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回顾】关于余叔岩的三个学生(陈琨)
【秋思注】陈琨先生,资深京剧研究者,生前研究考证、发掘整理的《周信芳演出剧目》是一份珍贵的京剧史料,对京剧大师周信芳表演艺术和演剧生涯的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帮助上海京剧院充实了上京以及南派京剧的历史史料。

前些日子,《弘报》上有一篇文章,谈到谭富英虽拜余叔岩为师,而其父谭小培,不赞成他学余派,以致他不如李少春和孟小冬那样有成就。但是事实并不尽然。特别是在1949年以后,谭富英在中国大陆京剧界享名之盛,不在李少春之下。而孟小冬早已不登台演戏了。
余叔岩师承谭鑫培,文武双全,唱念做打无一不精,谭小培不赞成儿子学余派,主要是因为余叔岩创造的余派唱念,已与其师谭鑫培大有不同。小培要他儿子不要抛弃其祖父的谭派唱念,这也有道理的。因为他是谭门后人。后来言少朋不学其父的言派而学马派,挨了许多人的骂。至今还有人在骂他。假使当年谭富英学余派而不继承其祖父的谭派,肯定要永远挨骂,被人说是“数典忘祖”。自然谭富英也不死学其祖父的一招一式,而有其创新,因此被称为“新谭派”。但正因如此,谭派一脉得以流传下来,传到现在第七代的青年演员谭正岩身上,成为剧界奇迹。
谭富英不学余叔岩的唱和念,还学了余的做和打(包括舞蹈),很有成就。例如《打棍出箱》的“出箱”,余早年的演法,是一个跟斗从箱子里翻出来。谭演此剧,就是这样做的,这非有扎实的武功不行。以后余的身体不行了,就改为将身体挺直在箱口,然后慢慢滑下去。这样做也需要一定的好功夫。以后学余派者演此剧都是如此。上世纪五十年代,大陆拍了两部电影《群英会》,《借东风》,一批名演员参加演出。谭富英饰鲁肃,在此剧中唱少做多,表情十分丰富。此片经常在电视中播映,老观众说,他在此片中的做功,表情,都是余叔岩的。可见他虽不学余的唱功,而学余的做功是有成就的。
李少春自然是了不起的艺人。她生平演的戏有两种。一是传统老生戏,纯宗余派。一是他自己创作的新戏,就不是余派的了,这是新戏,有《野猪林》,《文天祥》,《响马传》等。有意思的是,现在学李的演员,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学他的新戏,都不学他的余派老戏。他的哲嗣李宝春来大陆演出,也演《野猪林》等戏。《野猪林》曾拍成电影,在电视中常可看到。从其中可以听出,李在其中的唱腔,完全是她自己的新腔,和余叔岩的唱腔完全不同。因此人们说这是李派。
余叔岩生平收的学生不多,据余的好友张伯驹叙述,余极重视武功,每收一名学生,必定首先教他学两出武老生戏《战太平》,《洗浮山》。他教李少春是如此,教谭富英也是如此。但孟小冬虽自幼学戏,却缺乏武。她拜余为师时,余只能教她唱工戏,余去世之后,她很少登台。以后即被杜月笙金屋藏娇,跟观众不见面了。他留下了一些唱片和录音资料。从中可以听出,他的唱功确实能呈现正宗余派的神韵,因此,被人称为“冬皇”。然而从抗日战争胜利以来,她只为杜月笙祝寿时演过一次,以后即不再登台。杜死后,她也教过几位学生,都很有成就,但观众却无缘和她在剧场里相见,实为憾事。
【作者:陈琨 原载于2006.元.16《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