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蒋勋:北静王与二丫头

2023-02-21 21:35 作者:深海少女有点甜  | 我要投稿

(文章转载自蒋勋《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红楼梦》第十五回同时描写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人物,一个是俊美年轻贵为亲王的北静郡王,一个是不知名的村落里连名姓都没有的女子二丫头。


        作者为什么把这两个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物写在同一回?他们都与贾宝玉有缘,缘分却又很淡,若即若离。每一次读到这一回,还是对这两个人物的并列感兴趣。


        北静王是在第十四回结尾就出现的,因为秦可卿的丧礼,诸王公侯都来祭奠,有南安郡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以及最年轻的北静郡王。



        北静王年未弱冠,还不到二十岁,因为先祖功高,所以世袭王位。


       北静王年轻尊贵,却没有权贵的骄矜嚣张,他亲自祭奠秦可卿。车驾惊动了贾珍、贾政,即刻到轿前以国礼参拜。北静王没有下轿、只是在轿内欠身答礼。



        作者要写的好像不是北静王对秦可卿丧礼的出席,而是为了其他的动机。因为北静王与贾政见面一寒暄,就问到了贾宝玉。他说:“哪一位是衔玉而诞者?久欲一见为快。今日一定在此,何不请来?


        十三四岁的少年贾宝玉,口中衔着一块玉诞生的奇迹,十八九岁的北静王听过,感到好奇,一直想见一次面,借秦可卿的丧礼,可以了此夙愿,就直接毫不隐讳地向贾政提出。


        北静王身份尊贵,在丧礼公众场合要求召见一名不相干的少年。其实容易引人议论。但是北静王似乎不顾忌,像上网征友一样自然。


        贾政也吃惊,北静王这一举动,好像不合国礼,却让长期谨慎在官场周旋的贾政受宠若惊,当然立刻召宝玉前来参见。



        宝玉听说北静王要见他,心里也高兴。他也久闻北静王“才貌俱全,风流跌宕,不为官俗国体所缚”,长久以来,宝玉也很想认识这样一位没有被国家体制捆绑污染的年轻郡王,只是他怕父亲贾政,贾政是做官做到拘谨的典型官僚,自然约束儿子不得失礼妄动。


      《红楼梦》在写前世缘分,他们来到人间经历红尘,却都有天上的族谱,因此身在人间却常不守世俗规矩。


       这相互爱慕已久的两位少年,一个十八九岁,一个十四岁左右。在第十五回相见了,在秦可卿的丧礼上,在出殡队伍的路边,滚滚红尘扑面。死去的秦可卿是在梦里引领宝玉进入情欲世界的警幻仙姑,她的死亡,仍然引领两位少年在生死流浪的路上相见。


        北静王叫世荣,宝玉眼中看到他的容貌衣饰,像一场梦——“头上戴着净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鞋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



(抄本里北静王叫“水溶”,刻本为“世荣”)


        宝玉参拜时,“世荣从轿内伸手挽住”。作者直接用名字,避去王号。少年相见,只是有天上缘分,没有世俗礼法,世荣“伸手挽住”,他们在人世间一见,也要肉身相亲。



       宝玉这一天也是一身素白——“束发银冠,白蟒箭袖,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北静王称赞了一句:“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



        北静王要求看宝玉诞生时口中衔的那一块玉,宝玉从衣内取出。北静王看了,又亲自给宝玉戴上。好像一个高三男生与初中男生初次见面,他们的缘分也止于此吗?


        北静王告知贾政要好好教育这少年,也主动提出可以让宝玉常到王府,与他切磋功课学问。



        宝玉以后常去北静王府,但做些什么,作者多点到为止,并无描述。倒是小说第二十八回,宝玉邂逅了一个反串女角的戏子琪官,原名蒋玉菡。宝玉初见面,就从扇柄上解下佩玉相赠,蒋玉菡没有礼物,就解了系内衣的大红色汗巾子与宝玉交换,还特别强调这汗巾子是北静王所赠。


       《红楼梦》里这些青少年以贴身之物彼此馈赠,蒋玉菡、宝玉、北静王也似乎在一条汗巾子间有了族谱关系。


        北静王脱下手腕上的蕶苓香念珠,说是皇帝所赐,给宝玉做见面礼,就离去了。


(抄本为“鹡鸰”“艹脊苓”,刻本为“蕶苓”。)



        出殡的行列继续前进,到了一处村庄,农民都没有见过这些贵族人物,躲在一边观看。随员仆从赶走闲杂人等,让凤姐、宝玉秦钟休息更衣如厕。宝玉和秦钟好奇农家的锄犁农具,不但没见过。也不知道有何用处。宝玉看到一个纺纱车,当然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用手把玩起来。


        忽然一个女子冲进来说:“别弄坏了!”四周随扈仆从赶紧喝止这女孩,女孩无惧,说:“等我转给你瞧。”后来屋外有人叫道:“二丫头,快过来!”宝玉见到这二丫头大概只有几十秒钟,二丫头就被叫走了。


茅屋中王熙凤更衣


        宝玉心里抱歉,他只是好奇,没有要弄坏别人东西的意思。富贵公子要欺负一个田庄女孩,这样的故事太多了,然而宝玉只是觉得抱歉。生命的尊重或许原不在贵贱之分。一旁的秦钟轻薄地说:“此卿大有意趣。”用现代粗鄙男子的话就是:“这妞不错!”或是“这马子有趣。”宝玉听秦钟如此说,立刻指责:“再胡说,我就打了!”显然宝玉觉得秦钟此时占二丫头便宜太轻浮下流。


         二丫头当然不会与宝玉有任何后续的瓜葛牵连,她在宝玉的故事中只出现这一两分钟吧,小说里不到一页篇幅。然而每读到此,都觉得作者刚写完北静王,紧接着写二丫头,令我深思。宝玉不是没有情欲的少年,然而在贫贱卑微的农庄,他对二丫头如此端正尊重,指责秦钟轻薄,或许是《红楼梦》作者流露人性最动人之处。


宝凤同乘奔铁槛寺 秦鲸卿途遇贾宝玉


        出殡行列离开农庄,继续前行,宝玉在马车上,频频回首四顾人群,最后在村子口看到二丫头手里抱着幼弟,宝玉心中怅然,“电卷风驰,回头已无踪迹”。《红楼梦》的作者情感至深,好像只是对人世间有说不完的愧疚抱歉。


        二丫头让我想起沈从文笔下无名姓的妓女水手,一九四九年后这些社会小人物在文学里变假了,多只是样板。




封面:


宁国府秦可卿开丧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截图来源于1987央视版《红楼梦》第六集:




蒋勋:北静王与二丫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