想象力造成的。但是在费希特这里,想象力的作用造成了经验的对象,想象力是从自我的能动实践活动中出来的,它作为一种活动,建立起了时间空间,将自我意识对象化,在时间和空间上面,表现出自我意识。由于这个时间空间对自我意识又有反作用,所以就产生出了经验。在时间空间上产生感觉,由此形成了经验的对象。理论知识的基础是这样来的。实际上他对康德的认识论做了一点改造,基本的原理是从康德这里来的,就是依靠一个先验自我意识的最高综合原理,运用诸范畴建立一个对象,但是费希特去掉了康德的物自体,所有的感觉、知觉、印象都不是自在之物刺激我的感官产生的,而是自我意识本身建立起的非我反作用于自我而产生的,或者说非我反过来刺激我的自我而产生的。所以他有一个很重要的改进。这就是理论知识的基础。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费希特:行动的哲学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