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2020强基计划简章横向对比,专业、规模、校考处处体现新趋势!

今日,已有山大、武大、兰大等多所高校发布了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这意味着强基计划首秀正式拉开了帷幕。
目前,已有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发布了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详细内容请参见今日推送2-7条文章。
与原自主招生不同,强基计划是全新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一体化方案,所以在人才选拔、考核方面与传统自主选拔有诸多不同,针对这些不同点,考生和家长还有中学应该如何应对呢?
今天,升学君就通过已经发布的简章为大家浅析今年强基计划新政特点,为大家报名和备考提供参考。
招生名额
根据今日已发布的强基简章来看,多数高校招生名额集中在120-200人左右,分配到各专业后,名额大多维持在20-40人,基本可以推断为1-2个小班,这就与普通统招班50人左右的大班教学形成鲜明对比,这也与教育部提出的“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要求相符。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各校都未在简章中提到具体各省分配名额问题,也有不少家长朋友向升学君咨询“是否强基计划招生不分省了”。
分省招生是强基计划官方文件明确提出的要求,所以在落地执行层面不会“走样”,大家可以放心。

虽然高校没有在简章中公布具体分省计划,但相关详细信息,考生可以在报名系统中查到。
招生范围
与具体分省名额情况类似,部分学校没有在简章中公布本校强基计划具体招生省份,这虽然给各位考生和家长规划报考制造了一定“难度”,但在报名系统中,一定会有相关信息。

据山东大学招办信息,具体招生省份在报名系统中可以看到,相信具体分省名额及招生专业安排等信息,也会一并在报名系统中发布,届时考生和家长可关注报名系统,查看相关详细信息
招生专业
招生专业绝对是今年强基计划中大家重点关注的信息,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各校在强基招生专业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

通过上表可以看到,今年高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主要还是围绕着基础学科展开,并辅以一部分与国家安全和重大战略相关专业。
从招生科类来看,目前各校放出的强基专业中,文理均有覆盖,对已实行新高考改革省份的选考也有很明确要求。

据此推测,今年多数高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应该都会照此趋势设计,当然不排除个别高校会根据本校专业学科建设和招生方式(如按大类招生)对招生专业进行微调。
限报条件
兰州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采取的限报要求均为“限报1所高校 + X个专业的方式”。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则较为特殊:武汉大学为高考入围者和破格入围者可报考多个专业,但仅可入围唯一专业;南京大学为高考分数入围考生可报3专业,破格入围只可报1专业。
可以推测大部分高校对于专业限报将会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限报1所高校 + X个专业的方式,另一种则是对高考分数入围考生和破格入围考生的限报分别采取不同方式入围专业。

至于院校限报方面,可以推测绝大多数高校会提出“限报1所”的要求。
入围条件
根据目前已发布信息来看,入围条件基本分为两类:1凭高考成绩;2凭学科竞赛奖项。
具体来看,
第一类条件通常为:考生高考成绩需高于本省一本线(一段线/特殊类招生控制线),或需高于一本线一定分数,如山大要求理科考生需高于一本线60分、文科考生需超40分、新高考省份考生需超50分;
第二类条件基本为:在数、理、化、生、信五大学科竞赛中取得一定级别奖项,且高考成绩高于本省一本线(一段线/特殊类招生控制线)。
需要注意的是,“高考分数入围标准”只是最低标准,并不是超过这个线就能入围,最终入围名单是将所有报名且满足入围条件的考生按照高考成绩排序,按照入围人数(入围人数=招生计划数*入围比例)划定最终入围名单。
与原自主招生“重点关注学科竞赛选手”相比,强基计划给予综合成绩优秀但缺少顶尖学科竞赛奖项的考生以更多的机会。
入围比例
从目前信息来看,各校制定的入围比例与升学君此前推测的基本吻合,大多保持在3:1到4:1左右,举例来说:
如果P大在某省投放强基计划名额30人,入围比例为4:1,那么只要考生高考成绩在所有报名考生中排在120名之内,都可以入围校考。
同时,由于各校规定破格入围考生不占用入围名额,所以这无形中又为综合成绩特别优秀但没有学科竞赛奖项的考生降低了入围门槛。
或许有些高校看上去在强基计划中投放的名额并不很多,但实际上,能够参与到选拔中的名额并不少,所以说强基计划是值得那些综合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去为之努力的。
校考科目及形式
兰州大学和中山大学仅有面试+体测;武汉大学为综合能力测试(笔试、面试、实践操作三种方式中选择1-2种)+体测;山东大学和南京大学则均为笔试+面试+体测,其中山东大学笔试、面试成绩各占50%,南京大学笔试、面试成绩分别占60%、40%。

关于体测,除南大表示体测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外,其余四所高校均表示体测不合格不予录取,可以预测大部分高校应该都会采取体测一票否决制。
从今天发布的简章和此前多数高校招办透露的情况来看,校考大概率会考察学科竞赛知识,预测还会涉及到一些高中选修知识、大学先修知识、应用型/创新型试题,难度远超高考,拥有竞赛背景的考生在校考这一环节上将比普通考生更具优势。
成绩算法
虽然看上去各校综合成绩算法略有不同,但其本质是完全一样的。

可以看到,4校的综合成绩算法都是先将高考成绩和校考成绩统一到同一个“分制”下(山大、南大为“百分制”,武大为“高考满分制”,兰大为“百分比”),之后在按照“85%、15%”的比例进行折算并相加,最终计算出综合成绩。
此前,爱培优也曾数次在文章中将这种算法带入具体数字,为大家进行举例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