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杉医疗脑病专家李博主任:4个方法,改善多动症易怒等问题
很多家长面对“熊孩子”的一系列“恶行”时,心态都快“崩”了。
“一言不合就摔东西,人不大,脾气不小,叛逆期也来的太早了。”
“跟孩子说什么都油盐不进,耳根子特别硬,还爱顶嘴……”
“就爱跟我对着干,说急了就动手打人。”

事实上,家长控诉孩子所谓的“叛逆”表现,可能是因为孩子患有对立违抗障碍(ODD)。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不理解,认为孩子在故意违抗,对孩子进行责骂、惩罚,可能导致孩子的自我评价降低,孩子也会对家长充满敌意。
很多孩子的父母,还把孩子“不听话”和“叛逆”,归咎于“青春期”,却忽视了隐藏在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
01
什么是对立违抗障碍(ODD)?
对立违抗障碍(ODD)是一种行为障碍,基本特点是:“持续性地针对权威的对抗、逆反、拒绝服从和敌视行为”。
参照美国精神医学学会颁布的《DSM-5》诊断标准,对立违抗障碍被划分在“破坏性、冲动控制和品行障碍”这个大类中。
-经常发脾气
-常与大人争吵
-常拒绝服从大人的要求或违反规则
-经常明显故意地挑衅或烦扰他人
-常因自己的错误或所做的坏事责备他人
-常认为他人烦扰自己而发火
-常发怒或怨恨他人
-常怀恨在心或存心报复
如果孩子的症状,符合上面条目中的4条以上,并至少持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家长可以考虑带着孩子前往正规专科医院检查一下,看看孩子是否有对立违抗障碍。
对立违抗障碍常见的发病年龄:常见始于8岁前, 低的可在5岁前, 晚的不迟于12岁。
6岁以后的小朋友,已经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随便生气或乱发脾气。

当一个学龄儿童,经常有规律地发脾气,尤其他的坏脾气已经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时,家长就需要格外警惕。
02
什么原因,导致儿童患有对立违抗障碍?
★ 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异常
科学研究发现:
ODD患者体内激素水平,与其冲动性行为等症状存在关联。相较于正常群体,ODD患者体内存在更高水平的肾上腺素雄性激素、更低的血清素(5-羟色胺)。
5羟色胺,是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传到神经元信号的重要神经递质,其含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人类的行为。
如果5羟色胺这种神经递功能低下,将会导致儿童更容易冲动和攻击他人。
★ 大脑功能受损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系的 Renee Kleine Deters 教授等人,对立违抗性障碍执行功能和情绪识别功能进行研究发现:
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情绪识别中的:愤怒识别能力受损,视觉工作记忆和抑制控制都存在缺陷。
同时,结构磁共振成像也发现(Noordermeer SDS et al., 2017):对立违抗障碍与额叶、杏仁核的结构异常有关。
在双侧杏仁核,双侧岛叶,右纹状体,左内侧/上额额回和左侧楔前叶区域,患有对立违抗障碍的个体大脑结构较小,大脑活动较低 (见下图)。
与ADHD相比,杏仁核的异常,是对立违抗障碍特有的。

★家长不当的管教方式
如果家庭中矛盾冲突多、父母过于严厉的管教、粗暴打骂和过度干涉,会让孩子更容易产生对立违抗的症状。
一些孩子由于自身抑制冲动的能力不足,给父母留下“屡教不改”,“明知故犯”的印象,被贴上“问题小孩”的标签。
父母说教无果的情况下,会选择简单粗暴地打骂孩子。
这会让原本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的孩子,加重情绪问题和攻击行为,进而引发父母和老师,更严厉的管教和批评否定,陷入恶性循环。
03
对立违抗障碍与ADHD的关系
ADH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ODD是ADHD最常见的共患疾病之一,年龄较小的ADHD儿童伴有ODD的较多。
ADHD与对立违抗障碍的共患率高达40%-60%。
孩子一些看似挑衅的症状,可能与多动症的冲动有关。但并非所有被诊断为对立违抗障碍的儿童,都患有多动症。
仅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与同学一起玩耍时,因精力充沛或过于兴奋,也可能会给他人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
多动症儿童也可能发脾气,但A娃发脾气,可能是由于沮丧或无聊而引起的冲动爆发。

如果ADHD孩子同时患有ODD,他们不仅在冲动控制方面有问题,还会出现愤怒或暴躁的情绪,甚至出现身体攻击。
这些孩子可能会因为无法控制自己而发脾气,他们还可能会心怀怨恨,故意让别人难过,为自己的错误责怪别人;可能还会故意抨击和指责同学,并拒绝道歉,造成同学间的人际关系紧张。
值得注意的是,ODD也可能出现一些类似ADHD的行为,如: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完成作业、扰乱他人等破坏性行为。
但不论孩子是哪一类问题,家长都需要引起重视,不能对孩子听之任之。
04
家长如何做,能让ODD的改善更加有效?
当孩子表现出对立违抗障碍症状时,会导致孩子的人际交往、学习或生活等多方面的功能严重受损,所以早期的干预至关重要。
>>>>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充分遵循大脑运作的神经机制。
可以锻炼孩子不同区域的大脑部位、强化其功能,促进神经网络的生长和运行的稳定性。
通过专业的脑电生物反馈技术,来刺激不同的脑部区域,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生理活动,促进中枢神经网络重建,调节各种递质分泌水平及大脑功能网络。
帮助孩子提升自控力,获得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
关注优点,正向鼓励
大部分患有对立违抗障碍的孩子,都有一颗易碎的玻璃心。他们会用攻击、愤怒和敌意来掩饰自己的脆弱。
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积极关注,会增加孩子的良好行为。当孩子按照父母的话去做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孩子强化这种正向行为。

多关注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
使用代币制度,明确规则
代币制度,就是给孩子建立一个可视化的奖惩制度。
当孩子作出父母期待的行为时,可以给他一个代币,等他积攒到一定数量的代币,可以兑换具体的奖励。
当孩子作出了父母不期待的行为,就要扣除相应代币或者不给予代币。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明确的认识到: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帮助孩子不断强化的正确行为。
>>>>
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管理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会大呼小叫,但这样的做法反而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长自己也要学习情绪管理,同时帮助孩子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的表达需求和想法。
平时家长训练孩子时,也多用用积极的替代行为,来取代挑衅的行为。
同时,尽量给出简短、具体的命令,少用禁止性命令。例如将“不许跑”改为“慢慢走”;
逐渐帮助孩子减少对立违抗情绪,矫正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