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长湖底隧道正式通车,智能化系统全面应用,修建难度有多大

2021年即将结束之际,中国在基建领域又传来了一大喜讯,那就是全国最长的湖底隧道正式通车,智能化系统全面应用,它就是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无锡段太湖隧道,在湖底修建隧道,在国内外几乎前所未闻,更多的则是跨江跨海隧道,但并不意味着这条隧道就容易修建,那么修建它的难度有多大呢?太湖隧道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处于马山街道与南泉地区之间,是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无锡段的湖底隧道。

一般而言,在面对大型湖泊时,其他国家往往会选择修建环湖公路,因为这种办法最简单,施工难度也最小,但缺点也同样明显,那就是抵达湖对面,需要更长的行驶里程,国外因为人口较少的原因,所以交通压力并不算大,自然没有必要修建湖底隧道,而中国不同,要知道太湖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恰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对交通设施的需求量非常巨大。

想要更快的跨越太湖,那么就必须修建隧道或者跨湖大桥,太湖隧道全长10.8公里,这个工程量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数一数二的,如果规划跨湖大桥,那么难度则会降低许多,但为何中国最终依然决定要修建跨湖隧道,而不是造桥呢?跟造桥相比,隧道主要路段在水下建设,并且深入湖底淤泥,所以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要知道太湖对中国生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因为造桥而破坏生态,那么也是得不偿失的。
而修建湖底隧道就没有生态方面的困扰,并且也能够将工程对太湖的影响降到最低,而且不会影响到当地旅游,从而给民众留下一个完整的太湖,当然,为了完成隧道建设工程,中国也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因为湖底隧道的特殊性,国内外并没有多少经验可以供参考,所以中国必须自行摸索,从而掌握湖底隧道的施工办法。

在太湖隧道通车之前,中国就已经修建了港珠澳特大桥,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桥隧一体工程,港珠澳特大桥的海底隧道段,采用了沉管施工法,但这种办法并不能照搬到太湖隧道中,毕竟这里的深度有限,所以中国选择直接在湖底淤泥中挖出一条隧道,它不仅需要克服太湖带来的强大水压,同时也必须做好防渗工作,而且太湖所在位置,也可能发生地震,隧道也需要拥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这条湖底隧道的建成通车,对区域经济发展而言无疑能够起到非常经济的作用,可以极大便利当地的交通,更为关键的是,太湖隧道的建成,也为全球湖底隧道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让国内其他湖泊也有望建成湖底隧道,从而方便民众们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