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科技——北京型内燃机车实录记
2020年6月19日 ,OK科技团队一行前往四川成都开始新一轮的音源采集工作。来成都少不了要来转转我们的合作伙伴天堂鸟火车模型店交流访问。



天堂鸟所在的东郊记忆也是成都老工业基地改造成的创意艺术区,和北京的798艺术区一样。传统与现代融合,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处处充满设计感,无论是上个世纪的旧机车,还是这个时代的梦工厂,传统工业和现代艺术的碰撞,新奇而美丽,一点没有生硬的距离感。


东郊记忆南门火车头广场里展出的前进型蒸汽机车以及所连挂的两节绿皮车厢改造而成的1519机车餐吧供应有咖啡饮品,新派川菜,经典西餐地道的火车主题餐厅。据说老板以蒸汽机车的标号命名也是想留下那一段耀眼的历史,加以利用,更是想让现在的年轻一代感受老一辈的骄傲和自豪。一节车厢用以吃饭、一节用于喝咖啡饮品、煤水车厢则是一个包间,生日party、聚会的好去处。我们团队的在机车餐吧好好在此品尝了一次难忘的午餐。这台1519号前进型蒸汽机车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更不乏拍艺术照的少女和做视频的网红光顾。火车头广场更是一个拍婚纱照的圣地;脑补一下画面,(男主:我是你的什么?女主:你是我的火车啊!因为火车永远不会出轨,哈哈哈哈)年少的小编也不止一次幻想过用绿皮车去接娶自己的新娘,在列车上亲朋好友欢聚一起共襄盛举我的婚礼。当然这是一个梗,但我想在这里拍婚纱照的人一定想借这个寓意和心爱的人许下诺言、相守到老。小编想和心爱的人在火车上办婚礼也是想心爱的人与心爱的火车能够完美结合。

这里也是拍摄电影广告、cosplay的炫酷场地,在保存工业气息的基础上,餐吧、咖啡、音乐等现代元素再融入进来。在我们享用美食高谈之际,隔壁桌就来了网红在拍摄代言广告,为了迁就不得不低声细语。
众所周知蒸汽机车是带动时代发展的工业革命的活化石,也是最具古老的沧桑感。目前,随着铁道主题文化及文物保护意识觉醒。在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蒸汽机车以多种形式被保存下来。然而,令人忧心的是中国铁路早期型号的内燃机车并没有享有这种待遇,内燃机车的出现让火车司机这一职业开始有了最起码的体面不在是一脸烟尘煤灰的挖煤工一般形象。老型号内燃机车除却少数进了铁路博物馆,大部分都难逃被拆解的噩运。幸存在一些地方铁路与厂矿企业仍然被当作热备用的机车到今天已所剩无几,所在企业想要维持老机车的运用更是实属不易,也是目前中国国情下动态保存老型号的内燃机车最佳选择。在70-80年代活跃在中国铁路的早期内燃机车除有了前文所述的第一代干线内燃机车——东风型内燃机车之外。这次让我们把焦点放在北京型内燃机车。北京型内燃机车是中国铁路使用的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车型之一,也是中国铁路史上最成功的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车型。1970年代至1980年代期间北京型客运机车曾经是华北、华中地区的主力客运机车,踪影遍及京广、京沪、陇海、京包、京山、京原铁路等众多铁路干线。至1990年停产时,各种北京型机车累计生产了374台。北京型客运机车早期涂装为墨绿色车身配黄色带,1980年代中期以后改为天蓝色车身配白色带的涂装。


北京型内燃机车驶出丰台站





对于这样一款经典的内燃机车,心神向往已久。我们OK科技很希望能真车实录,记录下这款经典车型的完美音效制作成数码芯片。经过多方搜集资料我们确实了眼下尚且还处于运用状态可以满足我们实录条件的北京型仅有两台,一台在洛阳,另一台就在成都。


成都的小北京就在青白江区的川化集团。青白江离我们所在的东郊记忆距离可不近。在1519餐吧吃完午饭,已是午后。乐观与时间把控的我们并不着急马上去到青白江。选择了倒转坐公交车前往。同时我们也想中途经过成都北站的编组场停留。寻找有无机会去录其他车型。经过一番跋涉,从城市走到郊区。下了一段乡村小道。来到成都北站,刚好就看到了办公大楼下站满了人这里有个临时带雨棚站台。一打听原来是通勤车快要到站。这趟通勤车从成都东一路开到成都西。经过成都北、新都站,把主要车站都停一遍。由于通勤车不经过青白江站方向,唯有放弃乘坐体验的机会。在成都北编组场我们看到许多货列往来。HXN5B调车机来来往往,蓝精灵和NXD2都准备挂车蓄势待发。成都北的站场封闭很严实,我们也很难碰到有合适的录车机会。成都北站距离青白江站尚有20公里远。时值已经是下午四点。不由得担心时间上我们能否在天黑前赶到青白江站果断选择了叫滴滴打车出发前往。在车上我掏出手机再一次核实资料确认川化集团小北京所在。忽然我发现川化集团专用线的国铁接轨站并非青白江站,而是一个叫做大弯镇站的地方。


看到网上视频其他火车迷都是在大弯镇站拍到川化的机车。这两个车站并不在一个方向,此时我们滴滴定位是到青白江站,果断让司机改道去大弯镇站。幸亏发现早改道还算及时。滴滴把我们带到了大弯站货场门口。货场里边很大,一望众多仓库股道,这里可是成都铁路国际港之所在。分不清川化的股道是哪条顿傻眼。贸然走在进货场也不明智。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川化的另外一台有名的蓝色东方红5牵引着货列从我们视线所及的远处股道开过。大致了解了方向以后,又骑着共享单车追了过去。从通货场的小路追了出来到大路上又穿过铁路跨线桥来到另一侧。再看一遍B站up主“轰鸣的集通铁路DF8B”拍摄的小北京再度出山视频终于辨认出视频所拍的背景就是此处。

透过围栏看到电气化铁路正线的旁边岔出的专用线,这个接轨位置也是很多成局车迷打卡于此。由于隔着围栏护网也不确定这个北京型具体停靠位置该从何处去。通过视频拍摄角度分析我判断这个跨线桥的左侧极有可能便是川化的编组场站所在。我们沿着大致方位继续找路前行。周围的景象仿佛一片工业遗址,川化厂区正在搬迁,油漆已经斑驳的管道,破败的厂房,穿过了一片尘土飞扬的工地(估计是铁路国际港的扩建,或者是房地产开发。)沿着大弯镇外一条颠簸的小路继续往前才终于找到绕开围栏走到了川化专用线接轨的地方。再沿着铁路往前走终于来到了川化小北京1012的跟前。



在这个已经是和谐号复兴号系列电力机车,动车组已经担纲主力的2020年。小北京这个上个世纪80年代担纲主力的先进动力如今只能偏安川化一隅真叫人唏嘘。


我们OK科技团队此行不光为了拍照。更是为了完整录制小北京的音容效貌。我们要记录北京型运用奔腾的样子制作成数码芯片放置于模型之中。想要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火车司机的帮助和指点。而在我们还在仔细研究小北京的结构造,转向架而啧啧称奇时。小北京旁边的东风12已经启动去挂停放的空敞车开走了。

很显然我们并没有在小北京有活干的时候前来。我们到来的时候已经是快六点。黄昏时分,夜色渐暗,衬托了小北京的英雄迟暮。轻声呼唤他的名字,也许是小北京听到了我们的召唤。之前空无一人的备班室此时从楼上走出来一个皮肤非常白皙的看似年轻小伙的人走下楼。眼神交汇相似一笑,走近距离看才发现这是已有皱纹头发花白的大叔,他的瘦削皮肤超白反而显得有些病态。我内心感应到他就是火车司机——大车。

他的笑容很善良,主动用川话打招呼我也用桂柳话回应他的善良并一口气对着他说了我们来川化看小北京的终极目的(当时具体说了什么话术已经想起不起了)他听我的叙述之后,没有回话。当我想要继续换用普通话跟他表明来意希望能得到成全之时。只见他早已径直走到车门打开车门上去了,这下换我愣住了。居然如此顺理成章就应了我们的请求,而我们也跟着上了驾驶室。看到北京型驾驶室的操作台如此简洁明了的布局,功率手轮炯炯有神。

深刻体会了北京型结构简单,布置紧凑。有的火车司机甚至传诵“拔油尺,看油位,转一周,回家睡”顺口溜来形容该型机车易于操作,方便保养的优点。更令人惊喜的是操作台上放有一本北京铁路司机学校1977年10月出版的《北京型内燃机车》该书就是操作指南。


历经数十年虽然纸张泛黄起毛边但让然完整不掉页的好书。对这位大车更肃然起敬起来。交代好我们需要录制音效的流程,我们也走下驾驶室架起设备作准备。


当我们准备就绪之后,竖起大拇指。大车也如期发动起北京型内燃机车。启机、抬速、鸣笛一整套下来。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亲眼看到启动的北京型内燃机车,也许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内心百感交集,热泪盈眶。随着川化厂区的搬迁土地开发用作地产楼盘、城市公园建设。可以想象不久以后川化北京型的命运也许就会像南宁化工厂在搬迁以后厂调老东风1227成为江南公园的一处景观展放。


川化集团的1012号型北京还能有幸被动态保存下来,真是不易。录完以后,大车下来也和我们简单交谈这台机车不怎么用了,国铁也不让过轨了,只能在厂区铁路调车,机车老迈已经不能冲最高转速。大车匆匆离去,不曾留下姓名,我们也来不及表达更多我们的感谢。一直以来我都有个疑问用北京客运机车做调车是否不怎么合适。后来再查资料我才知道原来川化1012号北京型并非客运型,而是针对满洲里口岸调车需要而开发的口岸型。北京型口岸机车累计生产16台,其中准轨型12台(1001~1012)、宽轨型4台(1101~1104)。2000年代初陆续报废。

1012的同伴已经多数下落不明,他在川化独活至今。虽然他老了,就像一位退休的知识分子仍然打扮得体,端庄儒雅。它既是为中国铁路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又是榜样。我们OK科技所作只能是真车录制把音效完美的刻录在数码芯片让广大车迷安装在收藏的北京西内燃机车模型让经典在模型中还原重温,情怀持续升华。
火车,让有些人激情远航,让有些人热泪盈眶。
对火车的情怀,是一种乡愁,也是一种勿忘初心的回想。(up:边走边唱的俞导)
愿朝阳永照我土,莫让先驱腐朽遗忘。
特此声明: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