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HX】鼎沸亡忽(下)(南北朝主题三国杀武将设计·八)


八·鼎沸亡忽·下(563~581)
澜平北地闻何事,争冠群猴斗法仪。
赫赫周师雄右睨,煌煌邺主乐天嬉。
兴荣俱忘锋生日,亡忽谁思鼎沸时。
春去三花盈迭败,一方落影一腔悲。
(插画:魔兽电影海报)

563年的北方,正呈现出一种迷茫的态势。上篇已经提到,北齐的高湛、北周的宇文护,都在把各自的帝国带入死局。但世事无常,北方的转折点,邙山大战,就发生在这一年。东征失败的宇文护从此变成恶魔,御敌成功的斛律光和高长恭却也因此成为北齐朝廷的心腹之患。随着含章殿内的一声重击,北周已是焕然一新,此时的北齐却仍在无限循环的内斗旋涡中越陷越深。外有南陈北伐,内有八贵翻淤,名将被鸩,小人得宠,全然一副亡国之势。于是北周吞并北齐,几乎就是顺理成章的了。然而别忘了之前说过的,北齐和北周内斗烈度是几乎相同的,只是北齐流于外,北周藏于内。在吞并北齐之后,这些掩藏着的内斗也将纷纷浮现出来,并在宇文邕-宇文赟-杨坚的更迭之中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也算是三分归统的另一种呈现方式吧。


NORTH 018 段韶 齐 4 毅荷长天(天玑)
(身份版本)
〖擎捍〗每轮各限一次,你可以将攻击范围最大的角色的一张手牌当【杀】或【闪】使用,然后你可以令此牌作废,且当前结算结束后使用此牌。
(3V3版本)
〖擎捍〗你与敌方前锋的回合内限一次,你可以弃置一张牌,将敌方主帅同一区域里的一张牌当【杀】或【闪】使用。
人物简介:段韶(?~571),字孝先,小字铁伐,北齐重臣。自少得姨夫高欢器重,授亲信都督,曾随高欢参与广阿之战、邺城之战、韩陵之战,消灭尔朱兆,后在邙山之战、玉璧之战中亦发挥作用。高欢临终时,令段韶随次子高洋镇守邺城,并嘱咐长子高澄加以重用。高澄掌权后,段韶奉命镇守晋阳,与诸将平定河南侯景、冀州高归彦叛乱,击破南梁军。河清二年(563),北周联兵突厥入侵晋阳,段韶指挥士卒坚守,待周军疲敝时尽出锐卒,将其击溃。随后追击突厥,直至出塞而回。河清三年(564),率军驰援洛阳,联合斛律光、高长恭击溃围城的周军。累拜左丞相,封平原郡王。武平二年(571),领军接连攻克柏谷、服秦,夺取汾州。随后因病回到邺城,于同年病逝。追赠假黄钺、大将军、相国、太尉公、录尚书事、朔州刺史、平原王,谥号忠武。
(插画:三国志大战TCG·?)
每当我读到夹在高湛时代和高纬时代这两波大规模内斗中间的邙山之战时,心里泛起的不只是对宇文护怎么还灭不掉北齐的气愤,也有对北齐三杰——段韶、斛律光、高长恭——的敬佩。作为这个摆烂的政权最后的梁柱,他们用良知顽强地支撑,却被一群又一群小丑所指责与污蔑。段韶凭借过老的资历而在571年善终,或许是上天对他的怜悯。但是接着看,一年后的572年,韦孝宽用计杀死了斛律光,同时高纬也开始猜忌高长恭;再一年后,南陈大举北伐,高长恭却再也无心作战,终被高纬鸩杀。至此,北齐亡矣。
老规矩,18号需要做一个3V3版本,所以我尽量做得简洁一点。
印杀闪的强度可以参考鲁芝马元义,总之绝对不低。但是单纯印杀闪也太无聊了吧,那么把印牌和抢牌结合一下又如何呢?
作废是于吉的描述,与无效不同的是作废之后时机尚未结束、可以继续使用牌响应。也就是说,这个印卡是可以反悔的。如果你抽到的牌是关键牌,你可以宣布这个印卡不算数,然后出自己的牌,再用掉这张关键牌。实战回合内的抢牌和回合外的防御威慑都非常强,当然你也要看准攻击范围最大的角色到底是不是队友,别乱动。
台词:擎捍:擎天之柱在此,西羌怎敢来犯!/捍疆摧长阵,凭雪遏敌锋!
阵亡:西羌之患,若有中山兰陵据守,应无忧矣……

NORTH 027 斛律光 齐 4 月慑星宇(将1)
〖落雕〗当你使用【杀】指定目标后,你可以将此【杀】与其拼点(其可以改为用牌堆顶的牌),然后赢方获得没赢方的拼点牌。若如此做,你将你或目标的手牌数调整至手牌上限,且此【杀】造成伤害后你执行另一项。
人物简介:斛律光(515~572),字明月,敕勒族。北齐名将、军事家,相国斛律金之子。善于骑射,武艺出众,得到大行台高欢欣赏。跟随世子高澄,担任亲信都督,号称“落雕都督”。天保三年(552),从征出塞,先驱破敌,多有斩获,拜晋州刺史。河清三年(564),抵抗北周大将达奚武进攻,迁司徒。大破北周齐王宇文宪,拜太尉,别封冠军县公。武平二年(571),大破北周柱国辛威和韦孝宽,别封中山郡公。率军攻打平阳道,攻克姚襄城和白亭城戍,别封长乐郡公。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但因此与尚书右仆射祖珽、领军将军穆提婆不和。武平三年(572),在韦孝宽的流言和祖珽、穆提婆的陷害之下被杀,时年五十八岁。北周武帝灭亡北齐后,追封上柱国、崇国公。
(插画来自网络)
作为名将之子,北齐三杰之一,在邙山之战之后,斛律光的权势就达到了顶点。偏偏这位威震华夏的名将却在顶点碰到了攻心术,重走了关羽的悲剧,令人感叹。都说让敌人敬佩与畏惧的将军才是真正的名将,然而在这个严酷的时代,这样的惺惺相惜走向的只会是悲剧。西边的韦孝宽,东边的一群虫豸,性格里都无法容忍斛律光的存在。合理推测,段韶和高长恭肯定也在韦孝宽的暗杀名单之上,只是段韶和高长恭都懂得明哲保身,才让暗杀只落到了斛律光头上。那么这样的明哲真的有用吗?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我觉得射雕这个动作非常适合用于与牌堆拼点,就据此展开形成了这个技能。
常规的出杀拼点抢牌在手杀界祝融里面就见到了,但是祝融的菜刀属性过于严重,选择拼赢拼输的博弈感完全没做出来。所以此处加入了正负面的博弈。有时候故意送废牌还可以把对面手牌卡住,挤掉好牌,或者让自己多过一张牌。同理,无脑拼赢的后果就是很难杀中,怎么打都必须要有脑子。
台词:落雕:如此挽弓一射,彼物岂能得活乎?/射雕仅需一箭,射敌将亦若此也!
阵亡:桃枝,汝常为如此事,而我不负国家!

NORTH 019 高长恭 齐 3 易颜鼎阵(天权)
〖隐面〗准备阶段,你可以隐匿并加3点体力上限;当你隐匿时,你视为拥有“入阵”;你于且仅于有角色死亡时登场,然后摸两倍于以此法变化的体力值张牌,最后失去1点体力。
【入阵】当你使用牌指定体力值大于你的唯一目标后,你可以重铸其一张手牌,然后回复1点体力。若其未响应此牌,此牌不计入次数上限。
人物简介:高长恭(约541~573),本名高肃,族名高孝瓘,字长恭,北齐宗室、名将,文襄帝高澄第四子(据考证可能为第三子),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温良敦厚,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废帝高殷即位后,晋封兰陵王。河清二年(563),突厥攻入晋阳时,奋力将兵退敌。次年邙山之战时,担任中军将军,率领五百骑兵突破北周包围,成功解围金墉城,威名大振,受到士兵讴歌赞颂,即《兰陵王入阵曲》。武平二年(571),联合段韶征讨柏谷,攻打定阳。段韶患病后,总领部众,大败周军。凭借军功,历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因屡立战功,且在后主高纬慰问时答以家事,为高纬所忌。武平四年(573),南陈北伐,高长恭害怕再被任用,乃托疾家居,终被鸩杀。追赠假黄钺、太师、太尉公、冀州刺史,谥号忠武。
后世一般认为高长恭出战时常戴面具,这一说法可能来自对文献的误解读,还需更多考证。但时至今日,面具已经成为高长恭的一大特点,戴面具的高长恭也经多次演绎后成为脍炙人口的悲情人物形象。
(插画:霸三国·徐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千百年之后,纷乱的时代早被遗忘,惨烈的战场飞散硝烟,阴森的宫室化为尘土,只剩下《兰陵王入阵曲》留给了后人凭吊。一曲入阵乐永世传唱,高长恭的形象从此被刻板定格。基于兰陵王的戏说故事层出不穷,揉圆捏扁,最终将兰陵王本身也变成了刻板的面具。
真正的高长恭早已随着晦涩的时代一起尘封。史书并未连篇累牍的渲染,但是他自己的故事也足够动人。虽然没有逆天改命的开挂人生,但是高长恭一样有出色的勇气,高尚的道德,顽强的意志。春秋大义,骑士精神,兰陵王的一生,正是对美德的诠释。
可惜这份美德在这个时代已过于格格不入。他的美德带来的却是危险,对危险的消沉终究埋没了这份美德。兰陵王不知道,他被鸩杀时,一支强大的军队正疯狂吞噬着这个腐朽的王朝,上一个时代所遗留的另一抹亮色也将在这场悲剧中黯淡下去,只留悲剧在整个地图上空盘旋。
面具和隐匿太契合了。由于隐匿会把体力上限调到1、随随便便就解除了,所以我把隐匿这个概念拓展了一下。加3点体力上限除了附加回血空间以外,也让高长恭成为四血的“武将”,戴上面具,谁知道你是文人还是狠人?
1/4体力还有一种使命进度条的既视感,不断抢牌,不断回血。但是这个进度条在没有高上限武将时一般永远回不满,除非你为了这点虚荣去打主公。更致命的是,隐匿状态的体力值是独立的,一旦有人死亡,你的危机就会瞬间到来。这阵,入不得了。
台词:隐面(隐匿):既着铁面,孤为诸军破敌!/铁面无惧,孤,誓讨羌贼!
隐面(登场):我军胜矣,可识得兰陵王!/日没西隅,月明东天,光照四方!
入阵:兰陵入阵,所当者破,蹈石如泥!/王师复洛,所克者服,吐息如雷!
阵亡:文恬武嬉,怎堪一战?齐亡久矣!无力回天!

NORTH 040 高纬 齐 3 雨无其极(将5)
〖嬉罢〗每回合限一次,当你造成或受到伤害时,你可以将手牌摸至四张,防止之,然后当前回合角色可以于本回合结束后使用一张伤害值+1的【杀】。
〖秾祃〗出牌阶段,你可以弃置任意张手牌并判定,若结果花色出现在了这些牌中,你可以使用判定牌或本回合进入过弃牌堆的一张牌。
〖无愁〗主公技,锁定技,NORTH势力角色于弃牌阶段弃置手牌时改为由你弃置,若其中包含非基本牌,其摸两张牌。
人物简介:高纬(556~577),字仁纲,北齐第五位皇帝(565~577年在位),齐武成帝高湛次子,母为武成皇后胡氏。幼而令善,爱好文学。太宁二年(562),册立为皇太子,河清四年(565),受禅即位。在位期间,荒淫无道,任用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韩凤等奸佞,国事由陆令萱主持,同时宠幸冯小怜,杀害斛律光、高长恭等名将,自毁长城,使北齐政治腐败,军力衰落,国势摇摇欲坠。武平七年(576),北周武帝宇文邕东征,大败齐军,攻破邺城。十二月,高纬传位于皇太子高恒,并带领高恒等人准备投降陈朝,行到青州,因被投降的高阿那肱欺骗,为周军所俘虏,降封温国公。次年十月,被诬参与宜州刺史穆提婆谋反,与安德王高延宗、幼主高恒等人一起被赐死,年仅二十二岁。
(插画来自网络)
雨无其极,伤我稼穑。
把高澄的好色、高洋的疯狂、高湛的无情结合到一起的高纬,和高湛留下来的专业团队自然是绝配。他们无尽地争斗着,以争斗为乐,却不知道到底争个什么。如果摆烂还不足以毁掉这个王朝数十年来的基业,那么在摆烂的基础上作死的话,又将如何?从高湛时代的微妙平衡到高纬时代的全面崩坏说明了一切。
可是,这是争斗的时候吗?571~573年可是天下大变之时,西有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南有陈顼任用吴明彻,你北齐又做了什么?即使是沉默也必然在沉默中灭亡,更不必说再加上“宇文纬”的丰功伟绩了。
这个技能名是根据谐音梗强行写的,同理我也找了张韩国人画的插画。疯子就要疯得离谱一点。技能效果可以看作对技能名的填词,我主观上并没有参考新服骆统。
一技能是一个血和牌之间的转化,回合内最优情况是第一刀骗闪之后打出高伤。由于有闪的敌人肯定会把闪留着防第二刀,因此这两刀怎么打其实是高纬和多个敌人之间的博弈。甚至你可以不开技能强行压血,或者第一刀打队友来实现刀刀暴击。相比之下,防守端的控制和攻击端相反,无脑防伤和无脑不防伤都是不理智的。
二技能是用于辅助一技能的,运气好可以白嫖一张牌或者打三刀,当然没包养时仅限添头。
重点来了,主公技。突出高纬在位时内斗不止的情况很容易就做成乱武了,其实没那个必要,主公技也可以做成佞臣争先恐后像高纬谄媚嘛!故意留好牌不出,想摸牌,结果就很容易被弃到关键牌而崩盘。而且在面杀时这个技能自带抽鬼牌,非常爽!我甚至觉得另两个技能都是为主公技服务的了。
台词:嬉罢(造成):且缓攻城,朕欲与小怜同赏陷城之刻。/众将听令,西羌来犯,朕……哈哈哈……
嬉罢(受到):小怜曰我军败矣!撤军!撤军!/小怜欲猎一围,边境之事暂且明日再言!
秾祃:且慢,容朕卜一卦以测此战吉凶。/辞曰大吉,不必出师,彼师自退也!
无愁:放歌欢彻夜,畅饮乐凌霄。/天地本常灭,醉乐亦无愁。
阵亡:穆提婆误我!阿那肱误我!

NORTH 038 高阿那肱 齐&周 3 践鲁效坤(将5)
〖愚妄〗锁定技,其他角色使用的普通锦囊牌对你按照一张任意属性的【杀】结算。若此【杀】被【闪】抵消,你获得其一张手牌。
〖亵礼〗有点数为9的牌进入过弃牌堆的回合结束后,你可以与牌堆顶的牌拼点,若你赢,你与当前回合角色依次摸两张牌;若你没赢,你弃置其一张手牌,其可以使用此牌或一张拼点牌。
人物简介:高阿那肱(?~580),北齐将领,北齐后主高纬幸臣。早年跟随神武帝高欢出战,擢武卫将军。善于骑马射箭,谄媚会事奉人,每宴游之后,极得武成帝高湛尊爱。又迎奉和士开,两人特相亲狎,备受尊宠。后主即位,继续升迁,并在和士开死后位列宰辅,掌控北齐朝政。武平七年(576),北周进逼平阳,高阿那肱以高纬游乐为由,延误战机,致使多地陷落。次年,暗中投降北周,并将高纬一行人献给北周,授大将军,封郡公。大象二年(580),跟随王谦起兵反抗杨坚,兵败,被诛杀。
(插画:三国卡牌大战·张鲁)
这是北齐的最后一刻,丧家之犬惶惶奔逃。在被抛弃的国土上,社稷沦丧,王业倾颓,宗庙不享,先君垂泣。高阿那肱“自然”地将故国投入敌人的怀抱,和四年前那次如出一辙。宿主死亡之后,寄生虫必然无处可活,可这又能怪谁?怪宿主整天不爱卫生,还是怪这个优越的环境之下寄生虫吸血过多?
可惜,傻人有傻福,傻宝没有。自己那点智商和见识,在北齐这种泥坑里面打打滚就算了,还想触碰真正的政治,可笑至极。这样一位极品,死在三方之乱,实在是便宜他了。要是继续潜身缩首、苟图衣食,说不定就熬到隋朝当个开国公了,真就图啥呢?
高阿那肱和和士开要整整齐齐。
一技能防锦囊牌与二技能配合,同时带来一点防御。但是只要有人敢除虫,这种防御会迅速变成其他虫豸的攻击目标,现在不杀你,等你摸到闪再杀啊?当然变杀不是真杀,不计数的。
二技能的9是配合和士开。一个变9,一个玩9,高纬在后面喝大酒,真乃绝配。9也可以理解为“九龙”,与“龙见当雩”相契合。拿大点问天可以获得奖励,拿小点㨃天则是物理破除封建迷信。虽然三牌差看上去很爽,但是这毕竟是半个判定,别搞成高阿那肱这个大三八了。
台词:愚妄:爷不晓得许多道理,但知此必害我也!/爷不曾读书,休用经卷侮我!
亵礼:我与陛下分财货,不劳竖儒搞这花花名堂!/我必效刘邦,尿在这穷酸的帽子里!
阵亡:我是个什么东西?竟然到现在才知道自己蠢了!

NORTH 111 陆令萱 齐 3 唯艳则荣(女史)
〖谪谤〗其他角色的回合结束时,若其本回合使用了锦囊牌,你可以令其选择一项:令你摸一张牌;令你选择是否将一张基本牌当目标上限+1的冰【杀】使用(其须为目标)。
〖渎义〗觉醒技,一名角色的回合结束时,若你的手牌数至少为体力值的两倍,你令你与一名其他角色获得“滔乱”,且因此失去体力时,你转移其“滔乱”(均共用牌名列表)。
人物简介:陆令萱(?~576),骆超之妻,北齐宫廷女官。武定五年(547),骆超以谋反罪被杀,陆令萱配入掖庭为奴。后主高纬幼时,令其抚养,得宠于胡太后。高纬即位后,任女侍中。天统五年(569),与侍中和士开密谋诛杀赵郡王高睿,后与侍中祖珽合暗杀琅琊王高俨、太傅斛律光。因与祖珽不和,又进谗言,外放祖珽为北徐州刺史,以子骆提婆入侍,录尚书事,从此母子控制朝政。后收养穆黄花为女,使其被立为皇后,自己则被尊为“太姬”,并将骆提婆改姓穆,极为尊荣。武平七年(576),北周攻齐,穆提婆降周,陆令萱畏罪自杀,家属皆被斩首。
(插画:孙鲁班落选插画)
时间倒回到北齐灭亡前夕,这个朝堂已经没有可供虫豸腐蚀的材料了。但虫豸仍需要养料来维持膨胀,它们唯有将昔日的战友当成食物,方能自我慰藉。于是,谁都知道北齐将在无尽的内耗中走向终结,这一过程也随之变得索然无味。
然而人的上下限都是不可预料的。千年以后,当某个以陆令萱为主题的历史虚无烂剧被大众集体抵制时,它的导演却辩护称“这又不是真实历史”。就像某位为了流量毫无下限的三国杀up主说的一样,自己只要标榜只是做着玩的,就不需要遵守任何规范,反而可以对秉承正统的工匠反唇相讥了。
兴起之作,果然讽刺才是第一动力。
锦囊牌与祖珽暗合,也对应原计划在名单中的印决斗的高俨,自己觉醒之后别人印牌也能蹭。一技能的选择权不在自己,所以实战不会像神荀彧那么超模。你甚至还有可能断基本牌呢。
觉醒之后双〖滔乱〗爽不爽?但是这个牌名表是累加的。稍有不注意掉血了,那是真的不值。自己的〖滔乱〗也是会被转走的。
由于三服和线下〖滔乱〗都不一样,此处采用手杀版本。记牌是小事,濒死插结就是大事了。
台词:谪谤(觉醒前):阿纬谨记,此人狡猾,不可亲近。/阿纬,听干阿你之言,远此奸佞。
谪谤(觉醒后):此人欲将我等尽灭,虽为陛下之弟,亦难防也。/观其相表,殆非人臣,宜早为之计。
渎义:朝臣皆顺,骆氏一门,必得荣也!/提婆,汝之仕途,可无忧矣!
滔乱(印卡):国师大才,明日请随我面见皇上。/此人有伊尹吕尚之才,是真国宝也!
滔乱(掉血):汝怎敢逆我!明日便将汝流放远境!/此人实难容也,征其极是罪过,老婢合死。
阵亡:提婆怎会投降?诚如是,我尚可活乎?

NORTH 042 韩凤&骆提婆 齐 3+3 嗜谎之神(原6)
〖盛宠〗当你使用一张牌后,你可以重铸一张手牌;回合结束时,若你的所有手牌均于本回合得到,你可以令一名角色加1点护甲或摸两张牌。
〖迫仁〗一名角色造成伤害时,若其与你均有或均无护甲,其可以从受伤角色手牌中检索一张指定花色的牌。若检索失败,此伤害+1。
人物简介:韩凤(生卒年不详),字长鸾,北齐权臣。少而聪察,颇有膂力,擅长骑射。初为禁军都督,保护太子高纬。高纬即位后,备受宠信,总管机要。
骆提婆(?~577),本姓他骆拔氏,北齐宠臣,太姬陆令萱之子。初以父罪,没为官奴,深得太子高纬宠信。
高纬在位期间,二人联合高阿那肱把持朝政,合称“三贵”。掌权期间,排除异己,败坏朝纲,加速北齐王朝灭亡。北齐灭亡后,骆提婆投降北周,拜柱国、宜州刺史,后以谋反罪伏诛,韩凤效力北周和隋朝,拜陇州刺史,卒于任上。
(插画:阵面·黑山流民)
狐假虎威是人类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桥段,无数人前仆后继,在权力周围乔装打扮,颐指气使,发泄自己的邪念,并将恶意撒向世间。所谓“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骤登高位的人不曾知道权力机器的恐怖,肆意妄为,最后令国家在横流的纵欲下土崩鱼烂。
人靠衣装马靠鞍,狗配铃铛跑的欢。这些佞人,他们在大齐的沃土尽情的跑马,权力令他们觉得自己本来就如此强大。快乐包围着大齐的内廷,天子既然无愁,公卿复有何忧?他们言出法随,煊赫威风,哪里能看到亡国的危机呢?
这两个贵物单出的话有点审美疲劳(而且占位置),所以我就弄一起了,顺便试试护甲这个新概念。我认为护甲也可以表示外强中干,看上去血很多,但是一碰即碎。
丢完护甲之前是仗势凌人,丢完护甲之后就成了吃鸡大赛。造成伤害就抽牌,或者把你供着让全场伤害+1都是一种思路。不过一技能要在低血时才好发挥,3点护甲又不容易达成低血,看局势了。玩过神貂蝉或者始计蒋钦的都知道这个定向抽牌多恶心吧。
想必到这里,大家都能看出技能名的彩蛋了吧。〖盛宠〗对应二技能与徐盛的极佳相性不算。
台词:盛宠:白虹贯日,是休祲降于天!/彗星袭月,乃天帝赐洪福!
迫仁(均有护甲):此符如天子亲临,敢有不从?既时诛灭!/我等奉诏书查抄,取此珍宝,亦为天恩!
迫仁(均无护甲):彼军怎会如此!速降!速降!/天命在周,齐国之亡,非我二人罪也!
阵亡:如此威风八面,无非狐假虎威……

NORTH 062 高延宗 齐 4 何以安德(M)
〖冕凌〗转化技,出牌阶段限一次,你可以依次重铸X张牌,然后可以将X张黑色牌当【决斗】使用(你与目标每次须额外打出其中基本牌数的【杀】以响应)或将此技能转换至①。①当你受到伤害后②有角色正面向上失去黑色装备牌后③其他角色死亡后④当你杀死角色后,你摸X张牌,转换此技能(X为此技能当前序号)。
人物简介:高延宗(544~577),北齐宗室,文襄帝高澄第五子。幼为文宣帝高洋所养,封安德王,为定州刺史。骄纵多不法,但和兄弟关系良好。天统二年(566),因高孝琬被高湛杀死而恸哭,被高湛鞭打,从此较少干预政事,只在高长恭被毒死时撰写奏疏。武平七年(576),随后主高纬抵御周军,被部将拥立,即位于晋阳,改元德昌。周军围晋阳,他倾府藏及后宫美女赐将士,众皆感奋,为之死战,几乎生擒北周武帝宇文邕。但两天后宇文邕再次攻打晋阳,高延宗因轻敌致败被擒,送至长安。次年与高纬一同赐死。
(插画:啪啪三国·蔡庆)
呜呼,北齐佞臣虽多,良臣也不少,文襄六王褪去身份以后也不失为忠志之士。但偏偏他们加上了身份,而且碰到的还是宇文湛宇文纬父子。在疯狂的皇帝眼里,忠心只会被扭曲成篡位,功绩只会被扭曲成积累民意。当年的冲天王终于冲上天际,现在的安德王却再也不能与皇帝一起安于德行。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高延宗将早年的骄纵与现在的悔恨一齐化为烟花,就算只有二日,也要在晦暗的空中绽放出血红色的光辉。
对多项转换的一个尝试。这是转化技的又一个好处,即在表示多次蜕变时,既不像转换技那样给人卑鄙小人的感觉,也不像修改技能那样改了就变不回去了。我一直在叹息这个模板怎么就不转正呢,就像叹息高延宗本身一样。
其实从②开始,决斗就不太好响应了,③和④更是基本相当于直伤。但是你也不一定拿得出那么多黑牌啊,要不转回①当双头玩?转回去还能蹭蹭摸牌呢。不过转回去就是不动白了啊。
台词:冕凌①:闻此人哀嚎之声,乐矣,乐矣!/我愿为冲天王,无人可束,无人敢逆!
冕凌②:佞臣何多也!我若得兵,须入邺清侧!/呜呼,神武之威,文襄之霸,怎至于此!
冕凌③:孝昭杀杨愔,八十士耳,今日何言兵少?/王融诛郁林,缓而败矣,汝须早图之!
冕凌④:此为大齐之咽喉,绝不可失!孤与此城共存!/今日重赏各位,明日随我杀尽伪师!
冕凌(其他切换):国事如此,为何仍行此短祚之事?/我亦为神武之孙,陛下怎可不念手足之情!
冕凌(切换到①):此次虽立大功,然可避三兄四兄之事乎?/朝中难存也,归藩亦可避祸。
阵亡:我号德昌,唯守二日,岂非天意如此……

NORTH 041 宇文邕 周 4 登洛眺殷(原6)
〖正庭〗结束阶段,你可以令所有角色依次展示一张牌。你弃置展示牌点数大于或小于上家的角色的各一张手牌,然后可以使用弃置牌中每种类别的各一张牌。
〖谲宫〗主公技,每回合限一次,其他NORTH势力角色的基本牌被弃置后,你可以观看其手牌,然后任意交换弃牌堆顶的牌、牌堆顶的牌和其一张手牌。
人物简介:宇文邕(543~578),小字祢罗突,北周第三位皇帝(560~578年在位),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聪明有远识,性果决,有智谋,能断大事。武成二年(560)四月,在宇文护的拥立下即帝位,期间韬光养晦,终于在建德元年(572)诛杀权相宇文护,独掌朝政。后继续推行均田制,改进和发展府兵制度,扩大兵源,充实军事力量。在位期间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又灭佛禁道,兴盛儒学,国势强盛。建德五年(576)十月,领兵七路攻齐,次年正月,攻陷邺城,俘北齐后主父子,北齐灭亡。同年底,大败南陈军队,使北周达到极盛。宣政元年(578)五月,率诸军伐突厥,五道俱进,因病诏停进军。六月,疾甚,还军长安,当月病逝,年仅三十六岁。谥号武帝,庙号高祖,葬于孝陵。
(插画:啪啪三国·刘备)
借《独孤天下》的名气,攻略巴蜀、灭亡北齐、建立制度的北周,被营销号吹上了天。要不是宇文邕不早逝,估计就直接统一全国建立第二个大周了,杨坚什么垃圾,乘人之危欺负孤儿寡母,导致隋朝短命,惜哉!
但是我们把时间线拉远一点,就会迅速发现北周的破绽。从572年扳倒一味复古的宇文护到577年灭亡北齐仅有短短的五年,578年宇文邕病逝,579年攻取淮南,580年三方之乱,581年杨坚上位——这个帝国兴盛和崩溃得都实在太快,其咎显然不能归于宇文赟。以还未完全达到极盛的北周的体量,一口吃下腐朽的北齐,必然无力消化。昔日周武王登上洛邑城楼,眺望殷商故都,以为天下已定;今日周武帝也登上长安城楼,却不知自己为帝国兴盛的加速也同时加速了帝国的败亡,太子怎能与周成王相比呢?
宇文邕身上可以讲的点太多了,这里我选择了几个比较大众的点进行设计。
一技能的依次展示对应宇文邕让佛道的代表进行辩论,后续的操作则是对应禁止天下二教。不管你怎么展示,宇文邕本人总是有最后的决定权,毕竟辩论只是个幌子。由于这是个双重博弈,不通牌时想要找到最优解是很难的,后位对手可以看前面怎么展示而决定怎样让风险分化。你不觉得这很酷吗?作为一个吾彦爱好者,我超喜欢这种全场博弈。
主公技经典添头,不过这次我加入了个花活。任意交换指任意分配,但是每处张数与分配前相等。换来换去还挺有意思,还有连续传牌的杂技玩法,不过这个收益显然不值得浪费输出去换。
台词:正庭:虚物不可凌于实事,今日并请绝之。/彼争斗如此而不恤百姓,我必替天伐之。
谲宫:汝顽劣如此,怎可居太子之位!/汝无治国之才,居此位唯恃年长也!
阵亡:伪朝既灭,我周或可享八百之数乎?

NORTH 048 宇文宪 周 3 阵解芒消(天府)
〖恪谨〗回合结束时,你可以分配本回合被弃置的红桃牌,然后未以此法得到牌的角色可以将一张黑桃牌当【杀】对你使用(有距离限制)。
〖伏心〗当你使用或成为【杀】的目标后,你可以观看对方的手牌,然后可以将此【杀】改为冰【杀】或刺【杀】。以此法弃置红桃牌后,你将手牌摸至四张。
人物简介:宇文宪(544~578),字毗贺突,北周文帝宇文泰之子,母为宇文泰妃达步干氏。初封涪城县公,后晋封安城郡公。武成元年(559),镇服蜀地,蜀人感激他共同立碑,称颂其功德。保定年间,征召回京,任雍州牧。其后多次击败北齐军。建德六年(577),北周灭亡北齐,宇文宪发挥了很大作用。宇文宪善计谋,多策略,尤擅安抚驾驭部属,知人善任,冲锋陷阵,身先士卒,部众对他心悦诚服,都愿为他效力。因自感威名日大,暗自隐退,但多次被武帝任用,无法离开朝廷。次年周武帝驾崩,宣帝认为齐王宇文宪身为皇叔,辈分高而名望大,对他十分忌恨,同年将其杀害,时年三十五岁,谥号齐炀王。
(插画:大戦乱!!三国志バトル·吴懿)
天命无常,侯服于周。宇文宪站在故齐这华丽的高台上,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天下归心的盛世。宜鉴于殷,骏命不易!只要君明臣贤,以如此强大的国力,还有什么是办不到的呢?前半生已经是良将,后半生就做良臣吧。父亲是周文帝,兄长是周武帝,那么我宇文宪不做周公,又如何对得起国家和先君呢?
宇文宪以握发吐哺的至诚辅佐社稷,然而却只换来了毒酒,原来这一切都只是自我感动。北周效仿西周唯恐不像,但是这凉薄的底色又怎么比得上那炽热的心呢?那一年,周师入邺,齐国的遗民向宇文宪哭诉,为佞的步步高升,有功的斧钺加身,这样的国家,有不灭亡的道理吗?
北周给人的感觉就是猛将太多,文官太少。既然三血武将太少,那就把这个儒将也做成三血吧,正好和宇文赟对应起来。
很简单的攻防双端提升。由于看牌之后允许记位置,这个冰杀的补满威慑是非常大的。有闪打刺杀,没闪打冰杀,拆到红桃牌以后配合一技能能瞬间拉出一堆牌差,就算拆不到也算一个伪强命,不弱了。
防御端的提升就略少一点,虽然自己有红桃牌还可以在被刺杀时搞点事情,但是凑齐红桃加闪的组合本来就是难事。或者你在一技能被队友杀时可以换成冰杀防一下伤害,但是你有没有红桃影响的是会不会被杀,这就有点正反馈了。
台词:恪谨(分牌):赤心开诚,彰朝廷吐哺之心。/圣恩布公,乃天子明明之德。
恪谨(被杀):周公忧谗,我亦畏讥,怎可得之?/人心难测,欲壑难平,实属难事。
伏心:敌乃群龙无首,夺其志,破其军!/贼皆跳梁小丑,惑其心,诛其国!
阵亡:孰为来哉?孰为来哉?

NORTH 101 宇文赟 周 3 如月千早(天枢)
〖游天〗锁定技,准备阶段,你检索共计五张【酒】与点数为字母的牌(若连续四张牌未检索成功则终止检索),然后将亮出的牌按原顺序置于牌堆顶。
〖嬉天〗锁定技,延时锦囊牌进入弃牌堆时,你将之置于武将牌上,称为“天”;判定阶段开始时,你对每张“天”选择一项:重铸一张红色手牌;执行此“天”效果,然后弃置牌堆顶的牌且回合结束时获得之。
人物简介:宇文赟(559~580),字乾伯,北周第四位皇帝(578~579年在位),周武帝宇文邕长子,母为帝太后李娥姿。建德元年(572),被册立为皇太子。即位前,周武帝对他管教极为严格,曾派人监视他的言行举止,并多次宣布要废其位。宣政元年(578),武帝病逝,宇文赟继位。沉湎酒色,暴虐荒淫,曾五后并立,又大肆装饰宫殿,且滥施刑罚,北周国势由此日渐衰落。大象元年(579),为进一步沉湎酒色,禅位于长子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次年因酒色过度病逝,时年二十二岁,谥号宣皇帝,葬于定陵。
(插画:琅琊榜·萧景宣)
于是,在这样一种危机的气氛中,宇文邕突然病死,宇文赟被迫上台,北周接下来的走向,可想而知。这位将一切都冠名为天的皇帝也在即位不足两年后归天,留下一地鸡毛。
等等,这个剧情是不是有点熟悉?二十年前的高湛不也是这样做的吗?北周此时的朝堂不至于像北齐当时那么荒唐吧,为什么北周没再像北齐那样再延续一纪?看看环境就知道了。此时北周的对手已完全转移到了内部,北周为了平衡它们,势必引入新的势力。北齐的内斗环节并未结束,而是以暗流形式正在耗空北周的元气,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试着对OL神孙权进行一个废物利用。字母点数的牌对应王权,宇文赟检索这些牌就是在表面上巩固王权,但只是停留在表面,所以无法被信服,就像孙权最后成为了孙十万一样。
虽然控顶可以保证自己不会因为闪电天暴毙,但是玩太嗨了也会被迫执行一堆负面效果,而且筛牌堆也会让检索越来越难。你爽爽爽,看上去赢赢赢,但是实际上早已透支自己,变得输光光,这就是宇文赟最后的死法。
台词:游天(放天):此人极好,明日便可立为皇后。/立此人为后,其父还敢乱否?
游天(检索):朕今君临天下,自当有美人相伴!/彼人后宫甚薄,速选天下美人盈之!
嬉天(重铸):什么世事纷扰,不如饮酒作乐!/五后围我,此即为皇帝之福也!
嬉天(执行效果):唉,数后并立,我虽雄姿,亦颇损矣。/我未醉……还可续饮……三杯!
阵亡:呃……我……我无力矣……

NORTH 095 梁士彦 周 4 血视胆搏(果)
〖果烈〗当你使用或成为【杀】的目标后,你可以令使用者和目标将手牌弃置至其中最少,然后将此【杀】改为【决斗】;一名角色因此打出【杀】后,其摸一张牌,然后可以与对方交换手牌,再获得一张被弃置的牌。
人物简介:梁士彦(515~586),字相如,北周名将。少时仗义,刚烈果敢,好读兵书,涉猎经史。积累军功,拜仪同三司。建德五年(576),随从北周武帝宇文邕东征,攻取晋州,后击退北齐反攻,使宇文邕成功攻灭北齐,授雍州主簿,进位上柱国。次年末,出任徐州总管,固守彭城,与来援的王轨一起擒获南陈主帅吴明彻,并在大象元年(579)夺取淮南之地。大象二年(580),从平尉迟迥叛乱,迁相州刺史。隋朝建立后,因其忠于北周,未能被杨坚任用。开皇六年(586),联合杞国公宇文忻、舒国公刘昉图谋反叛,事泄被杀,时年七十二。
(插画:朱然落选插画)
这是刚发生过惊涛骇浪的577年末,在一年前的这场变故中置身事外的南陈,终于想起了自己的使命,准备再次出击。然而在南陈身前,已不再是北齐的腐朽,而是北周的整备。守卫彭城的梁士彦知道,自己的任务和一年前一样,唯有固守,直到南陈的崩溃。
可是自己又能固守到何处呢?宇文赟、尉迟迥、杨坚,自己已经习惯了固守,面对这一系列变局反而无计可施。吴明彻败了,这差池白鸟最终一去入苍天;整个南北朝也将随他遁入苍天而去,这苍天,远在海的另一边。
用决斗来表示搏斗是一个常见的思路,这里我试着把这个思路拓展了一点,用不断的交换手牌突出短兵相接,摸牌对应越战越勇。
由于交换一次之后两边的牌基本上都是明的,是否停下来多取决于被决斗的一方。想好什么时候开技能、开技能时剩下哪些牌,是防止被偷走一大堆好牌的关键。当然自己空城时自带强行空城的防御,不过真要速推时,再多镇骨也没用啊,你开技能需要滚雪球找杀的。
台词:果烈(弃对面):敌军数倍于我,死在今日,吾为尔先!/今唯固守此地,方可令其知关西男子之威!
果烈(弃自己):彼师未众,无力分兵,守此城则其必陷也!/彭城为淮北咽喉,若敌一时难克,其将为我所擒也!
阵亡:巍巍北地,怎无可堪一守之城!汝杀我!

NORTH 058 王轨 周 4 遗风古直(七杀)
〖惟毅〗每回合限一次,当你正面向上失去红色牌后,你可以横置一名手牌数等于你的角色。
〖延思〗已横置的角色造成/受到非传导伤害时,你可以重铸其一张手牌,然后重置其。若你再弃置一张与此牌花色相同的手牌,你令此伤害-1/+1。
人物简介:王轨(?~579),赐姓乌丸氏,小名沙门,北周名将。秉性质直,慷慨有远量,起家前侍下士,跟随辅城公宇文邕。周武帝即位后,参与诛杀权臣宇文护,迁开府仪同大将军,参与军国政务。建德五年(576),跟随武帝灭亡北齐,累官上大将军,封郯国公。建德六年(577),带兵解彭城之围,次年大败陈军,俘获南陈名将吴明彻,威震江淮,拜柱国大将军、徐州总管。之前王轨预见到了宇文赟不堪为主,劝谏武帝易储,得罪太子宇文赟。宣帝即位后,王轨受到猜忌,大象元年(579),被处死,天下无不哀伤叹息。
(插画:啪啪三国·?)
不管怎样,时间还是在前进。这是578年二月的又一个寒夜,四个月前攻打彭城的北伐军已经彻底崩溃,就连主帅也失去了理智。在全胜即将到来之前,王轨却并无一点喜悦。宇文邕的性格注定了易储之事无法成功,那么自己的胜利,只会加剧太子对自己的猜忌而已。身后无主,纵夺得淮南百里,又将何为?
时代的悲剧主题并没有被北周的崛起掀起丝毫的浪花,反而变得更加低沉。之前的北齐是作死会死,现在的南陈是困兽犹斗,之后的北周又会如何?悲夫!
王轨的编号对标侯瑱,一个打败吴明彻、一个打败王琳,正好凑一对。
人少时一技能基本上能稳定发动,加上二技能的抢牌,对对面限制还是很大的(对标新服辛宪英),而且重铸到红牌还能滚雪球,直接锁死对手。这其实还有个负反馈,经常卡闪,当然你说这是威慑也行。
注意正常受到属性伤害的解锁时间点在扣减体力时,所以发动技能后这个属性伤害不会传导下去,这个时机和前面的“非传导”也是防止一大片高额伤害对局面的破坏。
台词:惟毅:我周虽混一北地,然有内外之忧,不可轻也。/内有太子失德,外有陈寇窥伺,望陛下慎之。
延思[造成]:
(重铸):陈兵虽多,然势在彭城,彭城不克,其势必沮。/彼军堑水,我则沉链,其军必困此地也!
(弃牌):汝师困此,南归之路已断,何不早降?
(不弃):也罢,彼亦为绝势之搏,且放其军南归。
延思[受到]:
(重铸):太子仁孝无闻,复多凉德,不堪重任。/易储事大,臣唯专心国家,不存私计耳。
(弃牌):唯我赤心可见,请主公早日易储,免增后患!
(不弃):唉,可爱好老公,但恨后嗣弱耳!
阵亡:今日之事,断可知矣,愿千载之后有人知吾此心!

NORTH 050 尉迟迥 周 4 狼攫恨迟(天梁)
〖振举〗出牌阶段限一次,你可以明置至少半数手牌,令至多暗置牌数名其他角色除非交给你一张手牌,否则用所有手牌交换暗置牌且你视为对其使用一张【决斗】。
人物简介:尉迟迥(516~580),字薄居罗,北魏到北周将领。聪敏俊美,好施爱士,擅长骑射,能征善战。初为帐内都督,迎娶金明公主。参与小关之战、沙苑之战,屡立军功。废帝二年(553),受萧绎之约攻打蜀郡,深得蜀人爱戴,封蜀国公。保定三年(563),宇文护东征北齐大败,尉迟迥反向冲入营阵以保全军队,获封太保、太傅。宣帝即位后,累迁大前疑、相州总管,颇有名望。大象二年(580),杨坚辅政,尉迟迥因受猜忌,举兵发动叛乱(王谦、司马消难几乎同时也起兵,三人的叛乱合称三方之乱),为名将韦孝宽所破,兵败自杀。
(插画:啪啪三国·剑锋祭魂张郃)
还记得我在陈叔宝的文案中怎么说的吗?“或缤纷于裀席之上,或狼藉于泥土之中”。或许这句话用于尉迟迥更为合适,他在北周的腥风血雨中绽放,在高颎的无耻行径中惊愕,却在北周的丧钟声中凋落。整个南北朝也随着尉迟迥和几年前吴明彻的失败而走向注定的结局,一年后杨坚篡位,再八年后隋灭南陈,天下统一。
然而南北朝,这个从金戈铁马变成轻薄桃花,再在百川沸腾的混乱中迎来中兴朝市繁华续的时代,真就结束了吗?隋朝虽然统一,但并未走出南北朝的分裂思维——这与北周灭北齐后将外斗转为内斗如出一辙。从立嗣之争到折戟辽东,隋朝只不过是南北朝的简单延续,等到它之后的唐朝再次统一时,南北朝才真正迎来一个完美的结局。
看到轲比能之后的一个想法。明置的牌不能再次明置,所以你亮完牌用不出去就会卡技能。那么收益就在别人敢不敢赌决斗了。
和轲比能不一样,尉迟迥在换完牌之后结算尚未结束。对面可以接着换刚才换到的牌,这就相当于用两张决斗的代价完成了一次缔盟。所以趁早收手才是最好的选择,都选敌人的话,很可能挨了两张决斗却一手空空,你也想不到他们敢拿一大把牌和你换吧。
对了,这张插画和韦孝宽很配(蓝色对应南陈,但是这玩意显然不能做成周陈双势力),二者技能也有联动,大家记不起韦孝宽长什么样的可以翻翻,接下来RE第五章,韦孝宽也会被翻新。
台词:振举:杨坚欲行篡逆,今与卿等纠合义勇,匡国庇人!/进可以享荣名,退可以终臣节,卿等勉之!
阵亡:彼置百姓于不顾,而今日得胜,可叹苍生尽将涂炭矣……

NORTH 096 颜之推 梁&齐&周&隋 3 浮苇淀华(戒)
〖恸痍〗每回合第二张某花色的牌进入弃牌堆后,你可以将之置于牌堆顶。一个回合结束时,若本回合牌堆或弃牌堆牌数净变化量等于受伤角色数,你可以令至多等量名角色各摸一张牌,摸到红桃牌的角色可以将之当【桃】使用。
〖诫传〗当你死亡时,你可以任意分配区域里的所有牌,然后为每名得到牌的角色指定一张得到的牌,令之视为【洞烛先机】直到离开其手牌区。
人物简介:颜之推(531~约597),字介(或为子介),南北朝末期文学家、教育家。少时得到南梁湘东王萧绎赏识,于大同八年(542)成为萧绎门徒,颇为称颂。太清五年(551),于郢州被侯景俘获,险遭杀害。承圣元年(552),萧绎平定侯景,颜之推奉命在江陵校书。承圣三年(554),西魏攻陷江陵时,颜之推再度被俘,受李穆赏识,被派遣管理其兄李远的书翰。西魏恭帝三年(556),欲南归,借道北齐,被高洋任用。次年得知陈霸先篡梁,决定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承光元年(577),北齐灭亡前夕,曾献策高纬投降南陈,但因高阿那肱阻碍而未能实施。同年被俘入周,征为御史上士。隋朝建立后,颜之推继续任职,开皇二年(582),被太子杨勇召为学士,礼遇甚重。约开皇十七年(597),病逝。
颜之推博学多识,一生著述颇丰。他的《颜氏家训》更是成为古代教育学的名作,流传千古;在文学上也有《观我生赋》等名篇传世。
(插画:大戦乱!!三国志バトル·蒋琬)
和庾信、徐陵一样,颜之推也是南梁这个清谈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文学家。在经历侯景之乱后,庾信入北周,徐陵留南陈,颜之推奔北齐,可以说是随机下注。然而当经历侯景之乱的大洗牌后,南陈无法直接拉拢士族,于是拼命笼络文学家;北周由武人宇文护掌权,于是拼命排斥文学家;北齐有北方士族的参与和鲜卑武人的打压,因此文学家只能成为吉祥物。于是最后的结果是庾信郁郁而终,徐陵参与重要决策,颜之推被礼遇却不被重用,轨迹分化之盛让人感慨。但这是南北朝的结局,是这个风花雪月与金戈铁马并存的结局,这样的分化也只能是一种必然。
家训和洞烛先机的画面感配合得非常好,将其作为亡语也有预示未来的感觉。那么一技能就需要从另一方面入手设计了,我选择的是对应《观我生赋》。
和庾信类似,我把这个事迹也做成了悲歌模式,即对全场生效加与牌堆顶相关。不过为了避免全场响应变成曹金玉,我把响应频率和收益频率拉开了差距。真正发牌的频率是很低的,特别是中期受伤角色数很多的情况。当然22的话控起来就很容易了。
台词:恸痍:武皇厌世,日黯无光。既享五十,何以弗康。/百万囚虏,千两烟炀。溥天之下,斯文尽丧。
诫传:今虽天下一统,然乱世不远,汝等莫忘乃父之训!/生逢乱世,唯此训可传后世,望汝念之!
阵亡(非诫传):唯琢文可得一世之安,切莫效我贪名……
The End.
接下来老规矩,做年榜停更一个月。然后是补第四章的前半段(即502~5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