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提醒,热点不用背
后天我们就要开始上热点课了,一方面,我担心同学们会错误地使用凯程的热点讲义;另一方面,我想就热点讲义的出题特点再跟大家详细介绍下。最后回答一下同学们近期关于热点课的问题,再给大家几句叮嘱。
凯程热点讲义(《教育热点精编》)
开课前的两个叮嘱
第一个叮嘱:请不要背热点讲义的内容。
如果用国家的重要政策文件出选择题,哪怕背了,考点也会很细,上了考场依然记不住,做题可能要靠常识性去推理。 如果考大题,材料中就会呈现政策文件的内容,你只需要联系所学知识点来解读材料就可以。
如果大家还是非要背点什么才能安心,我们可以直接看热点讲义的参考文件部分。
这部分内容是我自己一点一点整理的,我给大家罗列了政策文件需要记住的关键词句,总量也不是很大,能记住这些内容,给我们的阐述提供一些填充就可以了。
凯程热点讲义(《教育热点精编》)
第二个叮嘱:请一定要听思路。
现在的考试,会把很多政策文件或热点案例放在材料中,使我们的材料可以联动知识点,它考察的其实是学生快速提取知识、迁移知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我们只有在课堂上听一听出题思路、如何体现真题特点,以及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做题、如何把真题课中学到的六脉神剑、降龙十八掌等等再应用一次,我们的思路才会慢慢打开。 而且,一旦听明白了思路、再联动知识点,我们就可以做题了。关键在于一定要读懂材料在说什么,所以听思路无比重要。
如何学习热点讲义?
学习热点讲义,我们得先从真题说起。因为热点讲义与模拟卷都是匹配着真题的难度来设置的。
前面已经无数次跟大家说过,对于学硕以及今年的专硕统考学生来讲,311真题是宝贵的题源,我们一定要学习。整个真题班,我把这部分真题的内容都很夯实地讲给了大家。 我随机挑了一道311真题,来自2013年的311真题卷,共有三问。这则材料不算长,带半古文性质,但是读起来也是能读得懂的。
凯程311统考真题课
第一问:从教育的社会功能角度,分析下列材料中观点的合理性。
这就是真题的特点。这则材料要求用社会功能来解释,不能评判观点的对错,只能说其合理性。 在真题课上我曾详细讲过两个要点,一是我们得从社会功能自身的含义出发去解释,说明教育确实具有社会功能。二是我们得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们确实很呼吁为促进社会进步而学习。 我们上课时特别强调过,回答时代背景非常重要,我在这里再次敲黑板:我们有好几道真题在答案中都体现了背景的重要性,答一条背景就是一个采分点。这一点希望大家不要忽略。
第二问:根据相关理论,分析下列材料中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学到今天,谁还能不知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呢?我们只需要看这两个理论当中,哪一个理论更切合材料,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就可以了。
第三问:联系学校德育实际,阐述下列材料中观点的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也就是通过材料启发我们,我们国家当下的德育应该怎么做,也就是措施。而在措施题上,我们给大家提供过范本,关键在于记维度,记维度比记具体知识要重要得多,我们可以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途径出发。 这三个问题,充分体现了跨章节的特点。第一问联系社会功能,第二问联系教育目的,第三问联系德育。前两问体现利用理论解读材料,第三问就必然要体现实践性。 这么一讲,大家或许就能找到做真题的感觉了。我从热点讲义中挑选了几道题,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热点怎么出题?
我们以人工智能与教育信息化为例,来看看这一热点如何与知识联动。 我们都知道,今年chatgpt是一个非常火爆的话题。关于这一热点,我们在模拟卷中出了题,在热点讲义里也出了题,但是我们保证这是不同的材料,让大家可以得到不同的练习。
从教育学原理出发
凯程热点讲义(《教育热点精编》)
请大家注意:一旦题干中要求我们“依据材料”、“结合材料”,我们就必须要结合材料来答题,答案绝对不能是五花八门、过度开放的,必须要从材料中体现,否则脱离材料泛泛而答是抓不住要点的。
第一问:结合教育目的理论,谈谈人工智能对教育的要求。
此处联动的是教育目的。
第二问:结合材料,分析人工智能给老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此处联动的是教师的发展。
第三问:结合材料,在信息和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需要提升哪些专业素养。
此处联动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四问:面对信息化的发展,学生需要哪些新型的学习方式?
我们可以联动学生的新型学习方式。
第五问: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要求,请利用新型评价方法对我国教育评价建言献策。
此处需要联系教育评价改革的问题。
第六问:结合材料说明教学资源的变化对教师课堂教学变化的影响。
此处既考了教学资源,也是在考课堂教学。 这道题的考察联系到了各章节的知识当中,一口气呈现出6道题,其中有理论化的分析材料的问题,也有措施的问题。
我们的热点讲义,想让大家从学习者的身份转变为出题人的身份,从出题的角度去思考还能联系哪些已学知识点来出题。如果能有这样的学习思路,成效一定会大大提升。
我们做题时,不仅仅是在做这道题本身,还要思考这则材料还能怎么出题,想得越多,越能知晓出题人的意图。上了考场看到试题,就能估摸出出题人的意图,答题才能侃侃而谈。
从教育心理学出发
人工智能这一话题不单单可以在教原上出题,假如把人工智能与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心理学相联系,我们也可以出不同的题。
凯程热点讲义(《教育热点精编》)
第一问: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中也会出现像这样纯粹解释材料的题,并不是一定会跟心理学相联系,我们得看题目具体的问法。
第二问:从学习策略的角度评析chatgpt进行论文写作的弊端。
只写弊端,就是在限定答题的方向,但联系的知识点却是学习策略,这和真题的出题方法是非常相近的。
第三点:从学习理论出发,分析信息时代如何避免碎片化获取信息。
此处联动了学习理论的相关知识。
第四问:“以人工智能之我见”为主题,拟定一堂主题讨论课。主要列出三个讨论的问题和本次讨论课的教学目标。
此处联系了“如何教学”这样的实践性的方向。
从教育研究方法出发
如果人工智能与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研究方法相联系,也可能出现在311的考试中。
凯程热点讲义(《教育热点精编》)
我们可以把chagpt的问世过程作为材料,来考察大家:请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合适的选题;或要求我们回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文献综述的撰写;或围绕该主题构思问卷的3个维度,并下分3个一级指标,需要我们构思问卷的整体结构;正式调查后可以做哪些统计分析。
请大家注意,在教研的考试中,选择题必然有1-2个量化分析题,而最后的材料分析题也必然会有一问与量化分析相联系。我们保证凯程出过的所有教研题都含有量化分析,尽量靠近真题的出题方向。
虽然大家觉得这类题难,但只要我们上手做,练着练着,我们的思路就打开了。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硬着头皮开始去做去练,慢慢就能感受到统考的出题特点,做起题自然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希望大家在听课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学习思路上,听懂了思路,做题自然而然就有了方法。
回答两个问题
凯程的模拟卷可以和
热点讲义联系到一起学习吗
大家能有这个意识简直太棒了。模拟卷和热点讲义都是仿照着真题出题的,都是要突出今年考试中有可能出现的热点主题。 不同的是,模拟卷以材料为轴心,题干中的2-3问体现了跨章节联系知识的特点。 而热点讲义以热点主题为中心,所有能联系的相关知识点都要指向如何解答题目中的热点主题。
但不论是哪种方向,目的都在于帮助同学们了解真题的基本趋向。
在模拟卷和热点讲义中,只有少量的题我们做了重合性的讲解,其他的题都是不一样的,争取让同学们见识更多不同的题,引领大家的做题方向。 哪怕在同一个“人工智能”主题上,见识了不同材料,又看到了不同材料联系的不同知识,我们学习的思路才更能打开,学习的感受会更深,体验会更强。
做题不在于做得多,在做完了真题的情况下,只要能完全理解并掌握模拟卷和热点讲义就可以了。
模拟卷里会不会有考过的真题?
真题真的很重要,但我们在9、10月时已经把真题掘地三尺地讲了一遍,所以在11、12月份的时候,我觉得一直跟着凯程的学生是特别需要做新题的。
如果模拟卷中有真题再现,难免会有偷工减料、充数的嫌疑,凯程也具备开发类似真题的新题的能力。
所以,我们在模拟卷和热点讲义中没有把以往考过的真题拿来再用。
如果你已经踏踏实实做过了真题,现在就可以做新题了,因为新题预示着今年出新题的方向,毕竟考试不可能再原封不动地考往年的真题。 如果你还没有做过真题,你需要自己进行一个抉择:要么去做真题,要么直接进入模拟卷和热点讲义的学习中,去看新题。
如果时间允许,二者兼得当然更好,但时间不允许的话,选一个就可以了。
如果是我来选,我可能会学习热点讲义和模拟卷,因为出过的真题再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得去看新题,去看今年特别火爆的教育话题,他们才是有可能出现在今年考卷上的题。 只要热点讲义在你们心目中是可以堪比真题的,那么你就已经得到了类似真题的训练,希望同学们在听热点课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打开做题的思维。 为了让做题的效果更好,我也想在每道题做完之后问问大家认为还可以联动哪些知识点来出题,所以我们把热点课改为了直播课程,我和山海老师会以直播的方式讲给大家,这样也可以不断为大家答疑。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把自己训练得随心所欲不逾矩地去做题。 今天就先和大家说到这里,我们热点课再见。
统考热点冲刺课安排
非统考热点冲刺课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