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如何选购天文器材

这是一篇文章,主要帮助新手避开一些购买天文器材的坑!以及揭开一些器材厂家的套路。
先介绍下自己,NGC马拉松同学于2018年开始接触天文,期间光换的天文望远镜也有十几个了。嗯,我是一路汤雷过来的。刚好在天文目视,摄影方方面面都有所涉猎。
我想,愿意玩天文的人,最开始应该都是被网上华丽的图片吸引过来的。

我们能买到的望远镜看得到这样的效果吗?答案是不能!
这里要上经典的劝退神图了。

新手的第一个误区就是以为望远镜可以将目标放的很大,从而目视到很漂亮的天体目标。其实只要在地球上不论望远镜口径有多大,实际的放大效果都会很有限。这些美丽的天文照片其实都是通过相机摄影拍到的,人眼直接看的效果比之差的很多。
所以作为萌新入坑天文的第一件事不是直接买器材,而是了解业余天文的娱乐方向!也就是我们的目标,这里帮大家分个类别。
1. 目视
2. 行星摄影
3. 深空摄影
4. 星野摄影
只有你选定了哪个类别,才好确定你接下来购买器材的方向。
1.目视
目视的意思是直接用器材观测宇宙中的天体。我们先将天体按照离地球的距离分一下类别,大致分为太阳系天体和深空天体。太阳系天体常见的目标就是太阳,行星,卫星,彗星等(比如火星,土星,太阳,月亮)。这些目标相对其他宇宙中的目标离地球相对近一些,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一定的细节。深空天体,就是太阳系以外的天体,例如星云,星团,星系等。这里来对比目视和摄影效果区别。
目视:
月亮

土星

天王星

M31仙女座大星系

M42猎户座大星云

这些才是我们买几千块的望远镜,能够直接看到的天体样子!
观测太阳系目标的望远镜推荐顺序,施卡,马卡,牛反,折射镜(望远镜的不同类型)。
这里上一下望远镜的图:
牛反:

施卡:

观测深空目标推荐的望远镜按顺序是双筒,次选牛反,折射镜,施卡,马卡。
这样的推荐顺序是结合了性价比考虑的。这里先不急着展开目视或者摄影上各种器材的区别,先来考虑一下其他因素。
很多萌新卖完器材后吃灰了,就是闲置一直放着不用。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
1. 不会用, 没达到心理预期效果
2. 没时间玩
3. 器材太沉,使用难度高,影响出摊效率。
4. 环境不利于天文活动。
5. 经济因素
1. 对于不会用的人来说,推荐看看一些科普教程,逛逛牧夫论坛,B站的视频也挺多,或者私聊我。不过要说明的是,学习天文的知识,是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难度并不小。如果你是一个高中生,我建议还是以学业为主,等你毕业后再来好好玩。
2. 如果你平时没有时间,那么我不建议你玩深空摄影,这里要讲下时间成本。每次出摊消耗的时间,目视1小时,行星摄影1-2小时,深空摄影4-6小时,星野摄影1-2小时。学习相关知识花的时间,目视5天,行星15天,星野15天,深空4个月(认真连续学习摆脱萌新的情况,这个因人而异)。不难看出,深空摄影就是天文娱乐里最大的坑!其花费的时间,精力,经济都是最多的。
3. 重量是很多人会忽略的一件事,性价比最高的信达小黑,收到东西之后,发现整套是个50几斤的大家伙。对于我这种搬器材上屋顶的人简直就是噩梦。使用难度也不小,对于一些小孩,妹子来说小黑用起来都很难受。久而久之这个器材就闲置了。
我以前买了一台星特朗LCM114望远镜,只有14斤,而且带有自动寻星系统,可以轻松搬上屋顶,接上电源,校准完也不过花费10分钟。就可以开始目视了。对比一下信达小黑,50几斤的大家伙搬好久,组装和校准要花超过半小时。简配版还没有自动寻星,新手根本找不到天体!又重,又难用的小黑为什么是一个神镜。因为同价位下,它的目视和摄影效果是最好的,没有之一。重且难用,器材上限高,价格低,这就是信达小黑。买器材前先看看体积和重量再决定!
4. 环境
先提几个因素,光污染,视宁度,空气污染,降雨量,还有你的拍摄地。
光污染:就是天空人造光的亮度,比如北京市中心,地面路灯亮度爆表,天空中的星星自然不能看见很多。一般光污染影响最大的就是深空摄影和星野摄影,对目视有一定影响,对行星摄影影响不大。
视宁度:对行星摄影影响最大,对其他活动有一定影响。
空气污染:比如北京的沙尘暴,地表的工业污染,也就是地表能见度本身就低。
降雨量不用解释了,下雨天太阳都看不见了。
拍摄地考虑的是纬度因素比较多,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占的便宜大一些,特别是行星摄影。另一个考虑的因素是位置,乡下自己家院子最舒服,屋顶阳台也不错。其次是郊外平地,最糟糕的是高原山里,野生动物,很重的雾气,又冷,这些都得注意。
所以买器材前先考虑下你要在哪里玩,结合一下光污染,视宁度,纬度等等。北京市区简直就是天文活动的噩梦,云南,新疆,西藏天文台就无比舒服。有车的话可以去周边地区玩。
5. 经济投入
按器材效果来定义,入门(器材可以让带你脱离萌新水平),进阶(器材可以拍到一定的效果),高级(器材的上限接近国内天文摄影参赛作品的水平),顶级(业余爱好者的器材天花板,国际天文摄影比赛级别装备),天文台级(专业级,不用解释了)。
1000以下:
目视的入门。主要买一些双筒,摄影这点钱是不够的。
1000-5000:
目视:进阶效果
行星:入门。
星野:入门投入。
深空:还没有到入门摄影效果。
5k-1w左右投入:
目视:接近高级效果
行星:进阶效果
星野:进阶效果
深空:摸到了一些入门的效果。
1w-2w:
目视:高级,开始接近顶级。
行星:进阶pro,开始感受大佬们的器材效果。
星野:高级,可以买到全画幅相机+很好的镜头了。
深空:刚入门,终于可以拍到一些自己比较满意的图片了。可以进行系统的深空摄影学习了。
2-5w:
目视:顶级,一般玩家目视的天花板就是这里了。
行星:高级,国内行星大佬们火拼器材的区间范围。
星野:顶级,星野器材的天花板区间。
深空:进阶,大部分爱好者的主力区间。
5w-10w:
目视:天文台级。
行星:顶级。
星野:天文台级。
深空:高级,大佬们主力器材的范围。
10w以上的投入:
这是萌新该考虑的事吗?天文器材是越贵越难用,需要的知识越多,能用10w以上的器材已经不能算是个萌新了。
你对哪一方面感兴趣,准备投入多少钱,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购买器材的注意事项:
1. 不要直接拍淘宝,京东的天文器材!!!真实的天文器材价格往往会更低。比如星特朗127slt可能标价都是在4k左右,实际上你找老板私聊,全新的器材有时候只要2.6k就能拿到。购买前请多方打听,标价都是标给原厂看的,可以私聊老板改价。
2. 咸鱼是个好渠道,找到好的卖家,二手器材价格比新的低很多,质量基本没差。前提是卖家靠谱,买一些大佬出的二手器材其实还挺不错,价格基本上只有原价7-8折。二手买三手卖,基本上不会有任何的经济损失。
3. 要学会合理的器材搭配,要确定好自己娱乐的方向,整个器材的搭配没有明显的短板。例如买欲众60ed拍行星,或者买个星特朗127slt拍深空,买个欲众70sa目视都是会翻车的。要多听前辈们的建议。
最后说一句:天文器材的使用没有打开电视看电影那么简单,买器材前先了解一些基础的天文知识再买不迟。光是学习基础知识就可能就把你劝退了。当然也没有那么难,一切看你的兴趣和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