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设计师汤坤星岳阳站演讲实录:设计师的“隐”的设计发展

2021-12-17 11:50 作者:上海国际设计周  | 我要投稿

设计中“隐”的艺术,是指耳听、追问与用心呈现。它笼络了设计的思维体系,是我认为表达设计最合适的一个词。

——汤坤星


11月9日,由上海国际设计周主办,岳阳设计家协会承办的主题活动《设计师的发展逻辑》分享会于岳阳当地南翔万商家博中心一楼成功举办。此次活动,被誉为对岳阳设计师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交流活动。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汤坤星出席了本次分享,通过设计师的个人“走出来”、品牌塑造、个人体系以及结合自身的经历与当地设计师们分享。其中对设计行业的钻研、体系的构造相关精彩内容让此次活动圆满成功。



《设计,隐的艺术》,这一背后的逻辑与思考来源于汤坤星20多年的设计之旅。2005年,青葱的汤坤星在入行深耕不久后便开始了创业,由于缺乏管理经验与设计体系的深度思考。刚创业的公司在短短的六个月便夭折。


也是由此,汤坤星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一直致力于对设计的深入挖掘以及对设计体系的多方面思考。于是有了此次分享会的诚挚内容分享。

/设计师的“走出来”很重要


时代的发展,技术、互联网的洪流,早已带动整个社会不断地前进与淘汰。当今社会,早已过了“闭门造车”的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只怕对于设计师而言,等到暮年老矣,行业淘汰,才真正有人发现其设计的点睛之处。


所以,对于设计师而言,“走出来”不仅能吸收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设计理念、思路、产生碰撞的火花。同时,只有让自己走出去,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细琢,让设计被更多的设计师以及顾客欣赏、认同。



一个老人在南海画了一个圈,于是改革开放,高楼大厦平地而起。设计便如未改革开放的中国。只有“走出去”,才能让设计与全国融会贯通。

/论设计师的个人品牌

打造品牌就如同贴标签,但品牌更加深入文化感的认同。品牌也不是说有便有的,它是设计师走出去,不断提升自己,深钻行业以及被更多人认识的产物。


中国是全球人数最多的国家,加之互联网信息流量的不断冲刷,每一个人都变得渺小至极。人们对于人物、事物也都停留在了更短暂、更精炼的标签上。让他人更多的认识、记住自己,便需要让自己的特点以精炼的标签告诉人们。


同时,社会的复杂与生活磨合,让人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精神人文追求。将构筑空间的精神、生活理念融入标签,于是,便出现了“品牌”。




树同林,鸟成群。设计师的个人品牌就如一个领头航标,让更多相同的生活追求、人文体验的人们,发现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营造一个共同的美好精神追求。

/“我”走出去的认知改变

偶然的机会,设计师汤坤星参加了一次上海国际设计周的交流分享活动。据他描述,这次活动给他带来的印象很深刻,让他得到了不同的认知与思考。对设计理念、体系,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隐”的艺术》在多年的设计历练中,一点一滴浮现在他心中,时刻完善,渐成体系。活动分享,与人交谈中,这一体系逐渐明朗起来,于是,便有了“隐”的阐述。


每一个人,在经历的不同时刻中,总会有意外的奇遇。某一次机会、某一个人、某一句言语,便能触发内心心底隐藏的源泉。对于需要灵感的设计师,或许,这更为宝贵。人们总在说一个人要提升自己的眼界。尝试不同的新奇,接受与自己不同的理念,参与类似上海国际设计周的设计师交流平台,也或许比言语来的更有力量。

/设计体系“隐’的艺术”

““隐’的艺术中“隐”一字蕴含设计的三个理念。即“听”、“问”与“悟”。“隐”字的耳偏旁,意味着与顾客设计,需要听顾客的声音。不将设计师自己的理念强加于顾客的想法中。


第二,则是刍。刍有一含义代表言论,意为谦辞。设计师相比顾客,对于设计了解的更为广泛。在了解顾客说明想要的设计后,设计师可能直接与自己的设计定义。这时,刍,表示应更谦逊的追问、拆解与思考。了解顾客背后真正的欲求与逻辑。



最后一个,即心。一个好的设计应当链接物与人,使二者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样,设计出来的空间便产生了故事,人与物之间更加生动、有意义。

《“隐”的艺术》的体系中,不仅包含其字的阐述、逻辑表现。同时也指出了“隐”在设计中的设计手法与对应的意义。比如:曲折有尽、眼前有景的园林设计、建筑外露的结构本质、方圆叠加、错位分离等。



其设计体系构成的庞大,绝不仅是一朝一夕便能拥有的。它的阐述,表现了汤坤星的设计追求,于朝夕岁月中,对设计的不断磨练与探索。这是他匠心精神的结晶,也是对热爱极尽追求的成果。

设计师汤坤星岳阳站演讲实录:设计师的“隐”的设计发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