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人间

2022-07-16 22:36 作者:Aestic  | 我要投稿

海德格尔说:“起点是虚无,终点是孤独。”如果一个人的起点是“爱”,那么终点是否会改变?

人老去后总会沉浸在回忆与梦境中,展现往日的点滴。审视自己的一生后,幸福与痛苦的印象深刻,而童年的生活对后来人生的影响尤其大。

有人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人生的基调在童年时期被定下。没有在“爱”中长大的人总是会感到孤独与惶恐。

周围的其他人是一个孩子童年的组成部分,家庭成员是重中之重,他们的爱会给予孩子正面的影响。《树上的男爵》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父亲大人,一位绅士在地上如何,他在树上也将一样。”柯希莫回答,又立即补充道:“如果他一向行为正派的话。”柯希莫父亲传统保守的性格与柯西莫向往自由、叛逆的性格产生矛盾。两人并不能相互理解。12岁的柯希莫上树一方面是自由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则更多是对原生家庭的抵触与逃避。一个冷漠的父亲足以摧毁一个孩子的童年。

生活环境亦是一个人童年的重要组成。它受制于时间、地点。《伊万的童年》中伊万活在俄国的战争年代,无父无母的他将仅存的孩子的依赖倾注于军人身上。烟火纷飞中的俄国铸成了他刚毅勇敢的性格,为其最终牺牲埋下伏笔。战争年代长大的人和和平年代长大的人必定是不同的。

另外,人对于故乡的情感亦是生活环境重要性的体现。就像老舍对北京,伍迪·艾伦对纽约一样,土地有着一种魅力,这是根植于文化的。在土地上生长的孩子仿佛是其开出的花朵——可能是干旱中的仙人掌花,也可能是沃土中的玫瑰,甚至是早早枯萎的不知名野花。西北黄土地上长大的人和江南水乡长大的人必定是不同的。

一个年代、一片土地如果能够给予一个人足够的爱,蓦然回首间,他会回忆起那个代表幸福的符号,会是《呼喊与细语》中的秋千;会是《野草莓》中的草莓。

然而已经成年的我们对抗虚无的最终方法是回忆,这何尝不是一种孤独呢?


在人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