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ETC交通行业发展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呢?高速行ETC

2023-09-05 18:56 作者:高速行ETC  | 我要投稿

自从中国交通行业发展以来,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每年都在突飞猛进,据统计平均每一户家庭都有2辆汽车,然而ETC行业的发展却在愈发下降,究竟是哪些问题导致的呢?


1、ETC行业技术发展

ETC技术在欧美国家的收费公路上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主要采用单片电子标签(OBU)技术,简单、方便、成本低。 然而,它需要非常高的ETC车道覆盖率。否则,初期的用户体验会很差。

我国收费公路ETC技术借鉴邻国日本。日本于21世纪初开始采用两片式组合式收费技术,即电子标签(OBU)IC卡模式。该技术更安全、更灵活。

(1)我国收费公路ETC技术十多年来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两片式组合收费模式适合我国发展初期的高速公路建设国情,能够满足ETC车道覆盖率极低时ETC用户的通行需求。但目前全国ETC车道覆盖率超过95%(广东98.2%),主线和省边境站已达到99%(广东100%)。 大多数用户在路过时不再需要取出IC卡。两片式组合式ETC收费技术的灵活性在我国现阶段已不再突出。 相反,交易时与车载单元(OBU)多次通信、IC卡安全认证、IC卡本身读写异常等带来的流量问题日益突出。

(2)据统计,ETC车道异常现象中60%以上与IC卡有关。

国标ETC核心交易时间为270ms。由于不同省份的交易复杂度不同,ETC核心交易时间普遍超过300ms。核心交易时间长、交易异常率高,导致ETC通行速度慢(国家标准为20公里/小时),用户通行体验差。


2、ETC车道建设发展

我国ETC车道建设规模还不够先进。日本的大部分高速公路都是ETC收费。每个收费站仅保留1条人工自助收费车道。但我国ETC车道级覆盖率(ETC车道占车道总数的比例)不足60%,大部分收费站只有一进一出两条ETC车道。

随着车流量持续增长,单个ETC车道的容量已经饱和。不少城市重要出入口收费站日均ETC车流量超过5000辆,部分时段ETC车道出现排队现象。

但ETC车流量一般不超过收费站总车流量的50%,人工收费仍是主流。 在车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ETC车道需要超前建设与MTC仍为主流车道的矛盾日益突出。 不受限制地建设ETC车道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珠三角地区)重要城市的出入口,受到收费站规模、实体车道数量等因素的限制。ETC技术必须依靠自身的突破。


总而言之,如果ETC技术不能适应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将很有可能被其他新型收费技术跨界取代。我们应该更多地落实高速公路在收费后能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通行服务。我们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新时代交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便捷出行的美好需求为目的,大力推动ETC收费等新兴技术应用。


ETC交通行业发展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呢?高速行ETC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