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青石柳的春花秋拾】返乡杂记

2022-01-30 18:45 作者:again-begin  | 我要投稿

*这篇文章究竟该叫做什么呢?

想了很久

故名此名。

上午,看着空旷的街道与一辆辆飞奔而过的树木,目光不时的显得呆泻,父母的唠叨仍然在耳旁萦绕,“嗯嗯”的应付声也不时的从口中发出,北方时节,已经几乎见不到多少的鸟儿,也没有什么宣传画中的很多雪,不过正是因为这样,倒是显得十分空旷。摸摸手中《静静的顿河》,倒是显得十分想要看。从市区出发,经过了漫长的车程,总算是回到了家乡,一个规模不算是小的镇子,回去的时候,正好赶上集市。

父亲从后备箱中提出准备的一箱物品让我携带,然后便让我先行一步。

集市上无外乎的极为热闹,十字路口处的人们尤甚,在这里的每一个摊位都是有三五个人在等待购买物品,虽然没有那种当场杀猪宰羊的场景,但是仍然可以看到的是人们脸上都能够看出或多或少的高兴,孩子们会获得五元十元的零钱来出来卖点物品,也仍然会出现讲价时的大声嚷嚷,但是怎么说呢?至少是很有生气的样子吧。

抱着一大箱子的东西提前出发了,在十字路口晃晃悠悠,晃晃悠悠转了几转,自从上了高中以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来赶过家乡的集市了,仿佛这些陪了我十几年的东西们不是什么老友,而是那从远方而来,素未曾谋面的陌生之人,但是如果真要是这么说的话,那反倒是我成为“入侵者”的了。

是的,他们是确确实实的在这片土地上呆着,也许换过一两代人,也许会变着戏法的买东西,还或许是在这些看的都不耐看的东西之中猛地冒出些令你眼前一亮的新玩意,或者拿着从父母那里要来的纸钱前往自己想要购买的东西的地方,却发现那里早已被另外一家别的东西卖家给代替的那种空荡荡感。但是无论怎样,也许自从镇子里的集市最开始,在你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

我知道那种有价无市,无可奈何的空荡荡感,但是这是确实的怨不得别人,时代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有的事物离去了,也许某一天你可能会在某个大商场里再次与她会面,当然,也不会排除他只能永远的深藏在你的记忆里,知道连你也记不起为止。

当然的,好处自然也是会有的,从某个很老很老的摊位前,你若是去细细的搜寻,便能够在某个极深极深的角落之中找到一顶很老旧的帽子。这自然是其他人对着顶帽子的称呼,但是我却是如获至宝一样的把它拿起来,然后去询问它的价钱。

这顶帽子的时间可能真的是很久远了吧,即便它看上去很新。售卖的那位奶奶盯着这个帽子想了想,然后开口道“六元。”

于是毫不犹豫的拿出手中的十元“大钞”,掏钱购买,着急的仿佛连四元的找钱都不要了的那样,也颇有点像庄子所说的那只叼着只死耗子,害怕凤凰来夺食,于是想要对着她“吓”!一下子的猫头鹰一样。因为事实上除了我,也没人再愿意对那样的物品感兴趣了。

我的妈妈甚至说要给我买套五四青年装,说因为这是爷爷的爷爷辈才穿的衣服......

同家里面的姐妹们一同去赶了个集,打闹着,高兴着,从人流中穿梭着,有的时候会找不到对方,又有的时候能够远远地看见某些人在另外一边,你当然不会知道她或她们是怎么过去的,但最终能过去的话,就行了。

购买了糖果,薯片,饮料等小玩意后,她们又从小卖部里买了两杯奶茶来喝。当然,家里的长辈们当然不会去介意你这一小小“僭越”,起码表面上如此,毕竟临近春节,难得的大家会在一起,这个时候再去因为一些小事吵架,不值得。

盛大的午饭时间开始了,大人们开始去叫在屋子里的孩子们吃饭,在阳台上摆上一桌(阳台经过扩建,在外面扩了很大的一片地方,而且全都加上了玻璃,采光好,也保暖。),食物实实在在的,肉是自然要有的,而且还有很多,前几天杀猪得到的肉一部分就用在了这里,也有一些自家养的羊的羊肉,还有从外面买回来的牛肉。家里没有人抽烟,在要开车的情况下,酒也几乎没有人喝。

终于,在那个名为好奇的指引下,我很快的喝完了自己杯子里面的那冰凉的果汁,然后想要点“枣花酒”喝。

少少的倒了很少的一点(真的!),然后在大家的干杯之中一饮而尽。

辣!真的辣啊!

辣的胸口都热起来了,辣的忍不住想让人再吐出来,但是又怎么能把刚刚喝进去的又突出来呢?而且那酒也是,进入到我的身体里,就好像直接被吸收完了,没有落下一点点。仅剩下参与的辣味在嘴里,在食道,在胸口残余的发挥着它的作用。

但是辣味过后呢?仿佛真的有点枣花的味道,起码有枣的味道吧,不多,但是真的能够让人感觉出来,那种辣味和甜味相互交织着,到最后只有那一丝丝的甜,尽管我其实并不喜欢吃枣。

“柳,还有一点吗?”姥爷他们开玩笑一样的笑笑的看着我,我倒是不好意思了,因为实在是不想再去感受那种感觉了,摇了摇头,他们便拿了点水给我喝,又笑笑的去跟别人说话去了,大家都没有恶意,但是我倒是感觉我是真的很狼狈。

该回家了,是啊,该回家了。

天色渐渐的黑了下来,也许大过年的说这些话不太吉利,但是我们的确该走了,相聚也意味着别离,这里不是我们的归宿。

“还回老房子看看么?”我的母亲在对姥姥姥爷与舅舅他们说再见后,问我的父亲。

“当然,回去看一眼。”我的父亲这么对我们说道。

回去的很快,走的也很快,家里已经没有人住了——因为原本住在那里的爷爷奶奶因为身体的原因已经住进了城里,那座老屋我是实在的不知道到底有多长时间没有人进去住过了。

呵,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我已经开始叫它“老屋”了啊,不过事实仍然是这样,它住过我的爷爷奶奶辈。到了我的父母辈,他们已经住进了城里,但是依然因为爷爷奶奶他们的牵挂,以前会经常的回来看望他们。

现在人们都住进城里了,也许未来的一天,我出了我所在的这座城市,到了一个更远更远的地方,那个地方也许是天津,也许是武汉,也许是别的地方,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不会回到这个“老屋”里来了?

我不知道。

“真冷清啊,大家都回去过年了。”我的父亲对着以往总是满满的停车场说道。

思绪逐渐收了回来。

如果到我的孩子这一辈,是不是连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都可以被称之为“老屋”了呢?

也许吧。

但是这人呐,不论怎样的漂泊不定,怎样的像候鸟一样迁徙,他总需要一个归宿啊。

这个归宿,不要被称为“房子”,而是要被称之为“家”的地方

                                                                                                   ————   END

*柳先生在这里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啊!



【青石柳的春花秋拾】返乡杂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