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考生物试题技能分析(2021全国甲卷非选择题必考题部分)

2022-01-30 18:53 作者:镜墨山人  | 我要投稿

做题嘛,分儿,不寒碜。

本卷的选择题部分在这里。原题依然就不写在这里了【手动狗头.jpg】

29

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总结出的生物膜结构特点(结构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题干中提到的“通道”可以算作一类膜转运蛋白(旧教材也统称载体蛋白)。膜转运蛋白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存在周期性结构变化的载体蛋白,其中进行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也可以被叫做“泵”;另一类是不发生这种周期性结构变化的通道蛋白,通道蛋白只能在协助扩散中发挥作用。

不过反正都是蛋白质就是了。蛋白质的功能由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在膜转运蛋白上的体现就是具有特异性,一种膜转运蛋白只能转运相对应的物质。

其实在高中生物中,这种由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所造成的对应关系其实很常见,比如酶的专一性、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的特异性等。

遇到了非常有高考风格的题目——原因题,这类题需要我们利用学会的生物学知识,借助自己的语文功底,叙述出一句逻辑完整的话。我把将个过程比喻成在两岸之间建桥,或者说在起点与终点找到一条路径。起点就是题干给的已知条件,而终点就是需要我们回答原因的问题。

在这道题中,起点:有呼吸抑制剂;终点:根细胞对钾离子的吸收速率降低。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起点和终点之间找到这样一条路径,在有呼吸抑制剂的情况下→根细胞细胞呼吸受抑制→ATP产生减少→主动运输受影响→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对钾离子的吸收速率降低。

标准答案:K%5E%2B通过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根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在有细胞呼吸抑制剂的条件下,根细胞的呼吸作用受抑制,产生的ATP减少,K%5E%2B的呼吸速率降低。

30

题干中在课本中提到了脱氧腺苷三磷酸,这需要我们将之与ATP进行类比理解题目。

DNA中的P元素仅存在于脱氧核苷酸靠近五碳糖的磷酸(P_%5Calpha%20),如果要通过放射性元素标记DNA,就必须用%5E%7B32%7DP标记dATP的%5Calpha%20位磷酸,这道题需要理解DNA的结构,建议做到能够将核酸的结构画下来。

标准答案:dNTP分别脱掉%5Cbeta%20%5Cgamma%20位上的磷酸基团后,成为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这里就要吐槽一下!上一题才说的答题方法这一题就不管用了,不过对找出线索,厘清思路还是有帮助的?)

本道题所提实验最终的目的是:对W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研究,大体的思路是利用碱基互补配对,让具有放射性的DNA片段甲(单链)与W基因结合,从而使检测放射性从而获得W基因的位置。

但是因为片段甲与碱基序列互补的RNA(比如W基因转录出的mRNA)同样也可以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在这里我们可以将RNA与W基因看作是一种竞争关系,为了保证片段甲都和W基因结合,因此需要去除RNA。

标准答案:防止RNA分子与DNA片段甲结合,影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W基因是双链的,需要解旋变成单链才能与片断甲互补配对。

除去DNA当然要用DNA水解酶啦,某水解酶也可以简称为某酶,比如DNA酶(DNase)。

31

由于在捕食食物链内部,生物获得物质与能量都是单向的,捕食者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保证了捕食者可以持续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这道题就有点奇怪了。林德曼通过赛达伯格湖这一简单且较为封闭的生态系统,将定量方法引入到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研究中,在生态学的研究历史上可以作为一个里程碑而存在。但这里只需要回答林德曼的研究是在湖泊生态系统中进行。令人感到疑惑的一点是,但凡记得林德曼的实验地点“赛达伯格湖”这个词的考生都能写出正确答案,这道题真的就是完全送分的么?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哪些学生答不出这道题,比如通过突击的方式备考、只背考点的学生,那些不通过情境复习的教师的学生也在受害者之列。这或许为我们未来的教与学指明了方向。

32

又到了喜闻乐见的遗传题了,这道题感觉很经典,既有基本理论,也有推理和相关计算。而做遗传题的核心在于找出基因型和表现型(性状)的对应关系,而要找到这种对应关系,首先要知道两件事,第一件是基因的显隐性,第二件是基因的位置,这道题由于是植物,大概不用太考虑这一点。

分离定律源自于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解释可以简记为四点:

  1. 遗传因子

  2. 成对存在

  3. 彼此分离

  4. 结合随机

上面第三条,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杂合子(仅考虑一对基因)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是1:1。当实验结果中存在1:1的比例时,意味着父本与木本有一方产生配子的种类是1:1,也就可以用来判断符合分离定律。因此,我们就可以将实验结果拆分成两个1:1.

标准答案:F_1中缺刻叶:全缘叶=1:1,齿皮:网皮=1:1

当然,从1:1:1:1可以看出,这两对基因间也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了,(开坑:之后谈谈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技能)

判断性状之间显隐性有两种方法:一个是自交,即自交后代性状比例为3:1,比例占%5Cfrac%7B3%7D%7B4%7D%20的为显性性状,占%5Cfrac%7B1%7D%7B4%7D%20为隐性性状;第二个是杂交,即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交配,后代全为某种性状,那么这种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这道题可以根据实验②F_1自交(上面提到的第一种方法)的结果,F_2中的比例,缺刻叶:全缘叶=3:1,齿皮:网皮=3:1得出缺刻叶、齿皮是显性性状。

判断是否是杂合子也有两种方法,一个是自交,如果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的现象,则说明自交个体是杂合子;另一个是测交,如果后代出现了不只一个性状,则说明是杂合子。但不幸的是,这并不能让我们做出这道题,因为题目中各种基因型都不知道,既无法判断是不是测交,题目中自交的次数也非常有限,只能回到本题最开始说的遗传题的核心——将基因型和表现型对应起来。还好,显隐性我们已经知道了。

根据题干中甲和丙都是缺刻叶网皮,我们可以暂且将甲和丙的基因型表示为A_bb,根据实验①和实验②F_1的结果,可以得出甲:Aabb,相对的,乙就是aaBb;丙是AAbb,相对的丁就是aaBB。

那么属于杂合子的就是甲、乙了。

这道题就是标准地问AaBb自交,后代的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了,当然是%5Cfrac%7B1%7D%7B4%7D%20啦。突然想玩游戏!不想详细写原因了,再开个坑,以后写这种很常见的AaBb自交后代相关的问题,需要用到存在配子致死情况也很好用的棋盘法。

突然来了假设不慌,45:15:3:1就是(3%3A1)%5E3而已,意味着有三对基因控制着这两个性状。

从比例来看,这三个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很大胆地分开看,缺刻叶:全缘叶=15:1齿皮:网皮=3:1,所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就是果皮了。

终于写完去打游戏了!


高考生物试题技能分析(2021全国甲卷非选择题必考题部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