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祭,织田信长,羁绊,世界和士多啤梨
其实夏日祭这个事情很简单的,就是漫展你就漫展呗,非得用个祭。家里又没死人,也不是拜神,非得来个祭干什么。还在南京办,那不是没事找事吗。
你也别提什么祭是日语,祭在日语里是庆典的意思。那为啥不直接翻译成庆典而是用祭这个汉字呢。
甚至有人拿什么俄罗斯美国办夏日祭出来,那也都是毫无价值的论证,他们又不懂中文。他们眼里的祭就是庆典。
就像你看见织田信长心里念的肯定是zhi tian xin chang(也有人会念shen chang),但是欧美人,包括日本人看到织田信长念的都是oda nobunaga。
也就是说,问题就是出在这个“祭”字上。你要真去写片假名,甚至学习暴走族硬翻马自立,别人也不会多说什么。你一写个祭,那就真的寄了。

我们单位一把手(大概四十多岁吧)在单位全体会议上还提到这个事(我上班的城市好像也要办来着),说这事是文化入侵,大家要提高警惕。
你别笑,这是事实。
我是安徽人,上次那个8700万的青眼白龙也是安徽的。(我们领导没提,我无端联想一下)
你说这哪跟哪啊,反正联想这事也不花钱是不。
祭这个词在中文里面就是祭拜,祭神的意思。
就像日本动画里面老是出现绊,意思是两个人紧密的关系吧,翻译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变成羁绊。
但事实上中文里羁绊是故意拖后腿或者捆绑的意思。
反正我现在在搞翻译的时候都尽量翻译成联系,关系之类的,照着中文本意翻译,有什么谐音冷笑话时除外。

不少人在jojo吧里问过,为什么dio的替身明明叫世界,但是非得读成咋挖耳朵,不读成C盖。
很简单,那是因为日语注音是那样的。就跟写作XX读作XX一样。
不管你下面汉字写的多天花乱坠,读音还是按照上面的注音来的。
青眼白龙名字也就是那几个字,但是读音也还得是注音,那么老长的。
然后话题又转到欧美那边去了,欧美才不会管你那些汉字是什么东西,他们只会管上面的读音。
(想想那些游戏王简中卡的字段吧……星光立交桥是有废品字段的,所以简中卡叫星光废品立交桥……嗯。回收旧手机,废旧手机,旧电脑,立交桥……)

结尾,再说说翻译吧。
我见过最烂的翻译就是士多啤梨。
那时候我家里刚买的榨汁机(国产的牌子,名字就不说了),里面送的什么做果汁的方法的小册子,写了一堆水果,里面就有士多啤梨。这个士多啤梨究竟是个啥,我当时也不明白,只觉得大概是一种特别的梨子,吃起来有啤酒的味道。
参考鲁迅对猹的印象,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但很凶猛。
后来才知道,是香港人弄的strawberry的音译,也就是草莓。
那你就不要叫什么梨啊!(全恼)
虽然都是蔷薇科的,那你总不能管苹果叫梨啊,这俩还都是苹果亚科呢。
出包王女,日文名叫To LOVEる (とらぶる),拖拉布鲁。念起来就是trouble的日式念法。
所以台译就把trouble音译成出包。港译……啊又是港译,叫茶煲情缘。情缘是情缘没错,但是这个茶煲,总觉得像是哪个饭店的情感故事。鸭血粉丝煲,毛血旺,砂锅之类的,想着想着就饿了。当然,出包和茶煲是那两个地方原来就有的词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