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说《天龙八部》对于“鲜卑文”的描写暴露了金庸的历史水平

2022-07-24 12:32 作者:御鬼人  | 我要投稿

读过金庸小说的朋友们都知道,金庸很喜欢让自己的小说涉及历史。不过因为金庸先生的历史水平有点一言难尽,所以金庸小说中涉及历史的很多情节描写都不符合历史。比如在金庸小说的代表作《天龙八部》中,对于“鲜卑文”的描写暴露了金庸的历史水平确实一言难尽。

《天龙八部》第四十三章:“萧远山等见黄绢上以朱笔书写两种文字,右首的弯弯曲曲,众皆不识,当是外国文字。左首则是汉字,最上端写着……”,三联版则写为“右首的弯弯曲曲,众皆不识,想系鲜卑文字”。无论哪个版本,金庸认为鲜卑文是一种类似蒙文或满文的文字。

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鲜卑可能有自己的文字。但随着汉化的加深,鲜卑文很早就衰微了(又後魏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以夷语。後染华俗,多不能通,故录其本言,相传教习,谓之"国语")。北朝后期,鲜卑族与汉族基本融合,鲜卑文也基本绝迹,无人使用了。

建立北魏的拓跋鲜卑是鲜卑诸部中汉化时间最晚、保留鲜卑文化最多的。拓跋鲜卑的鲜卑文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入关前就已经大幅汉化的慕容鲜卑了。小说《天龙八部》还描写慕容复不喜欢写汉字,可是大燕的列祖列宗早在入关前就广泛使用汉字了,慕容复是悖逆祖宗。

另外,根据极少数的考古发现(如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出土的慕容智墓志),鲜卑文与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类似,是一种模仿汉字的“方块字”。就算脑子不灵并且悖逆祖宗的姑苏慕容家将鲜卑文保留到了北宋后期,慕容家书写的鲜卑文也不会是“弯弯曲曲”的“外国文字”。

从《天龙八部》对“鲜卑文”的描写可以看出,金庸不了解鲜卑文的发展历史、慕容鲜卑的汉化水平和鲜卑文的基本形制,而是不严谨地根据蒙文和满文臆测鲜卑文。只能说金庸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成功的商人和香港社会活动家,但他真不是一位历史学家。

小说《天龙八部》对于“鲜卑文”的描写暴露了金庸的历史水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