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好一个“油腻”的话题

2021-10-07 10:41 作者:嘉鱼女侠  | 我要投稿

01


所谓“人到中年”,似乎一直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


这也难怪。毕竟人们对于年龄的感知和警惕,向来都是从中年时期开始的。


经历了年少的懵懂与青春的迷茫,很多人收获了一些东西,也丢失了一些东西,于是才渐渐看清了一些东西、感悟了一些东西。于是也才学会了郑重地审视时间,审视自己经历过的、正在经历的、以及即将经历的人生。


过去的一切塑造了现在的自己,而现在的自己要以怎样的方式去塑造未来的样子,这成了摆在许多人面前的难题。


加上许多人为及非人为因素造就的“中年危机”,大家的心情越发变得如履薄冰。


这是一个新的路口,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关卡。毕竟人生已行至过半,以后的每一步,必然都只会让人愈加谨慎。


一个人只有谨慎是不够的,而是还需要觉察或是觉悟。


事实上,这几乎可以说是所有个人能力中最为顶级的一环。


因为唯有及时觉悟、精准觉察,一个人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事情。一旦缺乏觉悟、觉察,一个人再怎么拼命努力,也无异于是盲人行路、状况百出。


然而俗话说“当局者迷”,当一个人身处某个特定的事物之中的时候,往往是很难自我觉察和觉悟的。哪怕对于阅历再深、见识再广的中年人来说同样也不例外。


02


近年来,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注意到,中年人的话题中有一个极热门的关键词,那就是“油腻”。


一开始,它还只是针对中年人仪容仪态的调侃,比如“邋遢”、“不修边幅”等等。但不久就进一步上升到了待人接物、处世风格等层面。其含义也逐渐过渡到“油腔滑调”、“世故圆滑”之类的词汇之上。


当此之际,问题才真正严肃和严重了起来。


之所以说它严肃、严重,倒不是因为它的打击力度太大、太狠,而是因为它不经意地挑明了一个许多人无从觉察和觉悟的问题——是的,哪怕它已经如此毫不掩饰地直接挑明了,然而很多人却依然只当它是一个“梗”、一种自嘲,并不曾认真地看待它,更谈不上为此自我诊断、自我剖析。故而终究还是逃不出“当局者迷”的藩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油滑世故似乎成了人们踏入社会之后所约定俗成而又心照不宣的一门必修课。而它还往往有许多“美其名曰”的代名词,比如“成熟”、“懂事”、“有眼色”······等等。受其“带累”,这些原本好好的词儿于是也就莫名其妙地有了一抹异样的色彩。


总而言之,人们打心眼里不认为油滑、油腻这门“功课”有什么不妥。大家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主动向它靠拢,想要在这门“功课”上取得一个好的成绩,甚至不乏有人为之勤学苦练、积极钻研。


而在另一方面,人们也纷纷苦口婆心地规劝那些不够油滑的人:“学着点,不然你在这世上要咋活?”


作为经验之谈,这话似乎倒也不无道理。问题在于,有很多不无道理的事情,往往差之毫厘,就已然谬以千里。


就好比“油”与“油腻”,一字之差,境况迥别。


“油”可以,“油腻”不行。


知世故可以,精于世故不行。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原因就在于,这二者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迥然不同。


03


所谓“油”,为的是润滑、减少人与人相处的摩擦与矛盾,让事情得以更加顺畅地推进,而不是抱着侥幸的心理,企图以不光彩的方式蒙混过关。


比如遇到问题的时候,有的人喜欢“来硬的”,以命令的口吻告诉别人应该怎么样、必须怎么样。这对于在身份上具有从属关系的人而言或许还能勉强奏效,但对于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人来说,却可能未必那么管用。


这个时候,大喊大叫、指责推诿往往无济于事,而唯有以“油”的方式来滋润双方的关系、缓和双方的矛盾,继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或者有台阶可下,方能促使事情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


故而“油”的本质是一种洞察、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精髓在于“以柔克刚”,以变通的方式去处理生活中那些龃龉和麻烦。


而“油腻”则不然。


“油腻”,顾名思义,也就是“油”到起腻的地步,“油”过头了。正 所谓“过犹不及”,故而反倒丧失了“油”的积极意义。


一个“油腻”的人通常并不打算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而是致力于逃避问题、跨过问题。也就是说,其动机和目的在于以“耍花招”的方式蒙混过关。


比如同样是遇到欣赏的姑娘,同样想跟对方拉近距离。一个“油”的人通常会投其所好,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优点、努力博取对方的好感。而一个“油腻”的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则是怎么趁机“揩油”,又或者是怎么潜规则。


比如同样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支持与配合。“油”的人会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努力寻求折中或共赢的方案。而“油腻”的人则会“小动作”不断,甚至不惜以威逼利诱、欺骗敷衍的方式迫使对方屈服。


“油”是一种态度,而“油腻”却是一种手段——并且通常是一种令人不齿的手段。


“油”的目的是为了缓解摩擦、促进磨合与合作。而“油腻”则是为了耍小聪明、投机取巧。即使表面上看起来颇有“成效”,但其实却无异于是掩耳盗铃,并没有切实消除矛盾和解决问题。并且很多情况下,它反倒会造成矛盾和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这其实也可谓是一种因果。


既然有意绕开问题走了捷径,那就必然得承受“省力”之后的反噬及后患。


04


人到中年,“油”不可怕,可怕的是“油腻”而不自知。又或者,天真地将“油腻”当成了自己的保护色。


殊不知,有的保护色天然就富有毒素。而时间一长,那些毒素便足以渗透灵魂。


试想,一个连灵魂都油腻起来的人,又怎么可能拥有一个神清气爽的人生呢?


一道好吃的红烧肉,最好的标准莫过于“油而不腻”,方能不失“品格”。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油而不腻、圆而不滑,善莫大焉。


END

好一个“油腻”的话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