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与琳卿三十二首

2022-06-20 00:15 作者:传说中的少女AC  | 我要投稿

赠别琳卿 其一

柳岸垂霞色,河梁值暮途。

中天鸣独雁,南浦戏双凫。

易水流光冷,楚山暝霭孤。

云程卿万里,慨我一身无!

(1)河梁:桥梁,亦用于代指友情,出自李陵赠苏武之诗,其曰:“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故有“河梁之谊”一说。暮途:傍晚的路程。

(2)“中天”二句:独雁,双凫:典出自苏武赠别李陵诗:“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南浦:古人水边送别之所。语见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故亦为送别女子之处。

(3)“易水”句:典出自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燕太子丹易水边送别荆轲故事。

(4)“楚山”句:语见于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赠别琳卿 其二

寂寞辞卿语,闲愁苦我思。

露滋秋意重,雁去暮云迟。

且折江边柳,犹怀陇上枝。

分襟衔涕处,捧袂几多时。

(1)“露滋”二句:语见于江淹《别赋》:“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此处取其意。句法取自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2)陇上枝:典出自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引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陇上与陇头同义。

(3)分襟:犹离别,王勃在其《春夜桑泉别王少府序》中云:“他乡握手,自伤关塞之春;异县分襟,竟切悽怆之路。”徐夤又有《别》诗云:“可怜范陆分襟后,空折梅花寄所思”。可与上一联照应。

(4)捧袂:举起双袖,表恭敬之姿。如王勃《滕王阁序》:“今晨捧袂,喜托龙门”。这里意指再次相见。


赠别琳卿 其三

庭梧生故里,寒柳匿云中。

搴若横塘路,凌波落木风。

金樽邀月尽,玉影映屏空。

未解刘郎恨,飘飖类转蓬。

(1)“庭梧”句:语见于江淹《别赋》:“视乔木兮故里”,古人常以乔木表示故国所在。庭梧为乔木类一种也。

(2)“寒柳”句:语见于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这里反其意而用之。

(3)搴若:语见于屈原《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横塘路:原为江苏吴县西南古堤名。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此处泛指水边堤岸。

(4)凌波:贺词原意指美人,语见于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此处指风从水面吹过犹行走状。落木风:语见于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联用典为互义。

(5)“未解”句:化用李商隐《无题》诗:“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典出自刘义庆《幽明录》:“刘晨与阮肇去天台山采药,遇两仙女,邀至家中,食胡麻饭,睡前行夫妇之礼,半载返家,子孙已过代。后重返天台山寻访仙女,行迹渺然。”

(6)“飘飖”句:此句直接引用骆宾王《畴昔篇》诗句:“且复飘飖类转蓬”。

 

再赠琳卿 其一

萧骚催病笃,久不驻华年。

漏断聆残雨,鸡鸣欲曙天。

嫣然迟入梦,窅尔渐生莲。

若往旋难返,踟蹰在路前。

(1)“萧骚”句:萧骚既指风吹树叶等之声音,也形容景色萧条凄凉,此处为复合意思。病亦同为复合意思,既指生病又指烦躁。

(2)漏断:漏是古之计时工具。漏断指夜晚将尽。

(3)窅尔:深远貌。生莲:典出自李延寿《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东昏侯)又凿金为莲华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4)若往:语见于曹植《洛神赋》:“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5)“踟蹰”句:语见于沈约《别范安成》诗:“梦里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据《韩非子》载,战国时人张敏与高惠友善,张因思念高,梦中往寻,中途迷路而返。此句意为梦中惧迷途不返,故踟蹰不行。

 

再赠琳卿 其二

徒向牛山泣,难从秉烛游。

萦思空缱绻,欲语辄迟留。

躁蹙嗔齐女,端居坐楚囚。

未俦尾生柱,先上管宁楼。

(1)牛山泣:典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后常以此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2)秉烛游:语见于《古诗十九首》之《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又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后常以此喻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

(3)齐女:蝉之异名。典出自晋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牛亨问曰:‘蝉名齐女者何?’答曰:‘齐王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曰齐女也’。”

(4)楚囚:典出自《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六《成公.传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后用来借指被囚之人,也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之人。

(5)尾生柱:典出自《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6)管宁楼:管宁为汉末三国时期隐士,相传其与华歆绝交而不出仕,隐居于辽东时,常戴白帽,坐卧一楼,足不履地。

 

再赠琳卿 其三

雨霁临窗湿,风薰透枕凉。

寤言逾索漠,窥镜已冥芒。

江浦论琴浅,山阳窖梦长。

盍簪拼一诺,亘古有心伤。

(1)“寤言”句:化用自陶渊明《自祭文》:“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寤言:醒后说话。《诗.卫风.考槃》:“独寐寤言,永矢弗谖。”萧统《文选.张华<杂诗>》:“伏枕终遥昔,寤言莫予应。”李周翰注:“寤言,谓卧而语无人应我也。”

(2)“江浦”句:指春秋时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之典,后子期逝,伯牙往祭之,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3)“山阳”句:典出自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元伯(张劭)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殷)子徵曰:‘吾与(郅)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范)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4)盍簪:《易.豫》九四爻:“勿疑朋盍簪。”王弼注:“盍,合也;簪,疾也。”陆德明释文:“簪,虞作戠。戠,丛合也。”孔颖达疏:“羣朋合聚而疾来也。”这里指朋友相交之义。


三赠琳卿 其一

垂野浮云黯,俄然短景催。

长情偏堕雨,锦字若轻雷。

风卷香犹远,颜开梦渐回。

玉川应共我,曾忆夜来梅。

(1)短景:形容日影短,同时也喻暮年。如杜甫《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2)堕雨:常以落雨喻别后很难重逢,就像落下的雨不再回到天空。典见于王粲《赠蔡子笃》:“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3)玉川:即唐代诗人卢仝,号玉川子,其诗《有所思》末句:“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即后句夜来梅出处。

 

三赠琳卿 其二

陶写东山老,弦歌孰可知?

暗尘生绿绮,信手拭朱丝。

审律循师旷,聆音过子期。

琴心长不达,捐袂理残诗。

(1)“陶写”句:典见于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东山:特指谢安,《晋书.谢安传》载,谢安早年曾辞官隐居会稽之东山,故指。

(2)绿绮:见傅玄《琴赋》序:“ 齐桓公有鸣琴曰号钟, 楚庄有鸣琴曰绕梁,中世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后泛指琴。

(3)朱丝:朱弦。用熟丝制的琴弦。刘禹锡《调瑟词》云:“朱丝二十五,阙一不成曲。”亦借指琴瑟。如苏轼《渚宫》诗:“绿窗朱户春昼闭,想见深屋弹朱丝。”

(4)师旷: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善于辨音。见《孟子.离娄上》:“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5)子期:即钟子期。春秋时楚人,精于音律,与伯牙友善。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子期听而知之。

(6)捐袂:语见于屈原《九歌.湘夫人》:“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三赠琳卿 其三

双木昔根并,成材有别年。

一樟芬尚在,一豫朽于先。

芬者欲留迹,朽之临弃渊。

他朝同水土,只待匠人前。

(1)“成材”句:双木即后句的“豫樟”。典见裴骃《史记集解》:郭璞曰:“豫章,大木也,生七年乃可知也。”张守节《史记正义》:“正义案《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故白居易有诗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忆戏语琳卿 其一

赭汗何如此?南风拂面薰。

妆台羞顾眄,坐榻仰观文。

蝉噪催斜日,鹃啼引暮云。

难承频戏问,只道读书勤。

(1)赭汗:即面红流汗,见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盆子时年十五,被发徒跣,敝衣赭汗。”

(2)顾眄:即回视、斜视之意。曹植《美女篇》曾云:“顾眄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3)鹃啼: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曾云:杜鹃,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忆戏语琳卿 其二

中庭良久立,向晚试新妆。

皎月芙蓉面,余辉薜蔓墙。

娥眉嫌淡扫,俊眼顾飞扬。

若问相宜否,何须话短长。

(1)“娥眉”句:典见于《杨太真外传》:“虢国不施脂粉,自炫美艳,常素面朝天。”后张祜《集灵台》有诗云:“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2)相宜:即出自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此句即问淡妆浓抹的妆容谁更相宜。


忆戏语琳卿 其三 

独自莫凭栏,同来执伞端。

问津王令渡,垂饵子陵滩。

欲逞闲情雅,怎堪风雨磐。

休愁丝履湿,濯足又何难?

(1)“独自”句:即出自李煜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原句。

(2)王令渡:即桃叶渡,相传因王献之秦淮河畔送其爱妾桃叶而得名。王献之又称王令,如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所载:王令诣谢公,值习凿齿己在坐,当与并榻。因王献之曾任中书令,故称王令。

(3)子陵滩:在今富春江一带,相传是东汉严光隐居垂钓处。严光,字子陵,故名。

(4)濯足:出自《楚辞.渔夫》,又名《沧浪歌》,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忆戏语琳卿 其四

楼上宴言久,座前频弄杯。

望阶疑影动,翘首似人来。

错认推三盏,诹询又几回。

思君堪化石,岂可不登台?

(1)化石:典出自刘义庆《幽明录》:“ 武昌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因以为名焉。’”与后句“登台”皆为应此典的戏语。


忆戏语琳卿 其五

嬉游相与后,倚柱故人单。

惴惴尝私语,颙颙不落看。

回身斜妙目,借手整轻纨。

只为前尘叹,平添逐两端。

(1)颙颙:凝视貌。 语见于潘岳 《上客舍议》:“使客舍洒扫,以待征旅,择家而息,岂非众庶颙颙之望。”亦有期待盼望貌之意。


忆戏语琳卿 其六

浅息搔红颈,羞颜贴翠璇。

揽身腰已袅,踮足首将骈。

软玉娇娆倒,温香旖旎缠。

何能行远路?尚有可担肩。

(1)腰已袅:腰已袅:即腰袅,为宛转摇动貌。语见于李贺 《恼公》诗:“陂陀梳碧凤,腰袅带金虫。”

(2)“软玉”句:典出自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因以“玉山倒”形容人酒醉欲倒之态。 这里借此典表欲倒之意。


忆戏语琳卿 其七

逸少堂前过,凤仪相比夸。

潘安无掷果,卫玠未窥车。

空诵柳三变,老怜温八叉。

吞声终犯齿,虑后有余嗟。

(1)逸少:原为王羲之的字。后指美少年。语出自梁武帝《净业赋》:“览当今之逸少,想后来之英童。”

(2)凤仪:即有凤来仪简称。《尚书.虞书.益稷》曰:“《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后常以此比喻爱慕之人的来临。如王融《秋胡行》之七:“彼美复来仪,惭颜变欣瞩。”

(3)“潘安”句:典出自《晋书.潘岳列传》:“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4)“卫玠”句:《晋书.卫瓘列传.附(孙)卫玠》:“玠字叔宝。年五岁,风神秀异...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羞窥:典见于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故云“窥”。

(5)柳三变:即柳永。柳永原名为柳三变。

(6)温八叉:即温庭筠。传闻他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

(7)犯齿:即僭越年齿辈分。语出自《礼记.坊记》:“觞酒豆肉,让而受恶,民犹犯齿。”郑玄注:“犯,犹僭也;齿,年也。”

 

忆戏语琳卿 其八

枝借求三宿,携归至室庐。

疑随我于此,笑问尔何如?

眉蹙蓬青鬓,带悬萦绿裾。

非劳焉得食,又怨手中蔬。

(1)“枝借”句:枝借,犹寄居,栖身。三宿:犹言三日;三夜。谓时间较久。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三宿而后出昼 ,是何濡滞也?”

(2)尔何如:语出自《论语.先进》:“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即你怎么样之意。

 

忆戏语琳卿 其九 

素手散青丝,温汤洗玉肌。

含嗔裹衣出,娇怯指窗疑。

贾氏休凭琐,董生应下帷。

唐宫池再暖,或许有闲窥。

(1)“贾氏”句:即韩寿偷香之典,典见于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充每聚会,贾女于青璅中看,见寿,说之。”琐,通璅。唐人赵光远有诗句:“醉凭青琐窥韩寿“”,即“凭琐”出处。

(2)董生:即董仲舒。班固《汉书.董仲舒传》载:“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下帷:喻指专心读书。如李白《行行且游猎篇》云:“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3)“唐宫”句:即指杨贵妃华清池沐浴故事。即白居易《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忆戏语琳卿 其十

席间方狎弄,梦里语惊心。

趁黯将身匿,闻香蹑足寻。

幽房观堕珥,探径现遗簪。

独有殷勤劝,羹汤早湿襟。

(1)堕珥,遗簪:语见于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曰:‘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 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忆与琳卿游园诗

翻浪芙蓉障,花期正遇新。

惊鸿将影照,流眄似波粼。

斜日连青树,横舟泛白苹。

东陵如不值,勿怨赠瓜人。

(1)“惊鸿”句:语见于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后陆游《沈园二首》诗云:“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2)流眄:即流转目光观看。语见于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3)东陵:典出自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


忆与琳卿綷咏

平日总相和,仍须定场过。

清扬入霄汉,宛转遏云歌。

四目循声近,群芳愠色多。

鸾凰待俦匹,早已烂樵柯。

(1)綷咏:即合唱。语见于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七德饰歌,九功綷咏。”

(2)遏云:典出自《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王勃《滕王阁序》:“纤歌凝而白云遏”。又罗隐《春思》诗:”蜀国暖回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

(3)烂樵柯:典出自任昉《述异记》:“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 ,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 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后以“烂樵柯”或“烂柯”谓岁月流逝,人事变迁。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忆与琳卿聚餐诗

碧酒泻金壶,醉摇明月珠。

敛眸赞蔬美,停著却膏腴。

瓜菜可盈案,禽豚远后厨。

愿为苏子客,焉做首阳夫!

(1)苏子:即苏轼。据《竹坡诗话》所载:“东坡性喜嗜猪。”

(2)首阳夫:即伯夷、叔齐。事迹见于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二人耻食周黍,仅采薇而食,后皆饿死于首阳山。尾联二句为戏语。


仆生辰日回赠琳卿诗 次韵李义山《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约诺相从失俪踪,妆成未待景阳钟。

撩衣但嗅香鬟湿,荑手捧尝蜜醴浓。

回赠已期丹芍药,斜欹贪看玉芙蓉。

阮公徒有高眠处,明岁秋山隔万重。

(1)次韵:亦称“步韵”,需用所和之诗词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需与被和之诗词其韵脚字相同。按:李商隐字义山,其无题诗为“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其中“踪、钟、浓、蓉、重”为其韵脚。

(2)景阳钟:典出自李延寿《南史.后妃传上.武穆裴皇后传》:“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应五鼓及三鼓。宫人闻钟声,早起庄饰。”后李贺《追赋画江潭苑四首》诗云:“今朝画眉早,不待景阳钟。”

(3)荑手:语见于《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后因以“荑手”指女子白嫩柔润的手。

(4)“回馈”句:化用自《诗经.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5)玉芙蓉:典出自刘歆《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后用于喻美人。

(6)“阮公”句:典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公(籍)邻家妇有美色,当垆沽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


遥寄琳卿 次韵李义山《无题.重帷深下莫愁堂》 

曾经吹笛马融堂,今自鼓琴远梦长。

独系孤舟怜杜老,愁吟故土有庾郎。

西洲桥渡梅花忆,南国枝头豆蔻香。

明岁秋高如再会,到时举酒纵疏狂。

(1)次韵李义山《无题.重帷深下莫愁堂》:其原诗曰:“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其中“堂、长、郎、香、狂”为其韵脚。

(2)吹笛马融堂:典出自范晔《后汉书.马融列传》:“(马融)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用此典旨在形容相处时不拘小节。

(3)“独系”句:语见于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4)庾郎:即庾信。庾信以梁元帝使臣身份出使长安,因江陵被西魏所破而不得南归,后仕于西魏及北周。据《周书.庾信传》载:“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

(5)“西洲”句:即《西洲曲》,为南朝乐府民歌,载于《玉台新咏》及《乐府诗集》。其中有“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之句。

(6)“南国”句:即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戏言琳卿为仆办生辰宴

店肆盈门却赧然,后堂丝竹已开筵。

逸调清歌行云驻,玉盏琼光宝髻偏。

次第相随桓氏客,周遭未识伯牙弦。

人生自古三旬老,怎问方生十数年?

(1)后堂丝竹:典出自班固《汉书.张禹传》:“(戴)崇每候(张)禹,常责师宜置酒设乐与弟子相娱。禹将崇入后堂饮食,妇女相对,优人筦弦铿锵极乐,昏夜乃罢。”

(2)宝髻偏:语见于诗人毛滂《蝶恋花》:“宝髻微偏,风卷霞衣皱。”

(3)桓氏客:指东晋人罗友,典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罗友作荆州从事,桓宣武为王车骑集别,友进坐良久,辞出。宣武曰:‘卿向欲咨事,何以便去?’答曰:‘友闻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吃,故冒求前耳,无事可咨。今已饱,不复须驻。’了无惭色。”故以此典喻打秋风之人。


向晚寻琳卿不遇

千金换笑总为轻,崔李旧闻岂不明。

只欲青春归共载,何曾白首忆同行?

孤蓬落叶哀蛩切,日暮云深倦鸟惊。

寂寞门庭空怅望,秋风会意自来迎。

【注】

(1)千金换笑:语见于欧阳询《艺文类聚》东汉崔骃《七依》:“回顾百万,千金一笑。”

(2)崔李:典出自《北齐书.崔悛传.附(子)崔瞻》:“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友。概将东还,瞻遗之书曰:‘仗气使酒,我之常弊,诋诃指切,在卿尤甚。足下告归,吾于何闻过也’?”


回赠琳卿与极西之地观日出

海色蒸腾日气侵,殷勤携至可堪临。

伯牙方感沧溟远,只有涛声寄我心。

(1)殷勤:代指礼物。此句意即身携我之赠礼。

(2)“伯牙”句:典出自嵇康《琴赋》:“伶伦比律,田连操张。”李善注引蔡邕《琴操》:“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先生曰:吾能传曲而不能移情。吾师有方子春,善于琴,能作人之情,今在东海上,子能与我同事之乎?伯牙曰:夫子有命,敢不敬从。乃相与至海上见子春受业焉。”后吴融《风雨吟》诗云:“伯牙海上感沧溟,何似今朝风雨思。”


梦琳卿

愁吟素月缺,常存碧云思。

今夕三入梦,亘古有如兹。

少陵怀太白,乐天念微之。

或云见君意,或云因不知。

俱是重来会,独我尚行痴。

一梦颜渐渺,二梦欲语迟。

三梦始清彻,床前方弄儿。

恶寒冲颅顶,敛色未再疑。

前忆尚娇倩,现当执母仪。

虽恐噬指切,却把光阴驰。

欢愉不忍扰,旋踵已低眉。

(1)碧云思:语见于江淹《休上人怨别》诗云:“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2)少陵怀太白:即杜甫所作《梦李白二首》,其二有云:“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下句故曰“见君意”。

(3)乐天念微之:即白居易所作《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其句云:“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下句故曰“因不知”。

(4)噬指:典出自《后汉书.周磐传》:“磐同郡蔡顺……少孤,养母。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顺不还,乃噬其指,顺即心动,弃薪驰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来,吾噬指以悟汝耳’。”李贤注:“噬,啮也。”后以谓母子相眷念。


与琳卿书

昔年安石示长安,直问后期何日是。

今朝我欲会延津,劳费神思书一纸。

非好廋辞且容白,苦于周遭遍虎兕。

本怀忧思寄黍离,他人尽信有所企。

木瓜不图换琼琚,只盼然诺就此履。

虽无王贡弹冠谊,但闻羊左同穴死。

萧朱结绶真荐达?张陈成雠汉王喜。

轻存一隙却难终,世间多半未为耻。

唯独管鲍长相知,古来结交当如此。

(1)安石示长安:即王安石诗作《示长安君》,长安君即王淑文,乃荆公之大妹,故受长安县君之封号。而荆公此诗尾联有“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之句。

(2)延津:即延平津。典出自房玄龄《晋书.张华传》:“丰城令雷焕得龙泉、太阿两剑,以其一与张华。后华被诛,剑即失其所在。雷焕死,其子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跃出堕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龙蟠萦,波浪惊沸。剑亦从此亡去。”后借指别后重逢之地。

(3)廋辞:即隐语、谜语之意。语见于《国语.晋语五》:“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韦昭注:“廋,隐也,谓以隐伏谲诡之言问于朝也。”

(4)虎兕:即老虎与犀牛,常喻做凶恶残暴之人。语见于《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王逸《九思.逢尤》:“虎兕争兮于廷中。”

(5)黍离:语见于《诗经.王风.黍离》,《毛诗序》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其意历来争讼颇多,大抵多释为因时世变迁所发之忧思,其中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之句。

(6)木瓜:即《诗经.卫风.木瓜》, 其句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7)王贡弹冠:王贡为西汉王吉与贡禹之并称。典出自班固《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8)羊左:即羊角哀、左伯桃之并称。典出自见萧统《昭明文选》引刘孝标《千绝交论》,李善注引《烈士传》:“羊角哀、左伯桃为死友。闻楚王贤,往寻之。道遇雨雪,计不俱全,乃并衣粮与角哀,入树中死。” 后来羊角哀寻得左伯桃死处,取尸身予以厚葬,随后自戕。

(9)萧朱结绶:萧朱即西汉萧育与朱博之并称。典出自班固《汉书.萧望列传(附子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时朱博尚为杜陵亭长,为咸、育所攀援,入王氏。后遂并历刺史郡守相,及为九卿,而博先至将军上卿,历位多于咸、育,遂至丞相。育与博后有隙,不能终,故世以交为难。”

(10)张陈:即秦末张耳与陈馀之并称。其事迹见于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馀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汉二年,东击楚,使使告赵,欲与俱。陈馀曰:‘汉杀张耳乃从。’于是汉王求人类张耳者斩之,持其头遗陈馀。陈馀乃遣兵助汉。汉之败于彭城西,陈馀亦复觉张耳不死,即背汉。汉三年,韩信已定魏地,遣张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陈馀泜水上。”

(11)管鲍:即春秋时齐国管仲、鲍叔牙之并称。管仲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因两人相知最深,后常用以喻交契深厚之友。其事迹见于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小重山 中秋夜寄琳卿

雨霁风疏清夜寒。

天涯萦念处,泪阑干。

浓云掩月幕瀛寰。

人不寐,寥对酒杯残。

离合俱悲欢。

故园迢递望,阻关山。

他年今夕鬓先斑。

佳期逝,只恐见卿难!

(1)瀛寰:犹寰界之意。如刘克庄《和乡侯灯夕六首》诗:“一霎莲华开陆地,十分桂影洗瀛寰。”;又如梅尧臣《和原甫会灵讌集之什》诗:“岂期叨称誉,藉已出瀛寰。”

 

满江红 依韵稼轩中秋词所作以赠琳卿

微雨初过,独怅望,浊云雾月。

樽前影,悠悠蔼蔼,浮沉明灭。

偏上庾楼还咏谑,胸存丘壑何曾阙。

倩素口,唱乐圣坡仙,长清绝。

华烛暗,哀筝切。

横笛破,寻声咽。

昔陈王宴罢,叹将焉歇。

遍洒蟾光当此夜,人间不作河梁别。

凉乍起,脉脉向西风,凭谁说。

(1)韵稼轩中秋词:即稼轩之《满江红.中秋寄远》一词。所谓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词韵其中月、阙、歇为入声六月;灭、绝、切、咽、别、说为入声九屑,而依词林正韵,入声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叶通用。满江红此调前后段各两个七字句,可对偶亦可不对偶,辛词未对偶,故本作亦未对偶。

(2)悠悠蔼蔼:语出自谢庄《月赋》:“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此处代指月光。

(3)“偏上”句:典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后王逸少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右军答曰:‘唯丘壑独存。’”

(4)素口:白居易有二妾,名樊素、小蛮,白居易曾有诗赞二女:“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后常以形容美貌之女子。

(5)乐圣坡仙:乐圣:典出自陈寿《三国志.魏志.徐邈传》:“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 后杜甫《饮中八仙歌》诗云:“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以乐圣谓嗜酒。坡仙:即苏轼,因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又号玉堂仙,后人皆称之为“坡仙”。此句指吟唱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序有“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之语,故指。

(6)“华烛”句:语见于辛弃疾《满江红.和杨民瞻送祐之弟还侍浮梁》词:“珠泪争垂华烛暗,雁行欲断哀筝切”。

(7)“昔陈王”句:典出自谢庄《月赋》:“王粲作歌曰:‘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虞美人 叹琳卿归去

相知如海难为水,不免求全毁。

娥眉颦蹙悴红颜,几度生添烦恼,玉人前。

无端吟破郴江句,仍下潇湘去。

投辖未就困街头,直教此身泛若,木兰舟。

(1)难为水:语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2)求全毁:语见于《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指过于苛求之批评。

(3)“无端”句:指秦观词《踏莎行.郴州旅舍》中名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此处以郴江、郴山喻离别。

(4)投辖:典出自班固《汉书.陈遵传》:“遵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5)“直教”句:语见于《庄子.列御寇》:“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此处乃形容自身恍惚之态,犹如不系之舟,未知该何去何从。

与琳卿三十二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