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医辨治带下病:健脾益气法。带下者,水湿下注胞宫,皆因脾运化

2023-05-08 05:47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中医辨治带下病:健脾益气法。带下者,水湿下注胞宫,皆因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司。脾虚带下常见带下量多色白,绵绵不止,经久难愈,其人精神不振,食纳不佳,舌淡苔白脉虚弱,治以健脾益气,主方完带汤,以大剂白术、炒山药各30克,并用人参、苍术、陈皮共起健脾祛湿之功,佐以车前子利湿,入白芍、柴胡、芥穗炭以调和肝气,共起健脾益气止带之功,为临床治疗白带下的首方,健脾益气法也是治疗带下病的第一大法。《笔花医镜》带下篇立论以五味异功散加扁豆、炒山药,薏苡仁、泽泻,诸带皆治,也是强调健脾益气治带下的意义。 升阳除湿法 湿为有形之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加之带下之症“虽无疼痛之苦,但有暗耗之害。”久则脾阳不升,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则带下缠绵难愈。《女科辑要》云“脾胃亏损,阳气下陷或痰湿下注,蕴积而成。”患者多见:带下量多不止,少腹坠胀或冷痛不适,四肢倦怠无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濡弱。治以升阳除湿,方用升阳除湿汤加减,柴胡6克,升麻6克,生口芪18克,焦白术18克,桂枝9克,炒薏仁12克,党参15克,茯苓12克,木香6克,乌药5克,甘草3克,方可助脾阳升发,阳气盛而有利于湿气化,丽日当空则阴霾自散,带下可愈。临床也可辨证用补中益气汤加温阳之品皆可收效。

中医辨治带下病:健脾益气法。带下者,水湿下注胞宫,皆因脾运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