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时代:西安博物院中国外销银器特展
2019年9月30日,在西安博物院一层的临时展厅,以“白银时代”为主题的中国外销银器特展拉开帷幕。这些外销银器是旧中国开拓海外贸易的见证,也是近代丰富多彩生活的纪念,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载体——
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中国外销银器的展览。从2016年9月30日开始,先后在长沙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大同市博物馆、哈密市博物馆等地举行,经过三年巡展,终于来到西安。
在中国银器的发展史上,外销银器一直不为人知,散落于西方国家中,被误认为西方银器。1975年,中美贸易博物馆创始人克罗斯比·福布斯的《中国外销银器》出版,才让大家知道这些精美的银器来自中国。
10月5日下午,我前往西安博物院,专门参观这个展览。这里总计展出105件(套)晚清至民国时期的银器,分为“海外华品”“艺脉千年”“意趣相融”三个部分,均为中国外销银器史上成熟时期的重要产物。
1、海外华品
中国外销银器是采用中国传统银器制作工艺,以西式器形为主,中式纹饰为辅,主要用于出口海外的银制器具。自18世纪海洋贸易时期,这些银器销往西方国家,数量庞大,种类丰富。
这里的银器既有马克杯、纪念杯、花瓶、花插等陈设器,也有茶具、餐具、酒具、咖啡具等实用器,以及镜子、粉盒、胭脂盒等妇女的贴身用品。许多银器上都刻有主人名字的缩写、徽章或者纪念性铭文。
纪念杯
马克杯
黄油碟
2、艺脉千年
中国制作银器的历史悠久,夏商时期便出现了银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普遍。在此后的数千年里,因为银器的材质稀少和色泽柔美,所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银器制作工艺也不断提升,成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门类。
晚清外销的银器运用锤揲、錾刻、贴焊、镂空、累丝、鎏金、银胎珐琅、模压、镶嵌等传统工艺,使得器物造型和纹饰极具立体感,乃中国金银工艺的巅峰之作。
鱼子地竹纹茶具托盘
镀金嵌料珠双龙纹香炉
珐琅花鸟纹银碗
镂空竹叶纹套玻璃银碗
3、意趣相融
18世纪后期至1840年之前,受到“一口通商”政策的限制,外销银器主要集中在广州,均按照西方人的审美设计;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国门,随着开埠口岸的不断增加,外销银器的产地不断扩大,并且开始融入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
这里的银器展示了“西式器形”与“中式纹饰”的完美融合,可以看到梅兰竹菊、龙凤花鸟、戏曲故事、人物风景等众多中国元素。不仅满足西方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也传播了古老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镂空云龙纹银碗
百鸟闹竹林球形茶壶
水溅花鸟纹带架烧水壶
镂空梅树花插
近年来,在西方国家之中,中国近代外销银器已经引起收藏家、学者和博物馆的重视,被评价为中国传统银器手工艺的最高峰。但是,外销银器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