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普化宗的简述——尺八与禅修

2023-03-19 01:29 作者:知乐庵主人-知了  | 我要投稿






一.普化禅师

唐宣宗时代的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有一高僧名叫普化,师事马祖道之门人盘山宝积,密受真诀,深入堂奥。宝积示寂后,他游化北地镇州(今石家庄地区),出言佯狂,行为简放,见人无分高下,皆振铎(铎是古代一种乐器,形如铜铃)一声高唱:“明头来明头打,暗头来暗头打,四面八方来旋风打,虚空来连架打。”一谒(谒就是佛经中的唱词)。此谒盛传于禅林,被称为普化四打活、普化铃铎谒。他居无定处,常常夜伏冢间、昼行街市,时而歌舞,时而悲号,世人都把普化当成疯癫和尚。咸通三年(862)二月的一天,他在街上乞讨衣物,别人给他时,他却以要的不是这些而拒绝,这时临济禅师买了一口棺材送给普化,他自己扛着棺材绕街嚷嚷:“临济为我做了衣物,我要去城东门转世去了。”街上的人都尾随他看热闹,禅师又说:“今天的日子不合适,明天去南门转世。”次日众人又到南门相送,他又说:“明日出西门方吉。”就这样连着三日,人烦意倦,送者渐少。第四天看热闹的人都没有了,普化一人出城,自己钻进棺材里,请路人帮他把棺材钉上。消息传开,大家都跑来观看,打开棺材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唯有远处碧空白云之间隐隐传来普化禅师振铃之声。这一年,普化时寿八十三



普化禅师无欲恬淡,云游四方,振铃行化的风范引起了一个人的倾慕。当时在镇州一位来自河南府的居士张伯,他非常倾慕普化禅师的高德,向往铎音的美妙。一日,他来到普化的跟前,请求将己收为弟子,普化连说:“我不收弟子也。”遭到拒绝,但张伯仍不死心,他特别喜欢吹笛,于是他削竹制笛,用竹管模仿铎音,因此将此曲取名为“虚铎”(后世又传为“虚铃”)。由此开始,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首尺八传世名曲就在张伯这里诞生了!屈指算来,此曲距今约有1150年左右的历史了。此曲的诞生竟然与一个和尚有关!这正是在冥冥之中张伯与普化禅师结下一种割舍不断的禅缘,也注定了从此以后尺八与禅有缘。 “虚铎”一曲成为张伯的传家宝,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据日本的史书记载,此曲传了十六代,依次为:张伯、张金、张范、张权、张亮、张陵、张冲、张玄、张恩、张安、张堪、张廉、张产、张章、张雄、张参。历史竟是这样的奇妙,令张伯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在他的第十六代世孙张参身上,又续写了尺八与禅的结缘,而且又是具有国际意义的尺八缘


三.心地觉心

日本的一代高僧心地觉心与杭州护国仁王禅寺结下并延续至今的禅缘

觉心来到护国寺,便直入寺内见方丈,无门禅师问他:“我这里没有门,你是怎么进来的?”觉心回答道:“从没门的地方进来。”禅师又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叫觉心,师即念谒:“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如如,亘古亘今。”对答了四、五句后即予以“印可”。从此护国寺里就有了一个日本和尚,心地觉心与无门慧开结下了异国禅缘。

话分两头,按下觉心向慧开参禅不表,且说觉心在护国寺习禅期间,与同门居士张参相唱和成了好朋友。张参是河南府张伯的第十六世孙,淳佑年间入杭州护国寺随无门慧开修禅,修禅之余喜吹尺八,经常习奏祖传“虚铎”一曲。一日在闲谈时张参提起先祖把虚铎传到至今的故事,并且将此曲吹奏给他听,觉心听后一赏三叹跪坐膝行说:“太妙了!想不到世界上象这样的竹管能奏出如此美妙的曲子!”于是他就乞求张参教他习奏此曲,以便把这妙音永久传入日本。接着,张参又为觉心演奏了一遍,并手把手地教他学奏此曲。由此,张参与觉心在护国寺习禅的同时,又向觉心传授习奏尺八的技艺,两人不仅是同门好友,而且同结下了尺八缘。 转眼间心地觉心入宋已经六年了,特别是最后在护国寺的半年之中,他遇到了高僧无门慧开和吹尺八的同门居士张参。当他学会了尺八名曲“虚铎”时,禅也学熟了。在公元1254年3月27日这一天,觉心到护国寺向慧开告回乡之意。


 四.日本普化宗

普化生前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日本临济宗的一个派别,居然将他奉为鼻祖——名为“普化宗”。普化宗为日本心地觉心禅师所开创,以“明暗双打,虚无吹箫”为宗旨,所以也称“虚无宗”。

此宗徒众称为普化僧、虚无僧、荐僧、暮露(褴褛之意);蓄发,未制戒行,胸前佩挂袈裟,头戴深编笠,吹奏尺八以乞讨米钱。

普化时常在镇州街头振铎,口中诵偈:“明头来明头打,暗头来暗头打,四方八面来旋风打,虚空来连架打。”一年,一位名叫“张伯”的人,被普化的铎声所动,要拜他为师,但被普化拒绝了。于是,张伯遂以一尺八寸长的竹管模仿铎音,称之为“虚铎”。其后,又有张金、张范、张雄、张参等几代人次第传承其风。

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日本建长元年),张参在舒州(今安徽)灵洞护国寺修禅。那时,正值日本心地觉心禅师来华,到护国寺礼谒无门慧开,二人因此相识。心发觉心听到张参吹奏虚铎(尺八)后,被其清调妙曲所折服,就向其请教,尽得虚铎秘奥。

六年后(日本建长六年),觉心与张参的徒弟宝伏(法普)、僧恕(宗恕)、国作(国佐)、理正四位居士一同返回日本,在纪州由良创建兴国寺,于山内建普化庵,又称广化庵,是为日本普化宗之滥觞,并一直流传到如今。现在该地仍称为普化谷。其后,普化宗以金先派、寄竹派为主流,各以一月寺、明暗寺为主。其中寄竹派盛唱“尺八吹箫禅”,其托钵僧行脚全国,弘扬“明暗尺八”。

普化宗并依据之佛教经典,以普化禅师的偈子“明头来,明头打;暗头来,暗头打;四面八方来,旋风打;虚空来,连架打”为宗义。其修行以“虚无吹断”为禅那至上之法。也就是将全部身心专注于吹奏,以此达到浑然忘我而契入虚灵妙境,拈得“坐断明暗两头,通彻明暗不到之处”的自在境界。

至镰仓末期,一些浮浪之徒多能吹尺八,并混入寄竹派中。江户时代,此宗已渐渐呈现出浪人集团的型态。这时,幕府常用他们作密探,给予种种特权,并为之建立铃法寺。自此,随之权势日张,流弊迭起。

明治四年(1871)该宗被废止。明治二十一年,获准再建寺院。其后,于东福寺山内善慧院成立明暗教会,于由良兴国寺成立普化教会,于京都妙光寺成立法教会,并恢复虚无僧之行脚。


普化为盘山宝积之法嗣,后赴镇州,言行佯狂,悲号歌舞,常往来于城市、冢间,手振一铎,口中诵偈,时人称奇。其时,河南府有张伯者,因倾慕普化之风范,遂以竹管仿铎音,称之为‘虚铎’。其后又有张金、张范、张雄、张参等人传承其风。张雄曾入舒州灵洞护国寺修禅。时值日本心地觉心于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日本建长元年)来华,至护国寺礼谒无门慧开,而与张参为同门,一日闻张参吹奏虚铎,叹赏其清调妙曲,乃就其教,尽禀秘奥。

建长六年,觉心携张参之徒宝伏(法普)、僧恕(宗恕)、国作(国佐)、理正等四位居士返日。在纪州由良创建兴国寺(原称西方寺),于山内建普化庵,又称广化庵,是为日本普化宗之滥觞,现今该地仍称为普化谷,或风化谷。其后,该宗以金先派、寄竹派为主流,各以一月寺、明暗寺为主。其中,寄竹派盛唱‘尺八吹箫禅’,其托钵僧行脚全国,弘扬‘明暗尺八’。

至镰仓末期,浮浪之徒多能吹尺八,渐混入寄竹派。江户时代,此宗已呈现浪人集团之型态;其时,幕府常以彼等作密侦,给予种种特权,并为之建立铃法寺,由是权势日张,弊端迭起。德川中期以后复衍生诸多流派,弊害更甚。

弘化四年(1847),幕府禁断特权优遇,至明治四年(1871)该宗更被废止,宗徒多被编入民籍。后于明治二十一年,该宗宗徒会合,致力复兴,遂获准再兴伽蓝,而于东福寺山内善慧院成立明暗教会,于由良兴国寺成立普化教会,于京都妙光寺成立法灯教会,并恢复虚无僧之行脚。

普化宗并无依据之经典,仅以‘虚无吹断’为禅那至上之法,亦即藉吹奏方式而断尽烦恼,了悟虚无之境地。

[宋高僧传卷二十、景德传灯录卷十、普化宗杂记卷上、卷下、虚铎传记卷上]



                                                                                           



普化宗的简述——尺八与禅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