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如何备课
高中语文如何备课? 以下是高中语文备课的方法等等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1 在思想上做好准备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对备课工作不是十分的重视,认为语文教学反正都是针对一篇课文进行教学,全都大同小异,没什么区别。要知道,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不管是一个单元还是一节课,不管是理论层面还是教学层面,语文教材都不会将教学目标完全直接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和学生只能从教材的内容中挖掘和思考。因此,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做好准备,不能敷衍了事,应认真对待备课这一环节,这也是一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的基本职责。
2 在对象上做好准备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严格遵循新课改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兼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尤其是优等生和学困生层面的。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和练习考核方面都需要考虑到全体学生,注意高低、难易、多少的分配,促进全班学生的整体进步。
高中语文如何备课
3 在见解上做好准备
备课的原理具有一定的规律,但是教师更应注重创造力,在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还需兼顾学生的差异性。所以,教师不应急于查看教学参考书,应先仔细钻研教材,在备课时反复地研读,自行分析和研究课文,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独到的见解,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再借鉴教学参考书,对自己的备课工作进行丰富和补充。
4 在流程上做好准备
高中语文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实际语文基础,科学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确定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从新课导入开始,一环接一环地往下教。例如在讲解《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时,笔者对教学流程进行了科学的设计:①从“三一八”惨案发生的时代背景导入新课;②通读全文,理清刘和珍烈士事迹;③利用多媒体再现“三一八”惨案,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④分组讨论造成这一事件的成因是什么;⑤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通过这样的流程,可以看到整个教学思路的严谨和有序,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究,挖掘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的思维层次也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中得到了拓展和提升。
2
高中语文备课的方法一
一.首先做到有效备文:备文本、备体系。
课程教育专家方智范教授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不能放弃作为教的主体作用。”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对文本内容烂熟于心,做到了解文本内容,但是不能止于文本的解读和结论性的传授,不能只甘于做“二道贩子”。
(一)立足文本,超越教参。
看到视频中徐老师谈道当年北京地区的教师走入的误区,把教参中结论性知识原封不动的“搬”给学生,导致了各大书店教参脱销的尴尬现象。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对课堂就会产生倦怠现象,兴味索然。
(二)高屋建瓴,构建体系。
而现在新课程改革前提下,课本由原来的按文本编排变成按主题体系编排,这样就要求教师做到在一个体系中的高屋建瓴,新课程下课本都是按照主题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相对统一的主题。
二.其次做到认真备人
做到有效备课,不但要考虑教材,更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人与文的交集,是教学目标的定位,也是整堂课成功的关键。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
备课不仅是教师的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有没有活动起来,所以必须认识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很多老师上课时课堂预设比较充分,但这样往往走入一个极端,学习视频时候,看到方智范教授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案例:一位特级教师为美国一个教育代表团讲学。课堂设计精准,行云流水,甚至到课结束时这位老师正好讲完最后一句话。看着非常漂亮。但是美国人对这堂课的评价是:学生无任何问题干扰因素,没有自我发挥的空间,是一堂没有必要上的课!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现在的很多观摩课,优质课不就是这样上的吗?设计太精细,步步为营,起承转合都准备好,大有“请君入瓮”,这样的课堂是不是预设有点过?
另外,已经批判很多年的“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堂讲授式模式,作为教师在备课阶段必须认识到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这样的课堂才会更有生机,高二学习《史记》时,课文太多,有都是文言文,怎么办?如果只是串讲,学生一定会晕头转向,所以备课时设计了许多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活动,比如讲《李将军列传》时,让学生小组讨论,为每一个李广的事迹,起一个小标题,力争能够反映李广的人物性格,学生比较有热情,而且完成较好。每一个事迹文段的字词都交给他们自己解决,不会的写到黑板上,最后大家共同解决,取得和很好的教学效果;《鸿门宴》挑选几个片段让学生表演,体味人物性格。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才会有生命力。101教育旗下品牌101智慧课堂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基于101智慧课堂,以智慧教学为核心,为学校提供信息化教学整体应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