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济知识系统课(公基+常识)——马克Mark

2023-04-11 20:48 作者:cabbage_CHANGGGG  | 我要投稿

•社会经济学基本原理

1.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物质资料再生产: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又一轮生产

2.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3.劳动的二重属性

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具体劳动创作商品的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创作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

4.货币

①内涵

先有商品,后有货币

货物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②货币的职能

1 2一组——基本职能,3 4 5一组——派生职能

价值尺度——标价 1只羊=50斤大米

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支付手段——时间差 延期支付(eg税收 租金 利息 工资)

贮藏手段——金属货币

世界货币

③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数量×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转手的次数)

印刷的货币超过流通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会涨价,造成通货膨胀,纸币贬值

5.价值规律

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是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不是每一次商品交换都是等价的)

补充:

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价值总量=价值量×数量 价值总量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力成正比,与社会无关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价值量提高,必然是因为个别劳动时间都提高了,那么数量从而也就减少了,且数量减少的幅度和价值量提高的幅度一致,所以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②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补充: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资本主义的制度及运行

1.资本

①不变资本vs可变资本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生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剩余价值实现)

②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必要劳动时间——按照资本家付的工资正常应该工作的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资本家没给钱

工资包含的三个方面——维持其自身的生存需要的价值、训练教育劳动者的费用、维持劳动者家庭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vs 劳动(劳动力这一商品的使用价值)

工资付的是劳动力的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格

货币变为可变资本的前提是要把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必须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除了劳动以外一无所有

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vs 利润率(利润/全部资本=利润/可变+不变)【两者的分子一样,但剩余价值率的分母比利润率大,so剩余价值率会更大】

③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2.资本周转

①周转时间

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产业资本一个循环周期持续的时间,是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的总和

②周转次数

资本的周转次数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资本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次数

资本的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的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的次数成正比

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收入分配

1.国民收入的分配

初次分配又叫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是指用来生产的相关资源,包括资本、技术、管理、劳动、土地、信息、市场等,初次分配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第三次分配:捐助捐赠,发挥社会力量

2.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存在与公有制经济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存在于个体经济

按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分配——存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微观经济

1.现代企业制度

将资产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份有限公司

没有将资产划分为等额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会的表决权看钱

2.市场机制

①市场机制的构成

核心机制——价格机制

商品经济:以交换为主要目的的经济

市场经济(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商品交换进一步扩大形成市场经济

②需求

含义——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在某一特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价格、偏好、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相关商品的价格(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买涨不买落)

AB互为替代品,A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那么B的需求量反而会上升

AB为互补商品(eg汽车汽油),A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因为AB必须搭配在一起才能满足需要,那么B的需求量也随之下降

需求曲线——表示某商品需求量与价格关系的曲线

补充:

效用是指在消费一个产品时带来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额外增加的效用增量

边际效用递减 eg吃第一个包子增量30,吃第二个包子增量28,吃第三个包子增26,…,依次递减

需求弹性——

3.供给

①市场供给

指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

②决定市场供给的因素

产品成本、商品价格、生产技术的变化、相关商品的价格、政府的租税或补贴政策

AB互为替代品,A价格上升,生产者觉得有利可图,供给量会随之上升,而B的供给量则会下降

AB为互补商品,A价格上升,生产者觉得有利可图,供给量会随之上升,因为AB必须搭配在一起才能满足需要,那么B的供给量也上升

4.市场失灵

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者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①垄断

②外部性③信息不对称

对别人产生好的影响——正外部性(外部经济);对别人产生不好的影响——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

eg 生产中,果园的花朵供蜂房的蜜蜂采蜜→果园的果农对蜂农产生好的影响,属于正外部性;化工厂排污影响周边的农田→化工厂对周边农民造成不好的影响,属于负外部性。消费中,自己家门口的声控灯为路过的人照明→正外部性;吸烟影响家庭成员→负外部性

④公共物品

准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只满足一个,一般只满足非排他性,不满足非竞争性

4.竞争类型

从完全竞争到完全垄断,竞争性逐渐降低,垄断性逐渐升高

•宏观经济

1.宏观调控

①原因: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即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自发性——经济利益驱使的之下,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可能从事一些违法行为(损人利己)

盲目性——没有进行市场调研,看别人生产什么销售什么自己也干,造成大面积资源浪费(一哄而上)

滞后性——我们一般通过商品的价格信号来进行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决定,当我们拿到信号时就已经晚了(时间差)

②作用:优化资源配置

③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④手段: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央行)、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强制性命令)

经济手段是最主要的手段

2.失业和通货膨胀

①失业类型

结构性失业——自己技能不匹配岗位

技术性失业——技术进步不需要那么多生产力

②通货膨胀

定义——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供不应求,全面物价上涨,纸币持续贬值的一种经济现象

原因——货币数量论(发行的货币量>流通的货币量)、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危害——直接引起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秩序混乱,生活水平下降(收入固定的人),影响社会稳定

菲利普斯曲线——反方向变动

物价↑,供给↑,需要劳动力↑,失业率↓;失业率↑,经济萧条,库存积压,供过于求,物价↓

追求二者协调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①财政政策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税(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种、税率)、利、债(一般来说是积极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果题目强调发行国债只是为了回笼资金,不希望货币流通,此时再考虑紧缩的相关问题)、费

拉弗曲线反映的是税率和税收收入直接的关系,如果税率过高,很多企业不堪重负,会退出生产领域,税收收入反而会下降

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支付

财政政策的类型——

国家出现通货膨胀,不希望大家花钱,应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提高税率,降低免征额

②货币政策(央行——中国人民银行)

货币政策的手段——利率、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

贴现率:商业往来用票据,到期后要求银行无条件支付一定数额的价款,有些企业在票据还未到期时就想把钱从银行取出来,这时银行就会按照一定利率扣走一部分钱,这个利率就是贴现率

再贴现率:商业银行把钱给企业拿走后,自身资金也不足,这时商业银行会拿着这张票据向央行申请再贴现,央行也会按照一定利率扣走一部分钱,这个利率就是再贴现率

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不考证贷款人的资金状况放贷,可能会造成还不上,导致银行坏账,为了避免这种金融风险发生,央行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必须将其中一部分放在央行,这部分钱占总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央行通过买进发放证券,来实现吞吐货币,央行发放证券,老百姓买进,流通的货币就减少,同理,央行买进证券,流通的货币就增多

货币政策的类型——扩张(积极)性货币政策、紧缩(消极)性货币政策

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商业银行放在央行的钱多了,商业银行可以放贷的钱就少了,老百姓手里的钱也就少了,从而抑制消费

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贴现时扣除的钱多了,商业银行到央行贴现就不划算了,减少了商业银行到央行的贴现活动,商业银行可以放贷的钱就少了,这样流通到市场的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

•经济学名词

1.边际效用

2.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机会成本:eg 土地资源只有一块地,这块地只能种一种农作物,现在有ABC三种选择,种A会带来6000的收益,种B会带来8000的收益,种C会带来10000的收益,我们一定会选择收益最高的C,那么被放弃的A和B之间的最高收益8000,就是选择C的机会成本

沉入成本: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

3.规模经济

4.刘易斯拐点

5.IPO

6.CPI

7.PPI

8.基尼系数

越小越好,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

9.恩格尔系数

10.财产性收入

11.黑天鹅与黑犀牛

12.GDP和GNP

GDP是一个地域概念

GNP是一个国民概念

GDP只计算最终产品,不计算中间产品

自给自足、没有交换不能计入GDP

不合法收入、二手买卖不计入GDP

中介服务计入GDP

13.汇率和进出口

直接标价:一外币=xx人民币

间接标价:一人民币=xx外币



经济知识系统课(公基+常识)——马克Mark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