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分钟看反乌托邦

2023-04-05 13:51 作者:孟舟安  | 我要投稿

反极权不是反集权,反乌托邦的内核是深沉的人文主义精神

《1984》,被欧美文学研究界誉为“奥威尔的集大成之作”,它与1932年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叶夫根尼·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反乌托邦三部代表作。

欧美查禁《1984》的主要理由是认为此书“对共产主义持赞赏态度”

《1984》又因为“极具危险和煽动性”,同样也被苏联和东欧阵营列为禁书,直到1989年东欧剧变,才开始对《1984》逐渐解禁。

奥威尔反极权是肯定的, 但他绝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更不可能反社会主义。他甚至是最早用实际行动投身社会主义斗争的战士。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成千上万左派斗士奔赴西班牙前线。加入共产国际领导的国际纵队,和法西斯支持的右派军队展开了浴血斗争。在这里要多说两句篇外话。国际纵队里也有我们中国的战士,还有奥威尔、加缪、聂鲁达、海明威、毕加索等文学家和艺术家。当年的毛泽东主席就曾致信国际纵队,说西班牙的反抗“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战争,这个战争不只为了西班牙民族的生命,也是为了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而战。”奥威尔其实并没有将极权主义和社会主义划等号,他在向全人类提出一个警告,一个极权主义的警告,和社会制度无关。

还有关于存在主义的解读,如何才算是真正的“活着”呢?奥威尔曾在创作《1984》的时候,多次回忆自己当年在巴黎底层的生活经历。他当了近一年的洗碗工, 每周工作6天, 每天工作13个小时。他见到了真正的贫穷, 不是文人笔下的贫穷, 而是粗粝的、没有任何浪漫可言的贫穷。奥威尔说自己永远无法忘记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我住的旅馆附近有家酒吧, 里面有个女孩从早上七点一直工作到半夜, 整整一年, 她只有吃饭的时候才坐下来歇会儿。我记得有一次请她去跳舞, 她笑了, 说她有好几个月没有走出过街角。后来她得了肺结核, 在我离开巴黎的时候死了。

一分钟看反乌托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