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移植 | 蒙海娜,谢谢你传递生命新希望!
骨髓移植 | 蒙海娜,谢谢你传递生命新希望!
众所周知,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重型地中海贫血等恶性血液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因为找不到相匹配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使很多患者的家庭陷入了困境。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们的大爱善举让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重燃生命之火。
8月初,在南宁非亲缘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的干细胞采集室内,前海人寿南宁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蒙海娜经过5个小时的采集,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3662例,广西第477例,南宁市第172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一名地中海贫血患儿捐献生命的“种子”。她说:“我平时的工作就是救死扶伤,只不过这次换了一种方式,我非常乐意”。
奔赴前线 “髓”时应战
重症医学科 — 蒙海娜
蒙海娜自202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战于临床一线。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她多次奔赴前线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在工作中,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完成对生命的守护;在生活中,也继续发挥着大爱无疆的精神,努力为他人点亮生命的希望。“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深知救死扶伤是医护工作者的使命。对于血液疾病的患者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疾病的有效手段,对身体无任何伤害。所以在2018年一次无偿献血时,我就加入中华骨髓库,光荣地成为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者,这些年来,一直都在等待着,希望可以帮助到需要的人。”蒙海娜护士说道。
2020年11月,蒙海娜接到了来自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初筛电话,起初她云里雾里,家人和同事们让她多留个心眼,谨防被骗。最终,在工作人员耐心的沟通下,了解到捐献的相关情况后,坚定地表示同意捐献并愿意配合后续的工作。两年过去了,蒙海娜再没有收到电话,当身边人再一次劝说小蒙那是一个“诈骗电话”,不必上心时,她始终坚信有一个人在等待着她。
2022年,蒙海娜再次接到了关于开展高分辨配型和捐献前体检的电话,那颗悬着的心也逐渐放松下来。尽管从初筛到捐献历经两年,但她始终坚定的等待着,还不断向家人科普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和成功案例,家人最终也都放下心里的包袱,由反对变为支持。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都非常支持她,叮嘱小蒙在工作之余多注意休息,以便“髓”时应战。
“派我的干细胞帮你打败病魔”
整个捐献前各个阶段工作的过程充满了坎坷,也印证了什么叫好事多磨。高分辨配型和捐献前体检正好遇上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时候,身处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蒙护士一时无法离开,捐献前体检在配合防疫各项要求后才能开展,在体检顺利通过后,马上又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与此同时,患者的病情也出现了变化,需要暂停捐献流程,开展相关治疗。由于捐献前体检和采集的时间间隔不能超过三个月,蒙护士不得不进行了第二次体检,但她毫无怨言,调配好时间,积极配合。
在采集前准备的这几天,蒙海娜在医院里亲手书写了一封满怀鼓励的信,希望能给小患者带去一些鼓励和温暖:“我知道你是一个5岁的小男孩,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一个没有和你见过面的姐姐,我们好有缘分呀。今年上半年姐姐一直在与新冠肺炎进行激烈“战斗”,因为和你离得很远,所以现在我派出我的造血干细胞帮你打败病魔。跟病魔作战这条路上的艰辛,或许没有人能比你更清楚,可你是个勇敢的孩子,你要相信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加油!要相信自己能战胜这次的小怪兽!”
感谢你,白衣天使
今天,前海人寿南宁医院举行了“凝心聚力·绽放未来 2021-2022年度表彰大会”,会上表彰了蒙海娜护士此次的大爱行为。她表示,希望自己的捐献能为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林辉院长充分赞许蒙海娜同志的无私捐献,表示这不仅展现了蒙海娜同志的精神风貌,更展现了我院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感。
但是,加入中华骨髓库并不等于马上能实现捐献,每一位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都可能会面临长时间的等待。非亲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几率可能会低于十万分之一,正因为配型成功率极低,每一例成功配型都被视为“生命奇迹”。蒙海娜护士充分发扬了救死扶伤的医务精神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感谢你,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