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尺寸方圆之内,灿若星海,彷如宇宙
建盏尺寸方圆之内,灿若星海,彷如宇宙
中国国家地理:建盏尺寸方圆之内,灿若星海,彷如宇宙网页链接
建盏的尺寸方圆之内,灿若星海,彷如宇宙
在建盏窑变中,伴随1330℃的高温,黑釉表面常常会形成纤细浓密的纹路,其色或金或银或蓝,状如兔毫,故名兔毫盏。
苏轼诗云:
“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宋徽宗评价兔毫盏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揭秘”——建盏的前世今生 网页链接
流传日本——“曜变”天目盏
建盏流传到日本后,被称为天目盏。而“曜变”一词,是日本人特指具有“铬蓝斑”,同时具有“油滴”状结晶斑的建盏纹饰。天目盏中,尤以曜变最美。
目前,世存“曜变天目盏”仅四件,日本收藏三件,中国仅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收藏一件。“曜变”盏在日本倍受尊宠,被誉为至高无上的“神品”。
【图片】老盏标本微距摄影(油滴篇)【建盏吧】_百度贴吧 网页链接
又整理出一些宋代油滴标本,保持严谨的态度确定了标本的真实性,才拍摄了些。虽然残片不多,有些也很小或者只是局部表现,但也有一定的参考对比学习的作用。



74张图,带你探访宋代建盏的前世与今生,领略宋瓷之美 - 知乎 网页链接
本文将分为如下三个部分:
(一)宋代建盏珍品赏析
(二)宋代油滴标本多角度欣赏
(三)当代大师的油滴建盏作品
和大家一同探访油滴建盏的前世与今生,领略宋瓷的别致之美。
油滴的形成机理
建窑油滴的形成就像是池塘青萍浮现水面的过程,因而油滴的形成机理也被称为浮萍机理。

▲建盏中的浮萍机理
当建窑油滴釉烧至1300°C时,其釉便形成液相分离结构,釉的主体相与富铁的另一相逐渐分离。
在特定物理条件下,富铁相浮在釉的表层,釉表层上的富铁相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累积。这些富铁相形成的液滴如同水面上的浮萍,它们能够自由移动,随机组合成一个个包裹团。
这些包裹团中的液滴就如同池塘中的青萍相互紧挨着,在冷却时,包裹团中的铁氧化物析晶,于是建窑油滴便形成了。
建盏的前世:宋代油滴建盏珍品赏析
了解建盏的朋友一定知道,油滴属于建盏釉色的一个名贵品种,现存完整的宋代油滴建盏更是少之又少。下面这部分将介绍几只珍贵的宋代油滴建盏。
1.南宋建窑油滴盏,藏于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南宋建窑油滴盏,口径12.2cm,高7.5cm,底径4.2cm
该盏为典型束口器型,雅致端庄。其口沿扣金,线条简洁优美,是唯一一只被定为日本国宝的建窑油滴盏。

▲南宋建窑油滴盏 内盏斑纹
其釉面油润,底部聚釉线条自然。油滴斑呈银蓝色的卵状,直径虽然不大,但金属感镜面感强,散射分布,均匀对称,具有幽玄质感,十分耐看。
该盏内外壁都较为竖直,要烧制出如此典型的斑纹形态难度极大,为传世油滴中的上乘之作,堪称宋代建窑油滴束口盏的巅峰。

▲南宋建窑油滴盏 外壁斑纹
2.南宋建窑油滴盏,藏于日本美秀美术馆

▲南宋建窑油滴盏,藏于日本美秀美术馆
这只南宋建窑油滴盏是目前仅有的传世彩色油滴盏,束口器型,秀美端庄,口径12.4cm,高7.1cm,底径3.9cm,呈现阔口窄足状,盏型周正,修足规整,被认定为日本重要的文化遗产。

▲南宋建窑油滴盏 内盏斑纹
釉色油润光洁,油滴斑形态圆润,边界清晰,分布均匀。

▲南宋建窑油滴盏 外壁斑纹
该盏最特别之处在于油滴的形态与色彩,曾被误以为是曜变。但经鉴定,是名副其实的、罕见的彩油滴。
色彩极为丰富,金属感强,在自然光与室内光下欣赏,彩油滴清晰可见,似天上霓虹,无垠星河,绚丽而柔美。
3、南宋建窑油滴盏,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南宋建窑油滴盏,尺寸:19.7*8.1*5.3(cm)
该建盏为撇口器型,舒展阔朗,器型周正,口径达到了惊人的19.7cm,属于大件建盏。
盏外聚釉明显,釉面油润,釉面特征酷似建窑当地鹧鸪鸟胸部羽毛的黑底白班,因而被认为是典型的鹧鸪斑建盏。

▲鹧鸪鸟
油滴斑纹为银白色(微灰)的卵状,直径较大且形状端正不变形。釉面油滴斑纹的尺寸越接近口沿变得越小,具有错落之美,富有立体感与层次感。
该盏还有一处细节是其底部刻有清晰的「新」字,为几大日本国宝名盏中唯一带底款的,被认定为日本重要文化财产。

▲南宋建窑油滴盏,外壁斑纹
宋代油滴标本多角度欣赏
上文介绍了珍贵的宋代油滴建盏。宋代建盏油滴并不常见,而宋代油滴标本也并不好找,品相完整的则更加难得,因而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
这部分将赏析四只油滴建盏的标本,从微观视角出发,来感受油滴斑纹的惊艳之美。
标本一:宋代油滴标本

▲宋代油滴标本外壁

▲宋代油滴标本内壁
这片油滴标本的斑点较小,但金属镜面感很强,在移动时,光线照射会呈现出耀眼光辉。移动调节光照校对,其实际效果如下。

▲动图效果
十倍放大后,可以观察到内壁上有重叠的,金银交错且厚度不均的油滴斑,层次感分明

▲十倍放大后的斑纹
内壁接近口沿部分,金色斑点居多

▲外壁接近口沿的部分(10倍放大)
外壁接近口沿部分,金色斑点排布较为散乱

▲以更大倍数放大的微距图
进一步调大放大倍数,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圆润规整的斑纹,带有蓝色辉光
建盏的今生:当代大师的油滴建盏作品
▲千古鹧鸪斑,李达
油滴之美,奇哉妙哉,流光溢彩,可谓天工。然而也因其珍贵,知之者甚少。
为了不让油滴失传,便有一批大师,秉承复兴油滴建盏工艺的理想,数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烧制油滴建盏。
下面这部分将欣赏当代大师的油滴建盏作品。
油滴束口盏,孙建兴
▲油滴束口盏
孙建兴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第一批建盏技艺恢复专家组技术骨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烧制技艺」项目唯一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0年多来致力于建盏文化传承与传播事业。
该油滴束口盏造型典雅端庄,器型饱满,线条流畅,散发出浓厚的宋代极简美学风格。
▲油滴束口盏细节图
釉面上银蓝色油滴盏分布错落有致,油滴形状圆润,釉色绚丽多彩,富于流动感,油滴斑纹的边界清晰,立体感极强,细小、圆润的银油滴均匀分布于盏内,仿若漫天星辰照耀大地。
▲油滴束口盏,内盏斑纹
2017年,该盏被选为厦门会议礼盒中的珍贵赠品,其精美程度不言而喻。
▲17年厦门会议礼盒
鹧鸪斑建盏,李达
▲鹧鸪斑建盏
李达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建盏理论与实践之大家。
他长期钻研铁系结晶釉,攻克了宋代建窑鹧鸪斑的烧制难题,其作品被紫光阁、北京故宫博物院等权威机构收藏。
▲鹧鸪斑建盏,内盏斑纹
该鹧鸪斑建盏为束口器型,典雅秀丽,线条简洁流畅。采用多层次立体结晶工艺,至今无人能效仿。其斑纹的立体感极强,色泽幽玄似金石。斑纹的边界清晰,似万千金箭脱出,奔放不羁,颇具个性。
▲鹧鸪斑建盏,外壁斑纹
建窑油滴盏,陆金喜
建窑油滴盏
陆金喜1995年师从国家首批恢复宋代建盏专家组成员陈辉,苦心钻研建盏技艺20余年,终于烧制造出仿宋曜变、油滴等一系列优秀的作品。
▲建窑油滴盏,内盏斑纹
该油滴盏为束口器型,清秀典雅,油滴斑点圆润、边界清晰可见,斑纹色泽呈现金褐色,立体感强。盏内外的油滴斑点随机散落,越靠近口沿处越是密集。整体疏密有致,层次极为丰富。
油滴建盏有多美?单反让你看个够!(内附高清大图赏析) 网页链接
李光熙·80后建盏界新星
李光熙致力于传统建盏工艺与现代文创理念的结合,赋予建盏生活之韵,研发出极具个性化并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建盏文化产品。
李光熙《倾心》 8*5cm
”悬丝一绝不可望,似妾倾心在君掌“。
此款属李光熙独创薄胎建盏(最薄之处仅一个毫米),器型为斗笠薄胎款,油滴莹润错落,盏壁薄如蝉翼,却又内蕴万千变幻,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济楚偏宜淡薄妆,冰涵清润玉生香”。
釉斑金蓝辉映,光华流转,清冷中却散发醉人温度。釉面甜润,杯中斑点零落晕散,深腹器型,蕴茶香而不散,涵淡雅于一堂,握在手心里最是暖人。
李光熙《琴瑟》15*8.5cm
双釉面系列(内油滴+外兔毫)
陈旭·从品茗烧盏中感悟人生的匠人
对陈旭来说,烧盏不仅是一份手艺、一种工艺,更是对生活的深切感悟。这种朴实淡然,却又充满热忱的态度,正是茶人陈旭观照己身后,一种独有的修行。
陈旭《梦幻七彩滴》 9*6cm

陈旭《七彩佛光》(B款)束口盏 12*8cm


中国国家地理:建盏尺寸方圆之内,灿若星海,彷如宇宙_腾讯新闻 网页链接
建盏的尺寸方圆之内,灿若星海,彷如宇宙
在建盏窑变中,伴随1330℃的高温,黑釉表面常常会形成纤细浓密的纹路,其色或金或银或蓝,状如兔毫,故名兔毫盏。
苏轼诗云:
“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宋徽宗评价兔毫盏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油滴”原理与兔毫盏相同,
但烧成温度要比之略低。在1300℃左右,此时釉料中的铁质在高温作用下慢慢上浮,
聚成滴状,飘游成群,如同一叶叶青萍。待窑温慢慢冷却后,这些“青萍”便不再游动,
成滴珠状的晶体。
看建盏为啥要用柔光手电
因为柔光灯是指光线柔和没有明显的阴影,适于反映物体的形态和色彩,给人轻柔细腻之感的摄影灯。可以将闪光灯打出来的光线变得柔和,使照片看起来更加自然。
“揭秘”——建盏的前世今生 网页链接
流传日本——“曜变”天目盏

建盏流传到日本后,被称为天目盏。而“曜变”一词,是日本人特指具有“铬蓝斑”,同时具有“油滴”状结晶斑的建盏纹饰。天目盏中,尤以曜变最美。
目前,世存“曜变天目盏”仅四件,日本收藏三件,中国仅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收藏一件。“曜变”盏在日本倍受尊宠,被誉为至高无上的“神品”。
建盏的往世今生(8)建盏的釉面(下) 网页链接
四、兔毫釉
前文讲到,日本人将油滴釉的珍贵程度排在兔毫釉之前,但是在宋代的主流审美中,却以兔毫为最美。宋徽宗曾曰“盏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从这句话透出几个信息,宋代认为好的建盏需要具备几个要素:釉面黑色,兔毫银色(玉色)、毫纹直而到底。这可能与宋徽宗的审美有非常大的关系,他以瘦为美,写的瘦金体点划之间瘦到了极致,所以他断不会以油滴为美,而是更为推崇兔毫。
兔毫盏有黑底银毫、黑底金毫、黑底蓝毫、柿红黑毫等等,种类繁多。虽然说宋人以黑底银毫为美,但是在现代人的眼光中各类兔毫盏都受到了大家的追捧。当然,直而细长的黑底银毫还是人们公认最值得收藏的建盏釉面。

图12:2015年12月香港佳士得拍卖的临宇山人收藏兔毫盏,成交价244万港币↑

图13:北京保利2021春拍蓝兔毫建盏↑

图15:笔者收藏的黑底蓝毫盏↑
建盏的釉面还有很多,这里只是将比较典型的釉面做了简要的介绍,篇幅原因就不再介绍,留待今后的“拾遗篇”再跟您介绍。
看建盏为啥要用柔光手电
因为柔光灯是指光线柔和没有明显的阴影,适于反映物体的形态和色彩,给人轻柔细腻之感的摄影灯。可以将闪光灯打出来的光线变得柔和,使照片看起来更加自然。
建盏(茶杯)轻松GET拍摄小技巧_腾讯视频 网页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