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服考研笔记-专题十九《简述丘尼克的发展脉络》

以下文章内容总结自《西洋服装史》-李当岐编著和《外国服装史》-袁仄、蒋玉秋、李柏英编著
丘尼克的发展脉络
古埃及、古西亚的丘尼克→古罗马丘尼克→拜占庭丘尼克→罗马式筒形丘尼克式衣服的鲜兹和布里奥→哥特式丘尼克(科特)(科塔尔迪)
(1)丘尼克是古罗马帝国具最有代表性的服装之一, 之后又在拜占庭时代、罗马式时代、哥特式时代进行了发展演变。但丘尼克并非古罗马人首创, 而是来自伊特鲁利亚。古罗马的服装文化在希腊服饰文化影响下, 同时融汇了古代东方服饰文化和伊特鲁利亚人特有的民族服饰文化。伊特鲁利亚人常常与古埃及抗衡, 其丘尼克服装样式受到古埃及的影响。丘尼克连身衣在古埃及已出现, 男女通用, 其长度和适体度随着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阶级而有所不同。丘尼克连身衣是人类文明早期常见的服装, 款式结构简单实用, 与现在女性的吊带裙很相似,一般用本白色亚麻布制成, 自胸而下较合体地包裹身体。
(2)古罗马时代:丘尼克主要作内衣, 是一种宽大的袋状贯头衣。一般用本白色毛织物做的,其结构单纯, 用两片毛织物, 留出伸头的领口和伸两臂的袖口, 在肩部和腋下缝合, 呈T字形,袖长及肘, 有长袖和无袖两种。男的丘尼克衣长及膝, 女的衣长及踝。一般腰部系带子, 用带子把衣服整理出自然而优美的衣褶。古罗马共和制末期, 丘尼克逐渐具备外衣的功能。到帝政时代, 丘尼克被重叠穿用, 套在外面的丘尼克完全具备外衣的特征。
(3)拜占庭时代:达尔玛提卡是由丘尼克演变而来的男女皆穿的长衫, 样式上已不同于罗马式时代。女子的达尔玛提卡袖口变宽, 胸部多余的量被裁掉, 渐渐显示身体的自然形; 男子的达尔玛提卡袖子则显著变窄, 向便于活动的方向发展, 这是从裁剪方法上使衣服合体的第一步, 也是向开始追求裁剪技法的中世纪服装迈进的先兆性举动, 它暗示着衣服脱离了古代, 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该时期的丘尼克仍主要做内衣用, 套头便装, 袖子变窄小, 衣身比原来加长到膝盖, 腰间系带, 下摆两侧有开衩, 衣服上增加了刺绣装饰。
(4)罗马式时代:罗马式时代的服装文化是南方型的罗马文化与北方型的日耳曼文化和由十字军带回的东方拜占庭文化的融合。其代表性服装为布里奥, 布里奥是从达尔玛提卡演变来的这个时代特有的外衣, 材料为轻薄的毛织物或丝绸, 平肩, V字领, 略收腰, 类似旗袍的形状, 袖口斜裁。虽在12世纪后半叶, 开始收腰身, 但只是从两侧收, 并非立体性构成, 仍属平面的直线型裁剪, 是立体裁剪法出现前的过渡。
(5)哥特式时代:随着欧洲城市的发展带来的统治阶级生活形态的变化, 罗马式时代的布里奥被逐渐被新式的外衣"科特"取代。科特是一种男女同形的筒形衣服, 女服收腰,强调曲线美, 袖子是宽松的连袖。男子的科特原是日耳曼人的丘尼克。到14世纪中, 出现了以丘尼克为原型的长袍科塔尔迪, 从腰到臀即整个胴体非常合体, 臀围往下的裙子上插入许多三角形布, 加大裙子的量, 这些不规则的三角形布拼接后, 形成了菱形的空隙, 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制衣中的省道, 改变了以往服装收腰中不太合体的横褶,使服装的裁剪方法从古代平面的两维空间构成的宽衣过渡到近代三维空间的窄衣基型。
(6)服装文化的发展规律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大致相同, 一种服装从形成到发展, 经过一定的时期, 最终总要产生变革, 正如丘尼克的发展过程。
文章内容为个人考研时期的笔记总结,仅供参考,如有需纠正补充的可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