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细胞自噬(二)

2023-08-21 11:14 作者:bili_11941002676  | 我要投稿

大家可以上下两期联合起来观看,仅供参考学习

六、自噬诱导剂

(1) Bredeldin A(布雷德尔丁A) / Thapsigargin(塞西加尔金) / Tunicamycin(突尼霉素 ):模拟内质网应激

(2) Carbamazepine(卡马西平)/ L-690,330/ Lithium Chloride(氯化锂):IMPase抑制剂(即Inositol monophosphatase,肌醇单磷酸酶)

(3) Earle's平衡盐溶液:制造饥饿

(4) N-Acetyl-D-sphingosine(N-乙酰D-鞘氨醇)(C2-ceramide“C2-神经酰胺”):Class I PI3K Pathway(I类PI3K路径)抑制剂

(5) Rapamycin(抗真菌抗生素):mTOR抑制剂

(6) Xestospongin(西斯托斯海绵蛋白) B/C:IP3R阻滞剂

 

七、自噬抑制剂

(1) 3-Methyladenine(3-甲基腺嘌呤)(3-MA):(Class III PI3K)hVps34 抑制剂

(2) Bafilomycin A1(巴菲霉素A1):质子泵抑制剂

(3) Hydroxychloroquine(羟氯喹):Lysosomal lumen alkalizer(溶酶体腔碱化剂)

 

八、自噬过程的检测

       目前,人们对自噬的检测主要包括基于检测自噬体的直接(观察自噬体的形态)和间接(检测自噬体表面蛋白标记)的方法以及基于自噬性降解原理设计的一些方法。

       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对自噬通路的调控来全面评价自噬功能对细胞行为或机体功能的影响,如自噬抑制或激活剂、自噬相关基因的敲除及沉默等。

       除了电镜下的形态学观察外,自噬体标记蛋白LC3的检测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在荧光显微镜下采用GFP-LC3融合蛋白来示踪自噬形成,更有mRFP-GFP-LC3双标蛋白的自噬检测等。

细胞自噬(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