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9.23 《怎么办?》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23、《怎么办?》
全名《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列宁批判“经济派”的著作。写于1901年至1902年初。编入《列宁全集》第5卷。
“经济派”是伯恩施坦主义在俄国的变种,它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无视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的指导作用,否认政治斗争的意义,力图把工人运动局限在经济斗争范围内,因此,成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工人运动的主要障碍。这部著作批判了经济派的自发论,阐明了革命理论对工人运动的重大意义。文章指出,自发的工人运动只能产生工联主义意识,不能产生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投身于工人运动实践又具有渊博知识的先进分子才能创造出来,然后灌输到工人中去,使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这部著作特别强调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的重大意义,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文章还针对经济派把工人运动局限于经济斗争范围之内的荒谬主张,阐述了政治斗争的重大作用。文章指出,经济斗争是必要的,但是无产阶级“最重要的‘有决定意义的’阶级利益只能用根本的政治改造来满足。”宣扬阶级斗争决定一切,必然使社会民主党降为一般的工联主义组织。文章批判了经济派反对建立革命家组织的谬论,指出:“无产阶级的自发斗争,如果没有坚强的革命家组织的领导,便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真正的‘阶级斗争’”,“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全面地阐述了建立一个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性。
《怎么办?》这部著作的出版和传播彻底粉碎了经济主义的思潮,为在俄国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打下了稳固的思想基础,是俄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性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