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对曹魏政权影响?蜀汉有90万人?司马懿诸葛亮北伐关联?(二)
所以有些学者就明确的说了,正是因为诸葛亮北伐,我有名正言顺扩大军队的理由,豪强又不敢在内部过多的造次,这样一来维持一个政权的稳定和平衡,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无奈之举,当然了我们也要说诸葛亮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要兴复汉室,两件事情叠加在一起才是诸葛亮北伐的重要原因,有些学者就不认同七擒孟获是真的,理由非常明确,因为在三国志当中没有记载任何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事情
首先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他就是蜀国人,他对这些事情应该非常的了解。第二他对诸葛亮比较崇拜,但凡是诸葛亮比较荣耀的事迹,他一定会记下来,告诉大家流传于后世,基于这两点,如果三国志没记这件事情,肯定就是假的,但是其他的史料当中,包括汉晋春秋、华阳国志记载都特别详细,第一次怎么擒孟获的第二次怎么个情况说的都非常清楚,如果说七擒孟获这件事情是真实的,陈寿为什么没记载?很有可能陈寿没有拿到这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出于史学家的严谨,他就没有往这上记录,毕竟是跟少数民族有关的事情,看来也不是很重要,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史料被其他史学家看到了,补充进来就记载了七擒孟获这件事情,等到三国演义当中就发扬光大,但是不管怎么样诸葛亮稳定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策,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即使没有七擒孟获。也是把后方打点得非常好,这才决定北伐的,等到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就又出现了一些争议
第一点诸葛亮北伐没有六处祁山,只有五次北伐,而且是两次走出祁山,其他的时候没有出祁山,这是头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听不听魏延这个子午谷奇谋,这件事情是学者当中争议非常多的,很多人都觉得魏延这个计策太牛了,如果按魏延的计策真要是成功了,占领了潼关取得了长安
这样的话蜀国打败魏国能够一统天下,这种事情还真不好说,在这里我们也表达一下个人的观点,这两个计策其实是在不同战略导向之下产生的结果,对于诸葛亮来讲真觉得自己能灭了曹魏?恐怕不见得。本身认为曹魏非速亡之国,你跟曹魏打能够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不断巩固胜利,这就已经赢了第一,曹魏不敢轻易再打我,第二我能缓解内部矛盾,何乐而不为,这是诸葛亮的基本的思路和想法,所以在这种战略之下,选择出祁山就没有任何问题,按照魏延的想法,我就是毕其功于一役,一旦成功了,我就有可能一统天下,这就是魏延战略的出发点呢,不过他这个想法有很大的问题,你从子午谷过去的人马有多少?
也就是5000到一万人,这些人过去了即使占领长安,你能守得住?这些人需要多少粮草?在曹魏大举反攻的情况下,你能坚持多久?他带领的军队虽然能占领通关,保证外面人不进来,但是内部人发生反叛,你怎么办?你保证就能把长安城打下。那么这也都是未知数,即使按最好的情况考虑,你也顶多是占领关中地区,曹魏的手下虽然不如曹操的时候人才多,但是跟蜀汉政权相比,那还是家大业大的,你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也不能轻易把曹魏打下,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其实诸葛亮走祁山这条路不过是在上策和下策之间选了一条中间路线而已,你也不能说他有多差,因为出祁山的成果还是非常好的,直接像天水这样的三个郡就开始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