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五代十国人物志 荆南—梁震

2023-06-22 20:49 作者:酒酿花生米儿  | 我要投稿

梁震

《新五代史·卷六十九·南平世家传》高季兴、高从诲篇

本期有关人物

梁震(863~?),初名霭,邛州依政(今四川邛州)人。五代时为荆南(后称南平)割据政权的头号智囊。

南平武信王高季兴(858年-929年),原名高季昌,字贻孙,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人,南平开国国君。

《新五代史•南平世家传》

:“高季兴,本名季昌,避后唐献祖庙讳,更名季兴。季兴少为汴州富人李让家僮。梁太祖初镇宣武,让以入赀得幸,养为子,易其姓名曰朱友让。”

《旧五代史•世袭列传》

:“梁太祖尝见季兴于仆隶中,其耳面稍异,命友让养之为子。梁太祖以季兴为牙将,渐能骑射。因冒姓朱氏,补制胜军使,迁毅勇指挥使。”。

高季兴因此显名,被封为迎銮毅勇功臣,朱温还钦赐他恢复高姓。后梁建国后,高季兴被任命为荆南节度使,坐镇江陵城(今湖北省荆州市)。

《新五代史》中有关梁震片段:

荆南节度十州。当唐之末。为诸道所侵,季兴始至,江陵一城而已,兵火之后,井邑洞零。

季兴招缉綏抚,人士归之,乃以倪可福、鮑唐为将帅,粱震、司空熏、王保义等为宾客。

太祖崩,季兴见梁日以衰弱,乃谋阻兵自固,治城隍,设楼檐。

以兵攻归、峡,为蜀将王宗寿所致。又发兵声言助梁击晋,以侵襄州,为孔勍所败,乃绝贡赋累年。

百废待兴的荆南之地↑

荆南管辖十个州,在唐代末年,被各道侵占,高季兴初到时,只有江陵一个城罢了,经历战火之后,城邑凋零。 高季兴招来安抚,人们都回来了,于是任命倪可福、鲍唐为将帅,梁震、司空熏、王保义等人为宾客。 梁太祖驾崩,高季兴见梁日益衰弱,于是计划依靠军队巩固自己,修治城壕,设置望楼。 率兵攻打归、峡二州,被蜀将王宗寿打败。又出兵声称协助梁攻晋,以侵占襄州,被孔勃打败,于是断绝进贡多年。

梁亡,唐庄宗入洛,下诏慰谕季兴,司空薰等皆劝季兴入朝京师,梁震以为不可曰:"梁、唐世为仇敌,夹 血战垂二十年,今主上新灭梁,而大王梁室故臣,握强兵,居重镇,以身入朝,行为虏尔。"

梁灭亡,唐庄宗进入洛阳,下诏安慰开导高季兴,司空熏等人都劝高季兴到京师朝拜,梁震认为不行,说:“梁、唐是世代仇敌,在黄河两岸血战近二十年,如今皇上刚消灭粱,而大王你是梁朝旧臣,手握强兵,身居重镇,亲自入朝,就将要作俘虏了。”

季兴不听,留其二子,以骑士三百为卫,朝于洛阳。

高季兴不采纳,留下他的两个儿子,率骑士三百人作护卫,到洛阳朝见。

故事来到梁震高光时刻、面对是否进京见唐王,梁震的分析从高季兴作为后唐宿敌朱温手下的一名旧将(其实含沙射影,你曾是朱温的干孙子),李存勖会恨屋及乌,对你痛下杀手的,所以不要去洛阳以身涉险来进谏。

结果呢,高季兴没有听从梁震的劝告,执意前往洛阳。

庄宗果欲留之,郭崇韬谏曰:"唐新灭梁得天下,方以大信示人,今四方诸侯相继入贡,不过遣子弟将吏,而季兴以身述职,为诸侯率,宜加恩礼,以讽动来者。而反縻之,示天下以不广,且绝四方内向之意,不可。"

庄宗乃止,厚礼而遣之。庄宗尝问季兴曰:"吾已灭梁,欲征吴、蜀,何者为先?"季兴曰:"宜先蜀,臣请以本道兵先进。"庄宗大悦,以手拊其背,季兴因命 绣其手迹于衣,归以为荣耀。

唐庄宗果然想扣留他,郭崇韬谏阻说:“唐刚消灭梁得到天下,正以大的信义昭示于人,如今四方诸侯相继进贡,不过派遣子弟和文武官员前来,而高季兴亲自前来述职,做为诸侯的表率,应当加以恩赏礼遇,来劝告打动归附的人。如果反而拘囚他,就会让天下人觉得我们心胸狭窄,而且会断绝四面八方归附我们的意愿,不行。”唐庄宗就作罢。

季兴已去,庄宗心悔遣之,密诏襄州刘训图之。季兴行至襄州,心动,夜斩关而出。已去,而诏书夜至。

高季兴离去后,唐庄宗心中后悔让他回去了,下密诏要襄州刘训算计他。高季兴到达襄州,心里害怕,晚上夺关而出。已经离去,而密诏晚上就送到。

季兴归而谓梁震曰:"不听子言,几不免。"因曰:"吾行有二失;来朝一失,放还一失。且主上百战以取河南,对功臣夸手抄《春秋》;又曰:'我于手指上得天下。'其自矜伐如此。而荒于游畋,政事多废,吾可无虑矣。"

《新五代史》所有片段大致如上,接下来的补充一些。

高季兴回到江陵城中彻夜难眠,一想到差点被唐王李存勖整死,就愤懑不已,于是决定不向后唐称臣,并命令梁震修国书一封发往洛阳,明言荆南要与后唐隔长江为界。

这回以司空薰为首的荆南众臣又都觉得高季兴说的在理,支持荆南与后唐断绝往来,这回又是梁震一个人独自反对,梁震对高季兴说,

大王如果执意这样做,必定会引来后唐大军的征伐。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高季兴忘了上次自己没有听梁震的话差点没回来的事情,还是选择相信司空薰等人的话,下令与后唐断交,典型的好了伤疤忘了疼。

果不其然,这封国书递交到李存勖手里后,李存勖大怒,下令后唐大军开拔荆南。 旬日之内,后唐大军兵临江陵城下,此时高季兴正打算率军出城与后唐军开战时,神情严肃的梁震来到了高季兴的面前,第三次对他进行孤独地劝谏。

梁震说:“为大王计得,莫若致书于主帅,且以牛酒为献,然后上表自劾,如此则庶几可保矣。不然,则非仆之所知也。”

(《十国春秋•荆南卷•梁震传》)

“不然,则非仆之所知也”,

这句话看似平淡,实则暗藏讥锋,梁震如此聪敏之人,怎会不知,而且梁震自诩“前进士”,往日高傲无比,此时却自称“仆”,况且这“仆”字,对于高季兴来说是生平最刺耳的字眼。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反常之语,让高季兴振聋发聩,凝望着神情严肃的梁震,高季兴终于回想起了梁震之前对自己两次孤独的劝谏,全都言中。 思虑过后,高季兴这回终于放弃了自己的坚持,采纳了梁震的谏言,一切按照梁震说的去办。 一切又如梁震所料,高季兴低声下气地犒劳后唐军队后,后唐军果然没有攻打江陵城。 然后高季兴上表自劾,又上贡了些财物,李存勖在洛阳看到高季兴跪舔臣服自己的表章时,乐开了花,当即就下令后唐军班师回朝了。 第二年,李存勖还特意诏封高季兴为南平王,兼职尚书令,十国中的南平国因此得名,高季兴至此闻名天下。 梁震三次孤独的劝谏,无一不中,让高季兴终于认识到梁震之谋远在司空薰等人之上。 从此高季兴对梁震毕恭毕敬,不敢直接称呼他的名讳,而是尊称梁震为“前辈”,意与梁震自称的“前进士”相对应。

话说高从诲继承了父亲高季兴的王位,成为了二代南平王。 梁震认为他生于富贵,担心彼此之间不能互相理解,于是请求隐居监利(今湖北监利县),自称荆台隐士,这是从大隐回归小隐,去往山水田园了。 但尽管如此,他的生活待遇却不同于那些小隐之人。 首先,高从诲专门为他造了华丽的荆台道院,吩咐下人为他准备一切高规格的吃穿用度; 其次,高从诲还常常去看望他,以致于地方官员对梁震隐居之所周围田地都是重点关注; 再次,高从诲,对于梁震一年四季的赏赐也非常丰厚,逢年过节还额外增加赏赐的额度;

唯其如此,梁震才可能过上逍遥若仙般的隐居生活,梁震也终老于那华丽的荆台道院中。 在文章的最后,留下一篇梁震的诗词

荆台道院(唐•梁震)

桑田一变赋归来,

爵禄焉能浼我哉。

黄犊依然花竹外,

清风万古凛荆台。

公元929年,高季兴病故,他在位22年,梁震也平安辅佐了他22年

五代十国人物志 荆南—梁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