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文回顾】程派不光是唱得好(翁偶虹)

2022-08-19 20:55 作者:秋思听戏  | 我要投稿

今年三月九日,是程砚秋同志逝世二十五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卓越的京剧艺术家,本刊编辑部约请了冯牧、吴祖光、翁偶虹、白登云等同志举行了一次座谈会。下面发表的是他们在这次会上的发言摘要。


图片
程砚秋先生

程先生所以能创出程派,不光是因为他唱得好,他是唱、做、念、打俱全,但他的程腔的确是占主位。就象齐白石说他自己:“诗第一、字第二、篆刻第三、画第四。”不过他的画还是要占主位,要不怎么能说他是画家呢。


他过去和我谈到他自己的唱时说:“我是汪派的嗓子,余派的唱。”他为什么不收女徒弟,按他自己的话说:“我的唱,得有丹田气的脑后音,就是汪桂芬的那个脑后音。我考察女同志没有倒仓的时候,往往是越唱越亮,亮倒是亮了,但丹田气不足,没有气就没有脑后音,因为男子使的那股劲头,女子学不到。”他平时好练武术,喜欢练气功,一为强健身体,三为唱戏。过去他和醉鬼张三天天练太极拳的推法。练推法就是为了练气,所以他的嗓子直到逝世之前,中气还是那么足,要怎么高就怎么高,就是到了很高的音,你听着仿佛还有余劲似的。这就是练气功的益处。


刚才白先生着重说了他的表演。他的表演的确是好。我曾经对程先生说过:“对您的表演艺术,我有两句赠言,叫作‘造诣深、意境高’。”他的艺术造诣的确深,这还不是演戏的问题,在表演上有很多别人想不到的地方。例如,他演《玉堂春》,就不象别人那样飞眼。他不是用眼睛,而是用眉毛,他的眉毛会做戏,他平时聊天时,也常常用眉毛说话。我们之间也不客气,常常在他家里谈完了公事,他一抬眉毛就不往下谈了,有时也问一句:“没事了吧?”我就知道,这是让我走了。当然,实际上不完全用眉毛,眉毛是辅助眼睛的,许多语言表达不出来的地方,用眉毛和眼睛把它表现出来。


他的水袖功夫更甭提了,社会上已有定评。冬季他家的客厅里,总摆着一排象盆景似的梅花桩子,没事时就看。他说:“看这些能得到启发,可以用到水袖里。”他的水袖功夫非常人可比,就拿《武家坡》来说,扬土时,水袖“啪”这一扔,跟箭似地出去了,别提多直了。这种功夫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得来的,也不是一般练功所能得来的,这是有气功在里边。


许多不了解他的人,都觉着他的武功不怎么样,其实,他的武功好着哪。他有《挑滑车》的底子,小时候跟丁永利先生学的这出戏。刚才白先生说了,他还向荣蝶仙学过把子。有一次他对我说:“人家老说我没有武功,您给编出武的吧!”所以我才编了出《女儿心》,他手使双枪,枪后还缠着豹尾,不大好摆弄,可他舞得还挺利落,许多《八大锤》的东西都搁里边了。这是个文武并重的戏。可惜这些戏都演得不多,尤其在北京根本没演过。这就说到他的人品了,因为李世芳也排了同一题材的《百花公主》,程先生就不在北京、天津演,怕影响李世芳上座。


程先生所以有这样高深的造诣,是与他的艺术修养有关。他最早深得罗瘿公的栽培,罗瘿公请老师为他吊嗓子、教戏,亲自教他写字、作诗,给他编戏,所以他在各方面的修养比一般演员高深许多,演出的戏,意境也高。


大家都知道程先生是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但很少有人谈到他对编剧的看法。为他写戏的有三个人,第一期是罗瘿公,第二期是金仲荪,第三期就是由我承乏了。他从金仲苏的后半期起参与了编剧。他有想法,但不动笔,研究戏时参加。他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历来的传统编剧方法,他说:“咱们有了好题目,可以自己造个故事,不要说这个故事见于什么小说,见于什么笔记、什么史书,重要的是得对人民有点教育意义。”《荒山泪》就是这样编成的。他看到当时军阀混战、横征暴敛,使得民不聊生,从而想到《礼记》上的一句话“苛政猛于虎”,于是和金仲荪研究要表现这个主题,假托了明朝杨嗣昌征税的历史背景。刚演时,头场上“虎形”,收税人王四香、崔德赋向“虎形”叩头,老虎又给他俩叩头。(白登云:收税的公文,不但老百姓怕它,老虎也怕它。)《春闺梦》是根据唐代诗人杜甫的《新婚别》及陈陶的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意境编成的。


他在艺术风格上也力求多样化,《锁麟囊》就是在这种思想下搞成的。因为他演了一些悲剧后,社会影响很大,有人就说:“程派就适合演悲剧。”其实,早期他也演过不少喜剧,如《花舫缘》、《玉镜台》、《风流棒》、《小天台》等,只是后来演的悲剧较多。我给他编的第一出戏,是《瓮头春》,描写旧社会女子谋求职业之苦,当然也是个悲剧。他很欣赏戏里有这么一场:卖酒的史 寄愁在楼上侍候酒客,而她的丈夫文尚华却在楼下以酒客的身份也来吃酒。他很愿意排演,但是有许多朋友劝他最好先搞一出喜剧。所以,有一天我去他家研究剧本,他对我说:“我想演个喜剧。”我说:“你现在成名了,公认你演悲剧见长,唱念也全是往这方面发展的,这喜剧可怎么编呢?”他说:“您这是客气,您行。我这有个材料,焦循《剧说》里有这么个故事,倒是可以编出喜剧。”我看后,觉得可以,主要是提倡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讽刺趋炎附势的小人。他把他的想法告诉我:“您看,要是这么写就有戏了,前面写女主角非常骄傲,中间有个转折,后来穷了,受到了教育。这就算是个醒世的戏吧!”我就根据他的想法,提出方案,最后来个大团圆的喜剧结尾。搞出来后,他挺满意。他还有个优点是尊重作者,决不乱改词。有时根据腔的需要必须改词时,他也是让你自己改,甚至于哪个地方添几个字,也让你自己漆,那段〔原板〕中的“雨声喧、雷声乱,乐声阑珊”,就是这么加出来的。这次纪 念 程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应当谈谈他的艺术,唱腔还应当是首位,这是代表流派的旗帜,但做念打舞也得说说,甚至他对演戏和编剧的理解,也应当谈谈,这样才能继承程派,发展程派,也才有可能 在 程派艺 术的基础上,再发展一批“新程派”。 

图片
翁偶虹先生


【翁偶虹发言  郭永江记录、整理  1983.3《戏剧报》】

【旧文回顾】程派不光是唱得好(翁偶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