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余德海医生

2022-12-30 10:17 作者:bili_93229620720  | 我要投稿

余德海,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教授。

科研成就

拥有“三氧”专利1项

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获评2015年度群众最满意医生。

学术任职

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四川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国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协会呼吸病运动康复分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医呼吸专委会常委,四川省中医药发展促进会呼吸睡眠分会会长,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呼吸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于2020年疫情发生后多次积极参与支援并交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经验, 助力国内及非洲四国(科特迪瓦、乍得、刚果(金)、刚果(布))抗疫。

擅长领域

擅长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结节、肺癌、肺结核、慢阻肺、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等)、顽固性胸腔积液、睡眠障碍(失眠、焦虑)等疾病的诊治。

自汗是什么

自汗多因营卫不和、热炽阳明、暑伤气阴、气虚阳虚等引起,可见于外感六淫或内伤杂病,前者多为实证,后者多为虚证。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证治》:“夫自汗,多因伤风伤暑,及喜怒惊恐、房室虚劳,皆能致之。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

其临床表现:阳虚自汗,必恶寒;火热自汗,必燥热;伤湿自汗,困倦身重,天阴转甚,声如瓮出;

伤风自汗,头疼身热,咳嗽烦闷,鼻塞流涕;

伤暑自汗,身热口渴、烦躁面垢;

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

心虚自汗,怔忡恍惚;肝热自汗,口苦多眠;

肾虚自汗,潮热咳嗽;

脾虚自汗,倦怠少食(《证治汇补》卷三)。又肺虚、伤寒、温病、柔痉、霍乱等多种病证亦有自汗。

肺脾气虚证自汗如何治疗

自汗而兼见脾虚证者。临床表现为汗出,或恶风,动则加重,或劳累后加重,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是由卫气虚弱,不能固表,腠理开泄,营阴不守,津液外泄引起。多见于表虚之人或表虚之人微受风寒。

《证治汇补·汗病章》:“脾虚自汗,倦怠少食。”李中梓主张以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主治(见《医宗必读·汗》)。

(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劳累过度。

(2)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自汗者宜吃鸡、鸭、鱼、蛋、山 药、扁豆、羊肉、桂圆、狗肉等;盗汗者宜吃鱼、甲鱼、乌龟、蛤士蟆、猪肝、白 木耳、菠菜、白菜等。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自汗者不宜吃生冷的瓜菜,少吃凉拌的菜肴;盗汗者不宜吃辛辣的食品,尽 量少饮或不饮酒。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3)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5)多饮水,保持体内的正常液体量。

(6)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病人,家属应特别注意加强护理,避免发生褥疮。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余德海医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