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2.4.1 辩证的否定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第四节 由低级到高级的辩证发展
物质世界是永恒存在的。而物质的这种永恒的生命,是由它的各个形式的经常更替所构成。这些各别的形式不断产生、存在和消灭,而由另一些形式所代替。
星体在无限的宇宙空间形成和消灭,地球史上的地质年代接连更替,植物和动物物种在无数世代连绵交替中产生和灭亡。社会生活的形式也不是永恒的。这些形式产生,发展,巩固,然后又衰老,被另一些社会形式所代替。例如,我们所看到的,就是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所代替。
一切新的形式的不断产生,陈旧的形式不断地被新形式所代替 在这里表现出物质的永恒运动和发展。
1、辩证的否定
黑格尔在研究唯心主义辩证法时把存在的一种形式被另外一种形式所代替叫做“否定”。使用这一术语的由来是,黑格尔把存在看作思想(“观念”),思想的发展是这样的:各单个的范畴暴露出自己的非真理性,被另一个对立的范畴所“否定”。
马克思和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关于发展的逻辑本性的学说,保留了“否定”这一术语,并对它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否定指的是在发展过程中旧质合乎规律地被产生于旧质中的新质所代替。发展过程中的这种旧质被新质所代替的现象常常具有事物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的性质。
马克思写道:“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1]在发展过程中,新质否定旧质,这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规律发生作用的自然结果。因为,在每一个对象、现象、过程当中都进行着相互排斥的方面和倾向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否定”旧的产生新的。但是,一个现象被代替它的另一现象“否定”之后,发展并不停止。刚刚出世的新现象本身包含着新的矛盾。开始,这种矛盾可能是不易发现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一定会显露出来。现在,在新的基础上开始的“对立面的斗争”,最后必然导致新的“否定”。整个客观世界是永恒的,无限的,但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有限的,它们是易逝的,要被“否定”的。任何一个“否定”都不是最后的。发展在继续着,每一个后来的“否定”本身同时也在“被否定”。
在唯物主义辩证法当中谈到的并不是一般的“否定”而是辩证的“否定”,也就是对象、事物、现象在其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那种“否定”。
必须把辩证的“否定”和机械的“否定”区别开来。机械的“否定”是由于外部的干涉而产生的“被否定”的事物的消灭。如果我们踩死了昆虫,或者磨碎了麦粒,这就是机械的“否定”。这种机械的“否定”本身,可能不是无目的的(就这个例子来说,就是消灭害虫,把麦粒变成面粉),但是,这种“否定”停止了事物的发展。
恩格斯说:“在辩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是’或者宣布事物不复存在,或者用任何一种方法把它消灭。”[2]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58年人民出版社,第4卷第329页。
[2] 恩格斯:《反杜林论》,1956年人民出版社版,第1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