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陕西高陵出土的东汉建和三年朱书陶瓶

2021-10-12 10:59 作者:考古快递  | 我要投稿

陕西高陵出土的东汉建和三年朱书陶瓶

选自《文物》 2009年12期 刘卫鹏(咸阳市考古研究所)

2005年东汉建和三年朱书陶瓶出土于陕西省高陵县后被咸阳市渭城区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征集。陶瓶青灰色侈口平沿方唇溜肩稍折斜直腹平底。口径7.4、底径8.3、最大径11.5、高24.1厘米(图一)。陶瓶的腹部和肩部上面朱书有大量镇墓文字并画有道符(图二~四)。现将陶瓶上的朱书文字录文如下。

一 陶瓶录文

1.肩部文字

在陶瓶腹部镇墓文字起始的对应位置即年号一行对应的肩部上面围绕颈部朱书“(压)墓”二字(图四、五)。

2.腹部的符文

陶瓶腹部朱书镇墓文并画有道符一个。具体布局为先画一个道符左右占3排文字的空间上下占4个文字的距离大体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图六)。上部为“非”字上下不出头的形状中部为“尸”字形状下部由3个“日”字和两个“尸”字组合而成。符下书有3行解说文字(或为咒语)基本同符等宽、等高每行四字共12字为“天符地节」转咎移央」更至他乡”。

符的左侧朱书镇墓文10行每行8~12字不等大多保存完整(图六)。录文、句读如下:

建和三年□月□子

朔十一日天□神师□冢

阴阳为天解仇为人除央

为民除害主佐阴阳;四时

五行罚敬不。臣受主

天之教主案民间□□

定立五石之精生人当前

死人当却;生人入□死人出乡。

故作千佰(百)台(台)以□生人。死

□□□□。如律令。

在这10行镇墓文(简称“大字”)的行距之间还朱书有更小的文字(下文简称“小字”)小字主要保存在第5~8行镇墓文之间有的大字叠压在小字之上。其中第2~3行的最上面保留一字似为“建”字。第5~6行镇墓文之间有“生人有里死人有乡死人”十字第6~7行镇墓文之间的上部保留有“生人”二字第7~8行镇墓文之间的上部保留有“死人”二字第8行镇墓文的顶部保留一“得”字。

二 文字考释

1.建和三年□月□子朔十一日

“建和”是东汉桓帝年号建和三年为公元149年。查陈垣《二十史朔闰表》建和三年以“子”为干支的只有正月为庚子朔正月十一。日为庚戌。所以本瓶所记完整年月应为建和三年正月庚子朔十一日。

2.天□神师□冢阴阳为天解仇为人除央为民除害主佐阴阳

“天□神师”应为“天帝神师”。洛阳李屯元嘉二年(152年)朱书陶瓶上有“七神定冢阴阳”的语句[1]故“□冢阴阳”当为“定冢阴阳”。“定冢阴阳”是天帝神师或天帝使者的重要职能之一。张氏镇墓文云:“天帝使者黄神越章为天解仇为地除央主为张氏家镇厉害宅襄四方诸凶央。”[2]本文的“为天解仇”与之相符但“为人除央”与张氏瓶的“为地除央”稍有差异。央通“殃”。据《太平经》记载由于“四远冤结实闭不通”所以“天地所欲言人君不得知之大咎在此不三并力聪明绝邪气结不理。上为皇天大仇下为地大咎为帝王大忧灾纷纷不解为民大害为凡物大疾病”[3]。天师主要是负责解除这些殃咎。

3.四时五行罚敬不

道教中奉四时五行为神(吏)能够除去灾

祸和罪过还可驱鬼。《太平经》卷七十一《真道九首得失文诀第一百七》云:“四时五行神吏为人使名为具道可降诸邪也。”山西临猗延熹九年(166年)镇墓文云:“四时五行可除咎去央富贵毋极。”[4]河南洛阳永寿二年(156年)镇墓瓶陶文言:“迫四时五行追逐天下捕取五厉。”[5]

"不殚"当为"不吉祥"。张氏镇墓文中有"奉胜神药,主辟不详,百祸皆自消亡"之语。另外,熹平四年(175年)胥氏镇墓文云∶"后葬之殚,勿令伐作。""61

4.臣受主天之教,主案民间□□

据文献记载,东汉时道教已被称为"教"。其首领或称为"天君"PI。东汉刘伯平镇墓文中已出现"有天帝教,如律令"的语句回1,"天帝教"这种称谓说明,在太平道和五斗米教产生之前的几十年,天帝教的信徒们不是以"道",而是以"教"来称呼自己的宗教】。

5.定立五石之精

"五石"指曾青、丹沙(砂)、磐石、慈(磁)石、雄黄五种矿石,呈现五种颜色,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以及木、火、金、水、土五行,压镇墓冢东南西北中五方1】。西安初平四年(193年)王氏朱书陶瓶载∶"和以五石之精,安冢墓,利子孙。""I咸阳永平三年(60年)朱书陶瓶云∶"建立大镇,慈、磐、雄黄、曾青、丹沙,五石会精。"12西安东汉晚期M22朱书陶瓶记有"持曾青、雄黄、丹沙、磐石、慈石五石;五谷"的文字。

东汉墓葬中经常可以发现镇墓陶瓶中装有五石。例如咸阳水平三年陶瓶中装有雄黄一块、曾青十余粒。洛阳永寿二年朱书陶瓶内发现绿豆大小的药丸,当为曾青。潼关吊桥杨氏家族 M2出土朱书陶瓶5个,瓶内均装有雄黄41。西安初平朱书陶瓶内装有白色石块,可能是磐石。

6.生人当前,死人当却;生人人□,死人出乡。故作千佰(百)毫(台)以□生人。死□□□。

镇墓文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隔断生人和死人的联系,二者不相往来。西安熹平元年(172 年)镇墓文云∶"生人上就阳,死人下归阴;生人上就高台,死人深自藏。生死各自异路。"I31另外,山西忻州熹平二年(173年)镇墓文载∶"生人筑高台,死人归,深自埋。"161

7.天符地节

为陶瓶腹部朱书文字。"天符地节"当是负责天、地的两位神灵。《太平经》、《黄帝内经》中都有"天符"的记载I7】。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方汉代的道教铜印,上阴文篆刻"天符地节之印。

8.(压)墓

陶瓶肩部书有"压墓"二字,表明了陶瓶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压镇冢墓。河南灵宝张湾汉墓M5出土5件陶瓶1,陶瓶的形制、大小基本相同,上皆有朱书文字,除了一件陶瓶字迹模糊不清外,其他4件陶瓶的文字大体相同,皆有"天帝使者谨为杨氏之家镇,,安隐(稳)冢墓"的语句。这些朱书陶瓶当时被称为"神瓶",在西安初平四年陶瓶文中,就有"故以神瓶震郭门"之辞21。陶瓶压镇墓冢不但在墓室内使用,有的陶瓶直接就放在墓室正上方的封土下。例如潼关吊桥杨氏M2出土的5个朱书陶瓶,均位于前室券顶上封土内回1'。又如咸阳文林小区东汉晚期M110,在墓室正上方的北、南二角各发现一个陶瓶,其中北部瓶内发现鸡蛋壳1件,南部瓶内发现鸡蛋壳1件和朱砂。此外,在河南三门峡南交口东汉 MI17墓室铺地砖下面,按东西南北中放置朱书镇墓瓶5件,是目前发现五方镇墓最完整的一个例子。

另外,这件陶瓶的镇墓文的行距之间还朱书有更小的文字(简称"小字"),字体同大字的基本相同,应该是同一人所书。二者所记载的内容也大体相同。这些小字可能是事先写在瓶上的底稿,正式文稿写完之后,底稿上的文字没有全部处理掉,于是就留下了这些小字。

附记∶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导师南京大学历史系张学锋教授对文章考释作了指导,特此致谢!

摄 影∶张东轩

绘 图∶刘卫鹏

陕西高陵出土的东汉建和三年朱书陶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