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资治通鉴 • 智襄子:克勤小物,终无大患;骄而轻敌,亡身陨命

2021-11-18 14:56 作者:霜霂薪苇  | 我要投稿

智襄子

——克勤小物,终无大患;骄而轻敌,亡身陨命

选自《资治通鉴 • 卷1 • 周纪一 •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节选)

沈志华,张宏儒主编.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4-7.

注释,多查询自《汉语大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

译文,来自《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不然。《夏书》有之曰:‘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蜹、蚁、蜂、虿,皆能害人,况君相乎!”弗听。

小物,①小事。--汉语大词典

君相,①国君的上傧。--汉语大词典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响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

愎,任性,执拗。--王力古汉语字典

狃,①⒈习以为常而不重视。⒉又为习惯,熟习。②贪。③任,充当。--王力古汉语字典

致,①⒈送达。⒉用于思想感情方面,表示,表达。⒊引申指给予,献出。②⒈使到来,招来。⒉引申指获得。⒊招来如果是不好的事情,则指致使、招致。⒋获得从另一方面说则是达到。③意态,情趣。④周密,精密。⑤通“至”。⒈到。⒉程度最高的。--王力古汉语字典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

完,①⒉引申为使完好,修缮。⒊又为保全。--王力古汉语字典

毙死,仆倒而死。--汉语大词典

浚,①疏濬,挖出水中的淤泥。②深。③索取,榨取。--王力古汉语字典

膏泽,①滋润作物的雨水。②比喻恩惠。③犹言民脂民膏。④比喻物的精华。--汉语大词典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

三版,三板,①古代筑墙、坟所用的板,每块高二尺,三板为六尺。--汉语大词典

骖乘,陪乘或陪乘的人。骖,通“参”。--汉语大词典

履,①⒈踩,踏。⒉引申为领土。②⒈鞋。⒉引申为动词,穿鞋。③施行,执行。--王力古汉语字典

跗,①⒈脚背。⒉泛指脚。--王力古汉语字典

而何,犹如何。①怎样。②怎么。--汉语大词典

端,①⒈直立。⒉引申为直。⒊引申为人正直。②⒈顶头,头端。⒉引申为发端,开头。⒊引申为端由,缘由。⑥详审。⑦副词。⒈正好。⒉果真。⒊究竟。⒋特地。--王力古汉语字典

悛,①悔改,改过。--王力古汉语字典

不悛,不悔改。--汉语大词典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脣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末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潜,②⒈隐藏,隐蔽。⒉引申为偷偷地,秘密地。--王力古汉语字典

遂,②⒈顺遂,通达。⒉又为成功,完成。⑥⒈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将贯彻到最后,相当于“竟然”、“终于”。⒉又表示行为动作有承接关系,相当于“于是”、“就”。--王力古汉语字典

何伤,何妨,何害。意谓没有妨害。--汉语大词典

伤,①⒉引申为妨害。--王力古汉语字典

期日,约定或预测的日数或时间。--汉语大词典

遣,①⒈打发走,放走。⒉又为派遣,差遣。⒊引申为放逐,发配。⒋又特指休弃妻子。②排遣,消除(后起义)。③使,令(后起义)。④运用,使用(后起义)。--王力古汉语字典

决水,①谓河堤决口。②谓掘堤或开闸放水。--汉语大词典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通,①⒊特指仕途通畅,命运亨通。②流通,交往。③⒉又为陈述,叙说。④⒈通晓,精通。⒉又为淹通,精博。⑤⒈通常的,共同的。⒉引申为全,整个。--王力古汉语字典

失人,谓错过人才;错用人才。--汉语大词典

聪察,犹明察。--汉语大词典

强毅,①刚强坚定,有毅力。--汉语大词典

资,①⒈钱财,财物。⒉引申为资本,凭借的条件。②⒈资质,禀赋。⒉又为资历,声望(后起义)。③⒈资助,以钱财供应人。⒉又为供给,提供帮助。④⒈积蓄。⒉引申为贩卖。⒊又为具备,具有。⑤凭藉,依靠。

矫揉,①矫正;整饬。矫,使曲的变直;揉,使直的变曲。②⒈故意做作。⒉特指作品在文字形式上的过分雕琢,缺少真实内容。--汉语大词典

羽括,括,箭的末端。后因以“羽括”谓锻炼,磨砺。--汉语大词典

范,③⒈模型。⒉模范,榜样。--王力古汉语字典

砥砺,①磨石。②在磨石上磨。③磨练;锻炼。④激励;勉励。--汉语大词典

苟,②苟且,不严肃。③姑且,暂且。④连词。如果,假设。--王力古汉语字典

何则,为什么。多用于自问自答。--汉语大词典

挟,①⒈夹持。⒉引申指胁持。②拥有,怀抱。④倚仗。--王力古汉语字典

特,⑧但,只。—王力古汉语字典

资治通鉴 • 智襄子:克勤小物,终无大患;骄而轻敌,亡身陨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