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章 第一世界大战 四



时间来到了1917年。
双方都以为几个月打下来的战争,硬是打成了两年半的消耗战。
法军因1917年4月于西线开展的春季攻势未有进展而骚乱,德国国民因制海权在英国正在挨饿,沙俄的补给也耗尽了。
那谁来打破僵局?
十月革命
俄国人:我累了!
二月革命在没有领导人和计划的情况下突然爆发。
1917年,俄历2月23日(3月8日),排队领取食物的人们突然发起示威抗议,随后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起义。

沙皇尼古拉二世最终接受失败,于3月13日退位。
尼古拉的弟弟,应继承尼古拉二世,但拒绝担任沙皇。
随后,俄国宣布成立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仍然继续战争,但又再被德奥联军击败。
此时。。。。。。
德皇威廉二世:想来掀起一场革命吗?!!!
列宁:

德国政府认识到这些俄国人对德国有帮助,同意32名俄国公民(包括列宁)通过德国而前往俄国。
1917年11月7日,列宁率领他的革命军向临时政府发动叛乱,占领冬宫。

以苏维埃,劳工与农民组织所推选的地方政府,取代俄国短命的临时议会政府。
然后列宁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苏俄并宣布退出一战。
这对德国是好消息,这样就能专心对付西线了。
美国参战
美国在一战中大发战争财,让他变得超级有钱,并威胁着德国。
1917年2月3日,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多艘船只被击沉,美德断交。
德国寄了个电报给墨西哥,想让墨西哥宣战美国。
但英国中途收到了这封电报,给了美国。

美国于4月6日向德国宣战。

然后美军横渡大西洋,到达欧洲。
德国:oh my god!!!!!!!
在美国参战后,拉丁美洲诸国也跟着美国宣战。但这些国家只是叫唤了叫唤,并未实际加入。
美军还没到,德军知道他们唯一希望就是趁现在使英法投降。
德国:我觉得我还有戏。
中国参战
1917年3月14日,北京政府宣布:
自即日起对德国正式断绝外交关系,同时宣布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停付对德赔款与欠款。
这一决定是经参议院和众议院投票作出的。
段祺瑞(时任总理)主张绝对“加入”。

北洋政府在要不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这个问题上意见不一,此时又正值第一次府院之争。(点赞破10发布)
段祺瑞组成“督军团”,对黎元洪(时任总统)施压未成。

后来段祺瑞叫人写了对德宣战书,要总统盖印,黎元洪为了平息风波,勉强在文件上盖了章。
段祺瑞:我不可能轻易罢休!
在国会开会时,段祺瑞大肆干涉,触动了众怒。
就在这时,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曝光。
黎元洪开了段祺瑞,但根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不承认黎元洪的总统令。
黎元洪请督军团团长张勋入京调解。

可张勋入京后,拥立溥仪复辟。
张勋复辟被段祺瑞镇压,黎元洪辞去总统,冯国璋接任。府院之争告一段落。

段祺瑞在英法的支持下,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
虽然中国并未直接派兵参与,还是组织数十万华工前往欧洲战场。
在西线,华工被英法联军编成中国劳工旅。

在东线,则相对更为松散。十月革命爆发后,很大一部分华工无法回国,一些人甚至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参加了俄国内战。
最后攻势
1918年3月-7月德军接连于西线发动5次大规模的攻势,每一次攻势,德国都在大量消耗资源。
在第五次攻势,德国甚至被反推回去了。

德军只能撤退至兴登堡防线。
德国革命
同盟国已无力反抗,所有战线都在反推。
保加利亚于1918年9月29日签订停战条约。
不断传来的军事失败的消息使德国代表团在福煦元帅的火车上签署了投降书的矛盾加剧。
9月,兴登堡建议“结束战争”。

德军最高统帅部:不行!我还能打!
想要用剩余的军舰与英国海军进行最后决战。
奥斯曼受英国和阿拉伯盟友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攻势,于1918年10月30日签订停战条约。
11月首周,意大利赢了奥匈帝国一把。
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别签订停战条约。
德国水兵:我不想死!!!
德国水兵在基尔港发生起义,并迅速蔓延全国。

11月9日,柏林发生十一月革命,社会民主党领袖菲利普·谢德曼宣布建立魏玛共和国,宰相巴登亲王为了维持国内稳定,宣布废除威廉二世,威廉二世逃至荷兰。

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点,在福熙火车上,《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

一战结束了!
约6,500万人参战,约2,000万人受伤,超过1,600万人丧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估计损失约1,700亿美元,除美洲与亚洲外,欧洲各国均受到重创。


军人们回到了家乡。
“你到哪去了?”
“上夜班吗?”

这不是战争,而是等待,等着生,等着死,等到战争结束又是那么的束手无策
真正喜欢战争的都是没上过战场的人,真正的战士毫不畏惧地走上战场,却希望再也不要有战争
。。。。。。。
点赞破8,更新第二章——凡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