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保研,转专业,我去LSE读商科!

“
BG和申请结果:
BG:
主修:德语;辅修:传播学
绩点:89.4/100
托福:106
GRE:325+3.5
相关课程:营销导论,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原理,财务管理,货币金融学,公司金融学
三段实习:2020.6-2020.9 公关实习(大二暑假)、2020.12-2021.3行研实习(大三寒假)、2021.4-2021.11 风险投资实习(大三下学期)
三段科研:数字经济PRP(有论文),2段语言学科研
学生活动:校团委文体中心主任,晨曦志愿服务协会队长
交换经历:无
竞赛经历:无
Offer情况:
LSE Global MSc in Management
Cornell M.P.S Management
HKUST MSc in Finance
关于BG
//成绩
想跟大家强调一点就是不论你是想要保研还是出国,成绩都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英国G5基本要求在86以上。有的同学会问本科专业压分怎么应对,其实德语系也是个很压分的专业,但我大一大二都在91+,大三因为在学期中要搞实习和学生活动所以没有很好的稳住绩点。所以我想说,事在人为,不要太在意“压分”这件事。因为毕竟再压分都有人90+,那为什么不能是你呢。而且我觉得为了刷绩点去选水课也不太有意义,现在水课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得高分,把本来应该做的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小语种的学习我觉得大家要在大一大二稳扎稳打,可以利用寒暑假提前自学减轻学期中间的压力,同时学期内做好积累和整理,不要想着期末临时抱佛脚。
// 托福/雅思/GRE/GMAT
我的两个成绩都是刚刚过线的水平,不是很高,GRE是大三考了一次,然后托福是大四上才考的,有点仓促。建议大家尽量大二大三就把这两个搞定,可以先考GRE/GMAT再考托福/雅思。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尽量冲一冲330+、110+,如果精力有限那么325+、105+也是可以的,因为语言成绩对学校来说其实更多的是个门槛,虽然越高越好,但是如果你过了基本线,那么语言成绩至少不会成为你的短板和被reject的原因。至于是选GRE还是GMAT,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确定只申商科那就考GMAT吧,因为我申请的时候碰到一两个项目是只看GMAT不看GRE。世毕盟也会提供一些考G、雅思、托福的免费网课,我觉得在备考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选课
有的同学可能大三才开始认真选商科的课,不要焦虑,其实完全来得及,我就是大三正式确定转商科的(有点晚)。如果无法辅修商科的同学可以按着商科辅修的培养计划进行系统的选课。另外建议大家利用好校外付费课程,培养一些针对特定行业的笔面试技能,比如咨询case、估值建模、三张表配平,我是上过鲤鱼课的行研课程和CareerBuddy的case、估值课程,大家可以再多咨询一些学长学姐,对比一下。
//科研
我个人商科相关的科研只有一段,之前也没有申过暑研,这方面没法给大家太多建议。但我认为对于管理硕来说科研其实是个锦上添花的事情,如果有精力那就做一两段质量高的,最简单的渠道就是学校的科研项目,比如交大PRP,或者世毕盟也会教大家如何申暑研,大家都可以尝试一下。
//交换
这个我认为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建议大家在大一大二申一下交换项目。交大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全球交大”公众号,会有学校发起的交换项目。
//竞赛
这个sadly我也没有,对于现在大一大二还在找实习的学弟学妹,我墙裂建议大家去参加几个竞赛项目试试水,像贝恩杯之类的竞赛大家在网上搜就可以看到时间表和很多经验分享。参加竞赛一方面是能认识很多商科的同学,另一方面是你能丰富相关的技能比如行研、画PPT等,你的这些结果产出也能附到简历上增加你找到实习的机会。
商科实习
第一份实习怎么找:利用好校友资源,找学长学姐内推,大家一定要大胆进行networking,我的第一份公关的实习就是找一个学姐内推的,这个学姐也是我一个朋友推给我的,我想说的就是学长学姐很理解大家找实习的困难,所以能帮都会帮的;第二可以让爸妈利用熟人关系找一找,重要的是这段经历,第一份实习可以不必太强求bigname;第三就是大二下学期校园大使(德勤、安永、普华永道、毕马威),校园大使一般都是有内部实习机会的,还有就是每年寒假的四大审计,门槛不是很高,大家可以作为第一份实习尝试一下。建议大家大一暑假、大二寒假可以开始找了,因为如大家所见,商科真的hin卷。世毕盟的老师也会定期为大家整理jd,大家可以需要的时候去要一份然后进行海投。
找什么样的实习:重点在于能找到什么样的实习,建议大家采用海投战略,而且不要一开始给自己的career path有很多预设和框架,比如我一定要做咨询、行研等等,还是以“能找到的实习”为前提,慢慢摸索之后的职业路径。管理项目其实对于实习的方向是很包容的,比如mkt、互联网产品、咨询、战略、行研、投行都可以。
那么对于bigname的问题我想说大家如果能找到bigname的实习最好,但是最重要的是实习里做了什么,比如我的三段实习其实在出国申请里都不算bigname,因为我周围有很多同学在MBB或者四大做过多段实习,但是因为这三段实习中我的参与度都很高,有自己的ownership,所以在CV和PS里我就有的可写。所以大家不要有太大压力,不管找到什么样的实习都fully engaged、有自己的收获才是最重要的。
商科出国
//难度分析:
文科生申请管理/MPP/MPA的难度确实比申金融要低,因为申金融会面临直接与金融本的同学compete,但是如果在你选课充足、实习也比较solid的情况下,我觉得大家其实都可以试一试,我的上一届英语系学姐就拿到了LSE金融的offer,如果学校不限制申请数量的话可以都投一下。
我大致列了一下管理类项目。除了各别项目(比如yale、哥大、lbs)bar很高(但lbs这两年在扩招)、要求申请者全方位的优秀,其他项目的录取难度真的depends on你与这个项目风格的匹配度或者admission committee的偏好。所以建议大家在保证自己绩点、GRE/GMAT、托福/雅思不给自己拖后腿的情况下在文书里深入挖掘自己的闪光点,找到你最与众不同的地方,说不定就是招生官看重的。

有同学比较关心管理学课程是否水,这个我觉得可以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课程,二是整体的exposure。课程安排大家可以在学校官网查到,我在申请的时候确实有遇到一些项目的课程安排包括了大量领导力、公司文化等看起来有点水的课,但是大部分管理项目其实覆盖面很广,包括金融、管理、市场营销的重点课程,而且通过选修也可以补足你想重点提升的部分,比如量化啊、估值建模啊等等。
二是整体的exposure,我个人认为学校的exposure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比如在lse的管理和港科的金融offer中我最后选择了lse,因为lse的申请者更优秀,校友资源、留学体验、地理位置更好。我在选校时也咨询了实习公司大老板,她跟我说在招人的时候学校title、个人能力比专业更重要,比如我虽然是德语生,但是她们在筛简历的时候更看重我的学校背景和过往实习经历。
出国申请的项目偏好:英国g5偏好高绩点,lbs比较看重实习;美国更看学生的综合实力;除此之外尽量挖掘个人特点,能够作为申请的storyline,to make yourself stand out。
出国申请与国内保研很不同的一点就是对personal statement的重视程度,国内保研你的各种硬件条件(学校title、专业、成绩、实习、交换)基本就确定了你的结果,但国外对PS是很重视的,所以申请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打磨,好的ps能拯救一些硬件条件的不足。这里要特别感谢一下我在世毕盟的mentor,能力超强的yale学姐,她每次都很耐心很有条理的帮我梳理storyline,和我一起讨论分析,把我不太能看的初稿改成一篇逻辑清晰、连贯流畅、语言简练的PS。
申请建议:尽量在大二就开始考语言,早考、多考几次语言成绩。同时建议大家大三暑假就把选校确定下来。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特别认真负责,经验很丰富,在我签约世毕盟之后就一直和我保持密切联系,跟进我的实习、科研、学业等情况,并提供建议和帮助。在我大三考完期末之后我的培训师就把申请季的timeline发给了我,如选校、WES、要推荐信、写文书等等,而且在我选校阶段也基于往届申请经验和我个人背景提供了很多建议。我是10月份考完托福才开始写的PS,但是那个时候已经有同学开始投递了,真的有亿些些焦虑,所以建议大家在暑假或者9月份就开始写PS。关于选校和项目的一些信息给大家推荐两个微博博主,Real佩姐和崔钟博汶Cook,可以看到往届的一些offer waitlist reject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