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在中国

2023-06-21 22:00 作者:花花姑娘5  | 我要投稿

郭龙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听取了内蒙古“三北”工程建设和林场治沙造林情况介绍,实地查看了正在治理的沙地,强调“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这将我的思绪带回到一部根据原型改编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该剧讲述了以主人公冯程、覃雪梅等为代表的“拓荒造林先行人”建成守护京津冀生态安全“绿色长城”的故事,弘扬了50余载躬耕不息、植树不止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是皇帝木兰秋狝的地方。冯程的父辈描述“塞罕坝”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拥有浩瀚无垠的森林,漫山遍野的野花,比比皆是的禽畜。清朝政府机构臃肿、固执守旧,统治者自上而下虚骄自大、中饱私囊,对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危害性认识不够,用于治理生态环境的财力物力人力更是微乎其微。温饱尚未解决的时代,百姓迫于饥荒纷纷毁林造田,而正是这种毫无节制地破坏行为,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加之西方势力的侵略、国内矛盾的激化,中华大地上炮火连天更是进一步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原始森林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退化为寸草不生的荒漠沙地。

       “塞罕坝”是先辈挥洒汗水的战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党中央和国务院指定林业部和河北省在高原荒漠塞罕坝上建立机械林场,防风阻沙蓄水源。“冯程”的原型正是指第一代塞罕坝造林人。无数先辈们,站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上,仅凭着“现在有一棵树,将来就会有亿棵树”的理想信念,在环境艰苦、物资紧缺、天天与“死神”抢“活路”的条件下,首创“全光育苗法”和“三锹半”植苗等技术,一家老小安家在“望海楼”守护森林安全。如今的塞罕坝,在先辈们代代接棒的努力下,已然成为一颗耀眼的“绿宝石”。千千万万个“冯程”在不毛之地营造了“万亩人工林海”,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创造了奇迹,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初心、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砥砺前行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是子孙生态安全的屏障。《塞罕坝祭》作家李春雷在书中写道,“有人形容,如果这个离北京最近的沙源堵不住,那就是站在屋顶上向院里扬沙”。如今,塞罕坝115万亩林海,每年吸收二氧化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净水输出1.37亿立方米,已然成为守卫北京的重要生态屏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行了重要部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我们党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尤其是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将人居环境作为关键任务,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让子孙后代喝上一口干净的水、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在中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