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笔记(8)
依靠纯个人理解写的笔记,不具有参考价值。

74. 活动就其超越界限这一点来说是观念的。
要解决的矛盾是:界限应归于观念活动之内,就意谓着界限应归于界限的彼岸。
界限不应当被观念的自我消除,归于观念活动的界线之内,而是不应当消除的,界限应作为界限、即原封不动地接纳到观念活动里来。
现在,之前是纯粹观念的自我首先就把自身分离成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而且仿佛是分裂了。
现在留下来的是介乎废弃和创造之间的中间状态,即规定活动。我应加以规定的东西,必定不依赖于我而独立地存在。而在我规定它时它就成了依赖于我的东西。此外,当我规定一个未被规定的东西时,我就把它作为未被规定的东西废弃了,而把它作为已被规定的东西创造了出来。因此,观念的活动必可规定界限。
由此产生的两个问题:界限由观念的活动来规定,这究竟意谓着什么。
75.现在在意识中只有从界限里留下一种绝对被动性的痕迹以外。这是在感觉里自我没有意识到这种感觉的活动的必然结果。同一般的有限制状态一样,一般的被动性也是不可设想的。任何被动性都是特定的被动性。(个人认为的谢林哲学中一般和特殊的辩证关系:任何具体的事物都不是一般的而是特殊的,一般性通过特殊性才能存在)
因此,假使被动性能得到规定,界限也就会得到规定。那种单纯的被动性就是感觉的单纯质料,纯粹被感觉的东西。如果自我能给被动性提供一定的范围,被动性就会得到规定。于是自我只有在这一范围内才会是被动的,在这一范围之外是主动的。因此,那种进行规定的行动就会是一种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的质料也就是原始的被动性。
由此产生第二个问题:这种创造活动本身何以能思议。
76.自我如果不是能动的,它就不能创造什么范围;但是,自我若不创造一种范围,恰好使自身得到限定,也就正象不能创造一种有限制状态的范围一样,不能创造这种范围。(什么车轱辘话?我猜这里的意思是,这种状态实际上也需要作为一种范围而被自我所创造)
因为自我是限定者,所以它就是能动的,但就其是有限制状态的限定者来说,它本身就成为被限定者了。因此,那种创造行动就是主动性和被动性的绝对结合。自我在这一行动内是被动的,因为自我不先以有限制状态为前提,就不能规定有限制状态。而另一方面,仅就自我力图规定有限制状态来说,就连(观念的)自我也在这里受到了限定。
在意识的前一阶段里,自我对它自身只是被感觉的东西,而不是进行感觉的东西,在现在的行动里,它对其自身则成了进行感觉的东西。但它是使自己成了主动的(进行感觉的)对象,因为它只是在它进行的限定活动中得到了限定。因此,(观念的)自我是作为在其主动性内受到限定的自我使自身成为对象的。
77.谢林锐评经验主义:经验论可以毫不费力地解释印象作用,因为经验论完全忽视了自我为了作为自我而受到限定(即为了成为进行感觉的),必须首先是能动的。再者,就自我已受到限定而论,它在这里也是能动的,而且,只要感觉和意识相联系,我们在感觉内所思考的也正是活动(主动)和忍受(被动)的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