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华中师大311教育学考研经验 —昨日种种,皆成今我
文|杨J/ 凯程网课学员
华中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我报考的是华中师范大学的课程与教学论,初试专业第三、复试第一。我是二战考生,不过第一年考的本专业心理学。
一战给我的打击太大了,以至于今年我上岸了我都觉得揪心。因为我上岸了,而很多人的努力却一场空,我太明白这种感受了。
第一年我本专业未过国家线,我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自我怀疑中。我害怕,我觉得自己不行,我也不舍得离开华师。
写完毕业论文以后,我收拾好的心情,做出了令人意外的决定跨考教育学。不为别的,我觉得既然我都打算再来一次了,一定要选择一个我愿意读的。这些话是说给失利的同学听的,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长时间的自我否定,你只是没找到自己适合的路罢了。
一、 311备考建议
①教材篇
去年考的时候看到很多人说不需要买课本,但是我觉得现在311考的太细了。如果现在觉得时间紧张,来不及看课本的话,我建议是看看中教史、教原,因为中教考的很琐碎,教原不看书可能后续不太好理解。
②教辅篇

教辅的话最著名的是凯程的粉红三胞胎:
《应试宝典》是根据311大纲编写的五门课汇总,相当于6本书的浓缩。强化班会用到的资料。
《应试题库》是每个章节出的练习题,虽然和真题还是有一定差距,但是可以作为阶段性的学习测试来用。
《真题汇编》是我最希望大家买的一本,历年311真题和其他非统考学校的真题,解析非常详细。我的肺腑之言就是真题定一定一定一个字都别放过!像今年30分的论述题考了冷门知识点新传统主义,就是来源于某年的一道选择题。
所以真题一定要吃透,每个细节都要当答题来准备。毕竟刷真题是你离命题组最近的时候,真题都是他们曾经的得意之作!我最后悔的就是真题只过了一遍。尽量早点开始研究真题吧。
背诵的小册子教《掌中宝》,一个巴掌那么大,适合装荷包里没事就拿出来看看。我买了一本后来冲刺班又送了一本,会放一本在床边睡前看两眼。
凯程出的《框架笔记》,这个比较推荐,这个资料去年快考试了才出,当时的我是来不及再多看了,现在你们可以早点买。我觉得比较适合前期用,能够构建知识体系。这个框架不是那种只有关键词的框架,是一本能够直接拿起来背的框架。我记得在他们微店有卖,几十一本吧,纸质特别好。
③时间安排篇
一般来说前期是看书+整理笔记。我4月到6月底没有背书,真正开始一轮背书是7月,原计划是8月底结束第一轮背书,但是当时拖到了9月多,背书当然是开始得越早,后面越轻松,毕竟越背越熟。当然,也不一定非要像别人的进度一样,我觉得要做好自己的计划,不是说书背了越多遍就越好,像我第一轮背的很慢,当时是真的慌,听到有人都开始第三轮了。但是每个人背书的程度是不同的,我第一轮背的很细节。无论如何,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及时调整,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进度。
差不多10月以后我在背第二轮,这个时候背的就快很多了。我现在想想当时应该写点日记,因为我已经记不太清楚具体时间,但是最迟最迟10月就要开始研究真题了!
11月凯程的冲刺班会开课,会带你再走一轮。无论网课讲到哪,背书都不能停,一天都不可以停!!!12月我基本都是在查漏补缺了。相信我,只要前期功夫深,后面一门课背下来真的只需要1-2天。
④背书方法
背书应该是大家最害怕的问题吧。当然有的人真的很会背书啊!羨慕!我是真的不擅长背书的理科生,所以我背书的方法应该能帮到一些和我一样记忆力不好的人。背书的一个误区就是,捧着书念一句,然后合上书背句,然后再翻开书背下一句,这个过程根本没有大脑的加工,更像是在朗诵。
其实学了教育心理学之后大家会了解到怎么才能科学背书,我们的短期记忆容量是5-9个组块,现在讲可能你会听不懂,打个比方说你只能吃7个包子,想要吃得多那就要把每个包子做大一点。所以想要背的多,你所记忆的单位就要大一些。不能一句句的背,而是一个知识点把它的关键词全部记下来,也不要一想不起来就去翻书。
有同学可能会问,只背关键词够吗?毕竟考试的时候要写大段话的,我觉得只要你背书动了脑子就能够串出大段话。很多人觉得背书难是因为没有进行有意义学习,一定要多思考,多理解这些宇代表什么意思。
可能我说的比较抽象,下面来讲几方法:
艾宾浩斯滚车轮记忆:网上很多表格啊教程什么的,可以自己打印一个表,或者像我一样下相关APP。这个方法核心就在于及时复习。及时复习能够最大程度抵抗遗忘。昨天背的东西今天一定要再过一遍。所以很多人问我背了几遍书,我也不好描述,毕竟我是复习了很多遍。谐音、编故事、整理成表格、做导图,当你们学了教心就会发现大把的方法来帮助你记忆。
模拟讲课法:我瞎编的名字呀!就是想象自己是个老师,然后绘声绘色地讲知识点。我可能真的很戏精,有的时候就对着镜子讲。我是因为自己一个人待着没办法跟别人讲,其实可以和小伙伴模拟讲课,我自己觉得效果比干背书好很多
录音+回放:白天背的一些东西我会录下来在回家路上或者是睡前听一听。多重感官的刺激会让记忆更深刻。专业课可以找找喜马拉雅上的音频。
默写:关于要不要默写我觉得看个人习惯,我比较懒其实直接敲键盘打字。
背书的方法很多,由于要背太长时间了,所以建议大家各种花样换着来,这样背书才不会枯燥。

⑤报班篇
跨考还是听听网课吧,像教育学原理,还有很多人害怕的教育心理学,听老师讲会加深理解。毕竟不懂的东西背起来太吃力。但是我快考的时候没跟上课了,我冲刺班就很多没听。后期太忙了,每天背书时间都不够用。
但是我想说,我觉得考研还是要靠你自己,一定要有比听网课额外多的努力。考试不是简单的背诵默写,我考试的时候是写上关键词,然后再用自己的方式阐述。特别是新传统的论述题,我背错了,但是我真的是把自己长期累积的思考都写上去了。所以大家平时听课之余一定要多思考,可以关注一些教育类的公众号,看看时下的教育热点、教育评价,动脑动脑!这样考试的时候编都能编成很厉害的样子!老师把你选上去是为了以后做科研的,而不是选只会死记硬背的人。
⑥关于重点与押题
除非你运气好,真的背的都考了,不然只背押题真的凉凉,今年一些所谓的重点(如杜威周年纪念)是都没考的,311被称作蛇形走位也不是假的,没有所谓的重点!!!说一百次!!!考纲里啥都有可能考!!!考试是看平时的努力,临时抱佛脚不可取,扎扎实实暑假就开始背书。
二、 关于一战与二战
如果你还是一战,请答应我一定要拼尽全力。考研一年比一年难,不要想着还有机会二战。能一次上岸就拼命游上去,你现在拥有的是最好的条件,能够在图书馆和那么多熟悉的陌生人一起努力。只要你没有尽力,就会不甘心、就会遗憾,哪怕再也不考研了,某个午夜梦回你也会叹息如果当年拼尽全力是不是会有不同的结局。
二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可能在看这段话的你正在犹豫不决是否二战,可以问问自己,当你周围的人上岸了、工作了,而你要和学校说再见、和社会脱节,要孤军奋战为不确定的未来而努力,你能坚持下去吗?你能接受再一次失败吗?我是幸运的,二战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不然我真的走不完这趟路,孤独、恐惧、自我怀疑会慢慢吞噬你,你得足够坚定、足够勇敢,决定了就往前走不回头。
我虽然本科是华师的,但是谈不上多优秀,浑浑噩噩度过了大学三年,随波逐流地去考了一次研。可能是失败让人彻底清醒,我没有什么远大志向,我只是不甘心,不甘心自己的学生时代就这样结束了,我真的太想读书了。作为一个理科生,背书不擅长,英语也很一般,政治也是从无到有(我初中连出师表都背不下来,英语六级也是踩线过,从小到大历史政治都是开卷考)但是我知道天资不如别人就要更拼,别人五遍能背下来那我就背十遍。
我大概是毕业论文写完了才买了相关的书,毕业回家了才开始正式投入学习。所以严格意义上我专业课系统备考时间是半年,大家不要觉得现在开始是不是太晚了,考研不是比谁的战线长。现在开始的你,提高效率、专心学习,也有机会获得好成绩的。
三、 最后想说
我真的是步一步慢慢走到今天的。虽然我不擅长背书但是思维特别发散,学到什么东西都会静下心来思考,正因如此才让我真正的喜欢上了这门学科。可能是上天垂怜,让改卷老师看到了我的积累。因为我是考了两次研的,为什么我考本专业只考了160,而跨考却考了220呢,我觉得关键就在于思考。
我觉得教育学的魅力在于它很本土、很贴合现实,而不是我怎么都弄不明白的理论。比如当你学到教育公平、高考改革的时候,你会想到你自己所受过的教育、所经历的高考。可能这就是罗杰斯所说的有意义学习吧。
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切莫哀。回头想想第一年的失败,我甚至感到庆幸。如果去年我顺利考上了心理学的研究生,我就无缘教育学了。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希望有天你也会。
送上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We must accept finite disappointment, but we must never lose infinite ho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