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用浅薄心理学谈《女神异闻录5》(丸喜篇)

2023-02-12 12:39 作者:珉_ing  | 我要投稿

其实在丸喜部分剧情中,我并不打算深说丸喜这个人物,他给我的感觉像是更成熟、更有知识储备、但更多生活阅历让他更容易钻牛角尖的“歪曲王”。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他在对他人的意愿尊重上,是不如田中的,或许是因为他具有很强烈同理心的同时又太过感性,以至于相对比于让他人成为一个活生生又完整的人,他更在乎让对方成为一个感受上“幸福”的人。说的难听一点,他想做的是更完美一些的额前叶切除手术。 我觉得制作组是看过不吉波普甚至有所参考的。 在我的理解中,歪曲王的理念是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一个人或物,因为这个人留下的愧疚遗憾等过于沉重,就会让人的心灵被压的歪曲变形,于是便幻化为那个形象为之“话疗”,给你一次机会让你再试一次,但是不止是一个情景性的“后悔药”,而是引导你甚至逼着你,正视自我,不再自我欺骗。

歪曲王

田中 那么丸喜的人格面具被称为“曲解”便已经很赤裸裸的给出制作组的想法了,那就是丸喜的为你好,是有主观色彩的解读你,或许这是他身为心理咨询师相比于还是学生的田中的劣势,他见过太多人的痛苦了,而大家一般来倾诉的一般是自己纠结的地方。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心理咨询师对咨询者的解读肯定不是全面的,那么就会产生曲解,甚至对某些心理咨询师产生一种注意力的惯性,他相比于他人的坚持、他人的成长,更多更多注意到的是他人有问题,有痛苦。甚至丸喜觉得我把痛苦抹去了,我帮你逃避了,你不就幸福了么?

其实我是认可丸喜说的“如果你觉得很痛苦,那么逃避也没问题的。”,但我看到丸喜后面的所作所为时,我发现我其实不是认同“逃避”,我认同的是“迂回”。两者之间,还是度的区别。 我当时看到这句话想到的是,那些在家庭、学校、职场、社会中被卷进了病态的环境和风气中,痛苦的人们,世界并不是都是这样病态的环境的,是存在可以让你安心,可以给你的所作所为提供正面积极反馈的环境和风气的。若你身处一个让你难受的环境中,想想办法,去找一些你觉得舒服的环境,让你觉得舒服的人,调节好状态,先保证自己不被高压毁灭,再去面对那些你迟早要去面对的东西。我所说的迂回是在重压之下,先让自己放松一下,以调整状态,是有驰才能有张。 而丸喜主张的逃避,真的就是逃避到底了,头也不回,见到就跑,哪怕跑到天涯海角,哪怕让那个东西在自己的世界彻底消失,也不想去面对。 但是。没有人能永远的逃下去。 我还是认同他是所谓的好人的,但哪怕是好人,思想上走了极端,也要好心办坏事的。甚至,这样的好人对其他人的伤害更为严重。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觉得最重要的东西,对其他人也同样重要。或许是这样没错,但大多数人重要的东西不是只有一个的,甚至大多数人会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丸喜彻底否定了一点:对每个人来说,有“不再逃避”的勇气和成长也很重要,甚至是要大于完全无忧无虑的温床的。 分析完了丸喜,接下来是我所关注的重点,那就是“怪盗团的选择”。 怪盗团在印象空间的最底层,找到了每一个人给自己和他人一起构建的囚笼,可能有一些人会将其解读为人为构建的社会,其实大可不必那么愤世嫉俗,所谓的囚笼其实是很简单的两个字“麻木”。 在心理学上,这其实是我们为自己的不良行为做辩护,为此甚至不惜用片面的逻辑来欺骗自己,改变自己的认知。

所以麻木的群众在面对不良的风气时通过修改自己的认知(用歪道理说服自己),将从众的牢笼视为幸福,将选择的权利交给他人视为解脱。 在想到这一层时,我就已经觉得丸喜和圣杯的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尤其是对怪盗团来说。所以我对很多人喜欢丸喜结局有些无法理解。 同样都是欺骗自己,圣杯说是为你好你觉得被统治不好。丸喜说为你好你觉得让你心想事成就好了?同样都是认知被改变了,你哪知道所谓的心想事成是不是被改变前的噩梦现在却甘之若饴?同样都是他人代替做选择,就因为丸喜比圣杯看起来更有同理心描绘的世界、看起来更美好就可以被认同了么? 刚说不认同大众的逃避的怪盗团,转头自己就逃避了,真的是让人笑掉大牙吧? 在面对圣杯时渲染各种不好的印象铺垫,在面对丸喜时渲染各种美好的印象铺垫,然后结果都是要把握他人的人生,为他人做选择。这种现象更是在现实中比比皆是,先塑造一个负面形象,再把大肆宣扬、对比出来一个所谓的正面形象,其实两者的所作所为都是一样的,甚至那个负面形象其实是一个假造的攻击对象,是达成真正目的的踏脚石罢了。 如此简单的手段便让人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整个人生交给一个人来随意的更改,而且是交给明显思想上钻了牛角尖的,为了消除痛苦营造幸福无视其他的丸喜。玩家们,就这样认同了他人对自己的独裁,甚至没有给自己留一丝反抗的余地。 之前玩家们面对圣杯站在道德制高点强烈谴责,现在玩家们面对丸喜跪在“幸福”美梦中请求救赎。 这段剧情真的是制作组对玩家们一记不留情面的诘问啊。 选择权在幸福面前重要么? 我喜欢这么一句话,来自于一个并没有真正贯彻这句话的反派。 “人选择,奴隶服从。” 还有一个简单的小道理,嘴里永远是甜的,那甜就不是甜。 PS:我关于如何才算是有选择的人生的思考 我认为或许是这样的,首先人要先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要一个什么东西,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事。哪怕是一时兴起也好,大众裹挟也好,单纯的欲望也好。但是找到了也要先想想,这种生活、这件物品、这种事我非得体验获得不可么?付出多少比较合适?有后悔可能么?后悔了怎么办?真的确定了,就去权衡利弊,列出自己完成目的的几种可能性,一般来说,越有能力便有越多的选择,选择哪些可行,哪些我能做,但是我选择不去做,哪些我现在不能,但是我可以让自己成长去做的到。我个人觉得这才叫有所选择。 一开始因为能力等不足就没有多少选择,或者一开始就没有目标,别人给几个选择就从中选一个,那都不叫自己的选择,自己的人生。 哎,总苦恼于说起来长篇大论看起来好像是是比较空洞的大道理,但事实体悟到发现确实是这么一回事,怎么能表达的更能引起共鸣更能触动人,怎么让人把大道理真的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对应起来是我一直在摸索的,也希望有人能提供一些意见,让我的表达更生动,更精炼,更易于接受。 感谢阅读

用浅薄心理学谈《女神异闻录5》(丸喜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