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常见的十个情绪认知陷阱
你好,我是熊猫不着急,
本期节目是认知拓展系列的阶段总结,我总结了一下私信中大部分问题的成因,归纳了10个现阶段大家常见的认知陷阱,本期没有温柔的引导,都是逻辑思辨,所以做了字幕版。
不废话了,开门见山:
第一,把小当成了错,进而打压它,而不是引导它成长,不断的原地踏步。
人的行为目的都是好的,至少是为自己好的。
现实中有很多自私自利或者幼稚软弱的人,它们的自我感局限在非常狭小的个体范围里,在古代这思想与行为被称为小人。
而那些拥有更大格局的、宽广潇洒的人被称为君子。
而我们的文化中一直是打压贬损小人,而表彰颂扬君子的。但事实上,每一个宽广都是由狭小拓展而来,每一个高大成熟都是由幼稚渺小成长而来,每一个相对的正确都是从错误中修正而来。
所以,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我保护的小人,但慢慢随着成长,我们不只有这个部分,我们生长出了其它的部分,开始变得宽广。
所以请允许幼稚、出丑、紧张、自私、犯错这些状态的出现,只有我们允许它们存在,无论是在自己还是别人身上,我们才能成长超越它们。
所以现实生活中,很多的错都是小,是幼稚,是孩子,打压和批判只会压抑它们,让它们在另一个时刻更激烈的爆发出来。我们对他人的自私,抱有太多的鄙夷和讥讽,会让我们无法接受自己身体里也真实存在的这个部分,进而变得不勇敢,不真实。
如果遇到坏家伙,我们可以离开。但如果是我们无法离开的自己,或者亲人,我们想要引导他们,那第一步是接纳他们,而不是打压。
第二,把结果当成目标,陷入急切和迷茫。
当我们谈到自我和解,治愈,接纳和爱时,我们其实是在强调此时此刻由内心散发出的温柔的能量,而不是一个目标,不是一个未来会达成的美好状态。
所以达摩说“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自我和解是自然而成的结果而不是目标,冥想入定也是结果不是目标。如果你把自我和解当成目标,你就会急切的批评自己,为什么你这么笨这么久了还不能和解。如果你把头脑中没有噪音当成目标,那么你就会打压噪音,反而变得急切。
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把美好当做未来的目标的话,一旦出现不美好,就想要去处理,而此时采用的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
就像脏乱的集市,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补充,为了干净美好的样貌而取缔集市,会影响经济发展,进而加重城市脏乱的成因,病因并未消退,而只会换一种形式的病灶。
所以如果你还无法自我和解,那接纳自己的不和解,如果你还无法接纳,那接纳自己的不接纳。
此时不去急切,此时感受到心中的温柔,是判断我们是否陷入这个目标性陷阱的方法。
这也是我的名字熊猫不着急的来源。
第三,用结果的成因攻击结果,陷入死循环。
当我们指责自己或别人的懦弱的时候,指责自己或别人是废物的时候,我们要深挖懦弱与废物的成因。
大部分的懦弱与自我能效低的人,都是在儿时犯错的时候,并不会因为自己的勇于尝试而得到鼓励,而得到的是批评和指责,甚至辱骂和暴力。
所以指责和批评本身是懦弱与废物的成因,我们继续用指责,是无法根本的创造改变的,是会陷入死循环。
所以如果我们无法拥有良好的成长与教育环境,那此刻我们只能对自己内心的孩子,扮演自己心中完美的父母,进而对自己说:
“孩子,你不敢尝试么,没事,我依然爱你,也许时机还不合适,我们下次再试试。”
这样我们就带来了温柔的力量,这样我们就开始真正的走向勇敢。
第四,处理情绪不拓展认知。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遇到情绪,不安和焦虑,就想要转移注意力,用游戏、食物、性、酒精来处理情绪。
而这根本上是无效的,情绪本身是病症,不是病因,病因是我们局限的认知。
我们拿到世界的一个碎片,却以为那就是全部。我们把一件事情的意义,看的过于片面与狭小。
我们错误认识了什么是自己,什么是生命,我们才会生出消极情绪。
所以,情绪是认知系统的温度计。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觉得众人皆醉我独醒时,那我们只要看他是喜乐、潇洒、轻松,还是鄙夷、无奈和沉重。喜乐意味着清醒,而鄙夷意味着他只是进入了另一个被包装为清醒的梦中。
这就是情绪的功能,它是认知是否存在局限的温度计。
而如何完善各种局限的认知,请考古熊猫之前的节目内容。
第五,消灭坏蛋过程中成为坏蛋,产生多重迷失。
有时候我会看到大家坐而论道,结果互相不服,最后不欢而散。
而道本身不是讲的要以柔克刚吗?
我们拿着一个“你应该以柔克刚”这个路标,和另外一个不接纳这个路标的人,对刚起来。
这在佛学中,叫法执,是我执的另一种隐藏形式。
当我们指责他人“你还不够宽容”时,这个时候,我们不知道此刻这句话给世界带来的并不是宽容,而是比较。
我们也许会高兴的觉悟到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模糊的时候。然后很容易评判别人的爱憎分明是幼稚的。
而此时,我们忘了模糊的初衷和本意,它意味着一切无法简单评判。
我们会因为“人不应该暴躁”这个观点,而与另一个人暴躁的争吵起来。
我们因为正义,去杀戮。因为爱,去强迫。
这种现象,我们暂时叫他二次迷失,拿走了道理的外壳,却忘记了道理的初衷。
当然还有三次迷失,就是当我们开始指责那些陷入了二次迷失的人的时候。
这是一系列局限的套娃游戏。
所以“指月之手,不是月亮”,我们很多时候喜欢搜集路标,并沉迷于路标的美丽,而不去走路标指引我们的道路。
第六,用客观否决主观,用内容否定空间。
一个错误的观点,一个有问题的作品,一个不成熟的行为,它们都可能客观真实的存在。
但不存在一个错误的、有问题的人,人是容器,是空间,空间无法被评价。我们都是从一无所知,到形成自己的认知系统的。
所以我们在面对评价的时候,要做主观和客观的分离,我们接受一切针对我们观点的批评,但不接受所有针对人的打压。
而当我们受到别人的不友好的针对人的评判和打压时,那是评判者自身的问题,是评判者的狭隘,不是我们的问题,当有人说我们是个废物的时候,我们只要笑着问对方:“真的是这样么?”这就足够有力量了。
而如果此刻我们进行评判式的反击,愤怒的说你才是个废物的时候,那说明我们被他传染了。
第七,喜欢和幼稚较真,与局限对抗。
我们不会和一个孩子去较真,奥特曼是不是真的存在,怪兽到底有多高。
但如果这个人是老师和家长,我们看到他们的幼稚的时候,我们会很想去和他们较真。现实生活中,以我局限的观察,因为时代的进步,很多孩子站在了家长的肩膀上,他们要比家长成熟。
所以很多成年人的思维习惯依然是孩子,有些人终其一生也没有成熟起来,带着自己的各种局限观念体验了整个生命的旅程,我们可以温柔的引导他,但无法替他们改变。
而这些局限和狭隘的观念有一个扩散自己的绝招,就是会引诱一个人与自己对抗,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此刻,两个人看似观点相反,但其实都已经深陷局限之中了,它们拿着不同的碎片碰撞,但终究是碎片,只有碎片才会发生撞击。
所以,在认知与情绪的世界里,正确这个词的内涵,不是一个评价标准,标准之内是对的,标准之外是错的。正确这个词的内涵,更接近于全面和完整,而完整意味着包容。
第八,坚守无效的正确。
现实中有很多道理,这些道理都是非常深刻的智慧。但这些道理经常被误解,使得很多人坚信着自己的道理,要用现实来证明自己的道理,而如果事实不符合道理,我们会觉得是事实的问题。
如果此刻你的道理带来的不是爱,而是恨和痛苦,那这个道理就已经无效了,即使它曾经有效过。
当一个人急切、暴躁、甚至歇斯底里的告诉你,你不应该那个样子,人生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时候。
此刻就已经证明了,他的道理在他身上并不奏效。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一个无法以身作则的人,他讲的所有的道理。但当我们无法以身作则的时候,我们要警惕自己的道理。
第九 把认知问题当成行为问题
当我们想去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往往喜欢给他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而当我们得到冷漠的反馈的时候,我们觉得是自己做的不够。
而现实世界很多问题,不是行为问题,而是认知问题。我们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他的需求,我们只是在头脑中塑造一个虚拟的他,并以为这就是他,而后一厢情愿的做事情。
如果你觉得楚国在北方,那马车越快,我们就离楚国越远。
当我们以为世界是错的、肮脏的、腐朽的时候。我们是如此认同自己头脑中那个正确、干净、崭新的世界模型。
如果我们恰巧有些权利,那我们很可能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灾难。
现实中所有产生的痛苦、无效的反馈,死循环,绝望的深渊,我们会以为这些都是这个可恶的世界的问题。而不知道这些其实都是世界在告诉我们,我不是你头脑中的样子,你坚守着一些局限的、自以为是的认知。
第十,把悲剧当成罪恶
任何一种丑陋,都是有很广很深的成因的,而不是某个人的个人问题。两条小狗,一条温顺聪明可爱,一条满身疾病具有攻击性,我们可以喜欢前者,并躲开后者,但请不要咒骂后者。你知道吗,它们其实是双胞胎,只不过一条一直被收养,生命中都是温暖,一条一直在流浪,遭遇了太多伤害。
如果可以,请尽量对罪恶怀有一丝慈悲,我们可以为了安全用法律隔离他、驱逐他,但我们要知道,孩子天生都纯真可爱,没有孩子天生是疯子。
一个地区的经济与教育等外在环境条件不变的话,犯罪率是相对稳定的一个数字。所以,我们的良知,它本质是一种优秀的教育资源,这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的,小范围的看,我们被罪人伤害,是受害者,但更广阔的看,我们也是得到教育资源的受益者,那些坏蛋也是可怜的受害者,生长在没有阳光的阴影里。而恰恰是因为它们所处的位置,世界才把阳光给了你。
所以在愤怒中如果带有一些慈悲,我们更容易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好,以上十个认知陷阱,你中招了几个?
其实类似的陷阱不止十个,还有很多。它们虽然叫陷阱,但它们不是严肃绝对的道理,只是一些友好的路标。
其实所有这十个陷阱,它们根源上都是一个陷阱,二元对立陷阱。
所以只要一个方法就都可以规避,那就是此刻的融合、接纳和温柔。
所以爱是智慧,
是一切认知拓展的基本方法。
如果本期内容给了你一些启发,请分享给周围的人,我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充满温情的美好世界。
谢谢你这么可爱,还喜欢我。
熊猫很萌,不着急。
我们下期见。
PS1:专栏文稿是给大家复习思考用的哦,有声的视频版是可以传递能量的哦
PS2:对于这期节目做一些必要的补充:视频里面说的陷阱,比如把小当成错,它主要存在于主观世界,因为主观世界本质是神经连接,神经连接没有错,只有简单、不细密、局限,不广阔。
但这不意味着所有的错都是小,绝大部分客观世界的错,就是错,癌症早期不手术,晚期就无法治疗,客观上不能指鹿为马,虚假繁荣。
所以本期节目是针对情绪认知的,不是客观认知,就像第六个陷阱一样,生活中很多现实问题,都是因为我们经常把主观和客观混淆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