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妈妈,我不是课堂上的“捣蛋鬼”!
挤眉弄眼、做鬼脸,发出异响、清嗓子、······
这些孩子课堂上多次被老师“点名”。家长越是批评、纠正,孩子越是“变本加厉”。这究竟是怎么了?
这种不由自主地发生抽动现象,要当心是抽动症!

抽动症是什么?
抽动症
“抽动症”,又称“抽动障碍”,是以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在我国学龄儿童抽动症的患病率为 3%-10%,以5-10岁最为多见,男孩发病率约为女孩的3-5倍。
主要症状:
以眨眼睛、头部抽动最为常见,还会出现耸肩、四肢抽动、发出哼声、咳嗽清嗓等,少数患儿有说脏话、触碰他人等症状。
注意:
临床上大部分抽动症患儿都以轻症为首发,偶尔眨眼或吸鼻子,家长以为眼睛进了东西或眼部疲劳或鼻炎等,容易被忽视。直到孩子的症状不断加重,一天眨眼、吸鼻子等数十,上百次,才引起家长的重视。
抽动症可蔓延全身,影响心理健康
据统计,80%的抽动症患者在抽动前会有前驱症状。例如,眨眼前的眼部烧灼或不适感、扭动肩膀前的搔痒或不适感、伸脖子前的脖子酸胀不适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